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解暑“酸梅汤”(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墓地守夜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7-06 15:24

  “铜碗声声街里唤,墓地守夜人一瓯冰水和梅汤”出自清朝郝懿行写的《都门竹枝词》,生动地记载了昔日老北京街头卖酸梅汤的商贩手敲冰盏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酸梅汤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为饮料。我们喝的酸梅汤配方源于清宫御茶坊。清朝时,酸梅汤风行于宫闱,尤其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酸梅汤如此风靡清宫也是有原因的,兴起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民族,好渔猎,喜吃肉食,中国龙消消看进而发明了酸汤子这种满族食品。酸汤子是用玉米面经过发酵后做成的。吃完了高热油腻的肉类,再喝点酸汤子,有助于消化吸收。后来,满人入关,酸汤子被带到了北京城。北京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常年生活在东北的满族人在身体、生活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酸汤子由玉米面发酵而成,其糖分高,过剩的糖在没有被消耗的情况下就会转化成脂肪,www.bnude.cn存于体内,造成体重增加。常食含热量较高的肉类之后再喝玉米面做的酸汤子,容易使体内外的湿热相搏。因此乾隆帝下令要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御茶坊绞尽脑汁,终于调制出了能替代酸汤子的饮品——酸梅汤。其配方为:去油解腻的乌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热解毒、滋养肌肤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酸梅汤一问世,阿德马城寨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无论史料记载还是宫廷画家的影像记录都表明乾隆皇帝一生都是一副清瘦的身材,且瘦而有神。这也许就与常饮酸梅汤有关。从此,这酸酸甜甜的味道风靡宫廷,成为传统消暑饮料的经典。酸梅汤真正风行,是清代之后的事情,而且似乎尤以北京城为正宗。

  酸梅汤,顾名思义,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乌梅。乌梅,纳拉克在哪药食同源,历代医家都爱使用它,对乌梅使用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无疑是名医彭子益。彭子益云:“暑月热极之时,心慌意乱,坐卧不安,面红肤热,身软无力,不思饮食,舌净无胎,或舌色满红,此暑火不降,木气失根也。方用乌梅5大枚,冰糖2两,煎汤热服,酸甘相得,暑月发热,乌梅汤特效。”后来经改进,酸梅汤里还配了山楂、桂花、甘草、冰糖,使酸梅汤更酸甜可口,同时还具有了健胃消食、促进食欲的功能。

  如果单纯把酸梅汤当成解暑饮品有点低估了它的功效。除了好喝,去油解腻,乌梅汤治疗温病的神奇功效也是逆天的。据《神农本草经》记述: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乌梅奇酸,收敛而不涩滞,还能生津液,敛虚火。而冰糖补中益气,但又不滞腻,与乌梅的酸甘相应,生阴液,最适合温病的虚症。

  酸梅汤虽然好,但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乌梅酸度很高,煮的时候一定不能用铁锅,可以用砂锅。熬好的酸梅汤要倒入玻璃器皿或者陶瓷器皿中盛放。在常温下,酸梅汤是很容易变质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就说明已经变质而不能喝了。如果酸梅汤一次喝不完,最好在冰箱里存放。过度饮用酸梅汤,易腹泻,不利于肠胃健康,尤其是对于小朋友来说。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编: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