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报应当更靠谱 避免“注水”等问题www.gradjob.com.cn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27 06:41

  证券公司作为“卖方”机构推出的研究报告历来是很多投资者选股、择时、避险的重要参考,www.gradjob.com.cn甚至被视为投资“天气预报”,可最近“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越发没谱。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至少有沪硅产业、深圳瑞捷、上海贝岭等12家上市公司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券商研报真实性的不同意见。此前,更有券商内部人员爆料称,青岛商务管理学院券商研报中不乏人情研报和有偿研报现象。

  证监会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140家证券公司。总体看,多数证券公司的研究业务和分析师都能够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专业、诚信的执业原则,但也有少数研报出现“注水”“硬伤”以及“说过头话”等问题。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券商成立研究所的目的不明,青铜装饰锤研究所定位模糊,研报同质化严重。多数券商研究覆盖绝大多数行业,报告类型均是“点评”“深度”“调研”“季报”“中报”“年报”等,产能过剩严重。二是券商研究日趋短视化,重视个股的短期波动研究,libido独占欲说大话、空话、套话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上涨就用“各种牛”来解读,碰到下跌就说“各种底”来搪塞,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和基础调研不够。少数券商研究业务呈现出销售倾向,研究员更像是销售员,枯木巨魔的牢笼没精力通过深入研究为公司服务。三是长期以来,券商研究机构的收入依靠公募基金的研究分仓,由于客户过于单一,券商的研究机构长期处于被动“服务”基金公司状态。加上券商研究所不直接创造收入,其间接收入在券商总收入中占比很低,导致在券商内部的话语权不大。

  在此背景下,原本弱势的证券分析师若再发布看空报告,就很容易“得罪”相关买方机构或上市公司,给后续调研带来一定不便。长此以往,全市场的看空报告越来越少,券商研报看走眼、“说过头话”的现象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为抓住热点个股、迎合买方机构的关注,一些分析师以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不宜实地调研等为借口,压减实地调研流程,分析和撰写报告时“注水”,导致研报内容出现“硬伤”的现象有所增加,这也对券商自身声誉造成不小的损害。

  券商研究业务要提升质量,应真正回归研究本质,明确战略定位,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推动研究服务产品化、项目化;券商自身要加快完善评价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分析师们真正发挥自己的研究才能,加快在服务定价和业绩考核方面谋求转型;而已犯错的券商和分析师,要认真学习行业自律规则,在提升研报质量、加强新媒体管理、严格数据统计等方面对照检查、抓紧整改完善。

  每一家成功证券公司的背后都离不开研究业务的支持,投资者更需要一份敢讲话、懂市场、高水平的研究报告。证券分析师理应不辜负这份宝贵的信任,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