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IPO“折戟”转战科创板 三达膜这回能如愿吗|IPO_财经_火柴人前线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12:01

万众瞩目的科创板吸引了众多的申报企业,火柴人前线曾经主板IPO被否的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达膜”),今又“披挂上阵”欲登陆科创板。

三达膜当年被否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是否有所改进?能否成功上科创板吗?

截至发稿,就证监会发审委关注的前次IPO相关问题是否改进,三达膜尚未对记者做出回复。

五大问题导致被否

据了解,三达膜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膜技术应用和水务投资运营领域。

三达膜的实控人为蓝伟光和陈霓,两人为夫妻关系,且均为新加坡国籍。

三达膜曾为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新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达科技”)的孙公司,新达科技2011年退市后,海上保卫战中文版三达膜开启了A股之路。

2014年4月,三达膜报送第一份申报稿,试图闯关主板IPO,并于2016年4月更新申报稿。

不过2017年12月,三达膜上会被否,当时发审委主要关注五大方面:

第一方面关于收入确认。

发审委质疑,三达膜按照基本水量确认收入,其客户是否履行了其内部审议程序,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另外,仓鼠特技飞天发审委要求三达膜披露,按照相反的孰低标准下,基本的财务状况并做出特别风险提示。

第二方面项目取得的合法性以及未履行招标程序的合法性。

另外,发审委关注,三达膜排污许可证是否取得,以及其相关期限;2017年6月30日BOT、TOT项目特许经营权10亿元的形成过程和依据。

第三方面关于用于回购的无息借款。

发审委询问,无息借款的最终资金来源,以及借款的期限;无息借款是否已经按期足额偿还。

第四方面关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逐期上升。

发审委要求,疯狂的老头加强版三达膜结合同行业说明应收账款期后还款情况、是否存在有效收款措施。

第五大方面关于,原始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存在较大差异。

发审委要求,三达膜说明差异原因,及收入确认是否《企业会计准则》。

部分改善

在被发审委否决后,三达膜很快将目光转向科创板。

2019年4月19日公布的科创板申报稿显示,三达膜此次IPO选择了当下最常见的10亿元预计市值的标准,与此同时,它的中介机构与此前相比也发生不少变更。

此前,机器猫铁人兵团三达膜主板IPO的保荐机构为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此次科创板IPO,三达膜的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关于主板IPO发审委关注的五大方面,三达膜的科创板申报是否有所提及?

为此,IPO日报逐条进行比对分析。

第一方面,关于基本水量:

三达膜于申报稿中表示,公司在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时,会与政府主管部门约定基本水量。但因部分业主提供的进水量,长期大幅低于基本水量,未来不排除政府部门,对基本水量提出调整或要求按照实际处理量进行结算。

第二方面,关于未履行招标程序的合法性。

IPO日报在科创板和主板的申报稿中,均未发现三达膜披露,有关未履行招标程序的内容。

第三方面关于,新达科技退市过程中,用于回购的无息借款。

IPO日报未在科创板申报稿中,发现三达膜披露有关的无息借款。

第四方面关于应收账款:

三达膜于申报稿中表示,公司部分业务一般按照工程或设备销售安装调试进度分阶段收款。受部分客户所处行业景气程度下降的影响,相关应收账款回收期增长。

第五大方面关于,原始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存在较大差异。

IPO日报未在科创板申报稿中,发现有关的解释说明。

研发占比偏低

除了五大方面,三达膜的其他方面表现如何?

从财务数据来看,三达膜2016年至2018年的营业收入连续小幅增长,分别为5.44亿元、5.86亿元、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则有所波动,分别为1.29亿元、1.85亿元、1.81亿元。

从业务类型来看,三达膜的膜技术应用和水务投资运营,占比较为稳定。2016年至2018年,三达膜的膜技术应用占比分别为61.88%、60.65%、59.54%,剩余则是水务投资运营。

需要指出的是,三达膜的研发费用率,在科创板申报企业中偏弱。

截至4月25日午时,科创板申报企业已达92家,其2018年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为10.5%,中位数为9.19%,而三达膜2016年至2018年的研发费用率均低于5.4%。

此次,三达膜科创板IPO拟融资14.1亿元,相较主板IPO的拟融资额增长3.4亿元。

另外,三达膜的募投项目也有所改变,主板IPO时为4个,分别是膜材料制造及海水淡化项目、区域营销中心建设项目、水务投资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三达膜科创板IPO时则是5个,分别是无机陶瓷纳滤芯及其净水器生产线项目、纳米过滤膜材料制备及成套膜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特种分离膜及其成套设备的制备与生产项目、膜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际金融报记者 邹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