“因为病人和学生需要我”(走近国医大师(23))仓鼠特技飞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24 01:57

  人物小传

  邹燕勤,仓鼠特技飞天第三届国医大师。初为教师,后随父学医,在中医肾病专业领域承上启下、创新发展,系统创立了邹氏中医肾病学术体系。

  如今,邹燕勤年过八旬,仍坚持出诊和教学。对待病人,她轻声慢语、耐心细致,既掌握病患信息,又宽慰病人情绪,有时还做医疗知识的科普;对待学生,她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她不但坚持学习,把握前沿,还注重因材施教,几十年来培养出两代学科带头人。

  

  在江苏省中医院的名医堂里,86岁的国医大师邹燕勤总是柔声细语、气定神闲,好像轻描淡写间便对病症有了应对之策,疯狂的老头加强版看似简单柔和的方子却带来意料之外的变化。 

  薄荷、白菊、枸杞、玫瑰、三七花,在面前的茶杯中浮浮沉沉,各自绽放;诊室外的小阳台上,种植着她精心挑选的薄荷、藿香等植物,在夏日气息中摇曳着生机。

  从小熏染

  传承父业做中医

  在邹燕勤的故乡无锡,水乡岸边、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绿色植物。半个多世纪之前,邹燕勤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生涯,也是从这些她所喜爱的植物开始的。

  1953年,她以优异成绩从高中毕业,被保送至江苏师范学院生物系(后院系调整至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植物学助教,如愿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962年,国家为保障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在名老中医的子女中挑选继承人。专业相近、聪明好学的邹燕勤成了最佳选择。这一年,她被调入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机器猫铁人兵团担任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同时随父临床,同年9月参加6年制医疗系本科的学习。

  邹燕勤的父亲邹云翔,1955年出版我国第一部肾病专著《中医肾病疗法》,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是我国现代中医肾病学的创始人,被称为“肾病宗师”。

  从小对父亲诊治耳濡目染,并且爱读古文经典的她,熏染出学习中医的兴趣。“我在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就开始跟着父亲抄方、出诊。所学的生物和中医两门学科知识,让我面对疾病时,不仅可以用中医思维去思考疾病的诊治,还能从生物学角度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疾病。”邹燕勤说。

  1968年,35岁的邹燕勤毕业后,在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一干就是50多年,在中医肾病专业领域被认为是“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忍者创龙传于传承发扬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其所著《邹云翔实用中医肾病学》一书,全面总结了起源于邹云翔、发展于邹燕勤的治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系统创立了邹氏中医肾病学术体系。

  1986年,她在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上首次从“正虚邪实”框架下提出慢性肾炎、慢性肾衰两个中医辨证分型新标准,得到业界高度认可,成为当时全国行业标准,并被原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收录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为使中医理论结出丰硕成果,她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上世纪80年代,她与同事们研制成“邹云翔肾系疾病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首开此类课题研究的先河。数十年来,又根据新药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需要,研制出保肾片、健肾片等多种治疗肾系疾病的药物。已开发成功的参乌益肾片治疗肾衰、黄蛭益肾胶治疗肾炎,均获国家新药证书。

  治病救人

  问诊常存一片心

  作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年过八旬的邹燕勤仍坚持每周4次门诊、诊治近百人。虽然进出诊室的患者络绎不绝,却都保持着安静舒缓。不仅她本人讲话轻声慢语,患者们也不高声喧哗,整蛊白领先生谁的电话铃声响起便会抱歉地挂掉。

  门推开了,进来一位70岁左右、愁眉不展的大娘。

  邹燕勤用点头微笑来迎接她,让对方放松不少。大娘掏出已经预诊的病历,轻声地说起对病情的疑惑。邹燕勤接过病历耐心地讲解,大娘焦虑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谈过病情后又聊到最近时常大腿抽筋、因贪吃了老鸭汤感到脾胃不调,怎么办?邹老一边仔细听一边拿笔记录,然后轻拍了拍大娘的肩膀,咧开嘴笑道:“我都给你调理,都给你开药,放心吧。”大娘一听也轻声笑了出来。

  “没想到医生会给我们讲这么多,甚至还解释了一些医学知识。我们听了觉得很踏实,也安心多啦。”大娘的女儿对邹燕勤表示感谢。

  在邹老看来,与病人交谈也是看病的一部分,哪怕短短几句话,也能对治病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过聊天沟通、答疑解惑能够安慰病人的情绪、放松患者的神经,一些慕名而来的患者,甚至半开玩笑地说:“看到邹大师第一眼,病情就好了一半。”

  另一方面,中医讲究系统性、整体性治疗,看起来是拉家常,实际上掌握了病患的饮食、睡眠、两便等信息,也好对症下药。此外,在病情的讲解问答中,借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科普了养生知识、树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邹老看了17名患者,几乎没有时间喝水、上洗手间。但就算再忙碌、再疲劳,她也总是带着温和的微笑、淡定的表情,给人鼓励、教人乐观,告诉患者自己会与他们一起携手攻克肾病难题。对于初诊的患者,她总是问得格外耐心仔细,面对复诊的病人则就像老友见面一样亲切随和。

  早已经过了正午时分,还有一名西安来的患者正在等候,他在电视新闻中看到邹大师的故事后专门前来。这位小伙由于患有多个难治病症而不时唉声叹气,邹老一下子看出了小伙的心结,开解他:目前肾功能还是可以的,只要重视和注意,基本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不要紧张和害怕。

  在正常诊治完后,时间已过了12点半,家里的阿姨已经来接她了,但邹燕勤并没有忙着离开。她拉着小伙又叮嘱了一席话,劝他即便工作压力再大也不要抽烟喝酒,尽量少熬夜,海鲜和“发”的东西不要吃,离得远就一个月来看一次,每次开一个月的中药回去……关切之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传道解惑

  倾囊相授不藏私

  “在我这个年纪为何还坚持门诊?因为病人和学生需要我,中医事业的传承也需要我。”邹老说得很坦诚。这间不大的诊室,既是邹燕勤的看诊场所,也是她给弟子们现场教学的课堂。

  每当有患者进来,这些弟子们明确分工,有的先询问基本的身体情况,有的记录下口述药方,有的进行电脑录入,更多的则是抄写笔记、拍摄药方。遇到复杂病例,邹燕勤便转过头给大家提问、讲解,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如果出诊结束得早,还会就当天案例再讨论一会儿。

  “邹老对大家都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跟随老师临证抄方,对我来说是锻炼和学习的过程,一点也不觉得辛苦琐碎,反而常常能在看病思路、辨证用药上有新的收获。”邹燕勤国医大师工作室副主任、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易岚说,邹老每天坚持收看新闻、学习文献,把握前沿热点,一定要自己吃透弄懂,才拿来与弟子们交流看法。中医是系统性学科,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领域,也会谦虚地向年轻后辈请教,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学生能超过自己。

  同为邹燕勤弟子的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仲昱认为,邹燕勤在育人方面重视因材施教:“对于初学者,往往从基础入手,开列书单,讲解本门诊疗特色和优势;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求他们多学多悟,在关键之处加以点拨;对于有较多临床经验的弟子们,则要求他们回到学问中去,学以致用。”

  年复一年间,桃李遍天下。从上世纪80年代协助父亲指导国内首批中医肾病博士生开始,邹燕勤培养了两代学科带头人。她带教学术继承人、研究生、“优才”、博士后60余人,不少人已成为权威专家、行业学会负责人、重点学科带头人。连续举办数十年的国家和省级肾病研修班,培养了几百名骨干力量,她也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正逢初夏,诊室窗台上的藿香长得正盛。“大家拿去泡着喝,既能祛暑湿,又能健脾刮舌苔。这些小小的植物,对身体有很大好处。”柔柔和和,邹老又开始用拉家常的方式招呼起患者们。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1日 14 版)

(责编:白宇、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