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打造陕西对外开放新引擎linruyouna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27 06:31

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打造陕西对外开放新引擎

今年以来,linruyouna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稳健开局。

中欧班列:构筑“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

7月15日,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报表发布,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在世界经济脆弱复苏的国际背景下,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快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暴打书呆子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1%,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不断取得新进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五通”联天下,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尤其是中欧班列在疫情防控的不利因素下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上半年开行量同比增长43%,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生命力。

2020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冲击,中国同有关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合作共建、开放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批重大项目进展平稳,“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明显,iq过大河“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为区域及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机制平台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6月23日,中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数占世界主权国家总数的比重超过70%,“一带一路”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

贸易往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为1.35万亿美元(人民币计为1.0%),同比增长0.7%,占我国总体外贸的比重达29.1%。中欧班列的贸易大通道作用更加突显。今年上半年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43%,欧洲的22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因此实现了货物贸易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水平持续提升。面对疫情常态化的不利影响,中欧班列充分发挥战略通道作用,自2020年5月起连续15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3个月单月开行超1300列,有力地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加快,合作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扎实推进。

投资合作不断深化。2020年全年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9c8809增长18.3%,占全国对外投资的比重上升到16.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11.2亿美元,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的58.4%。一大批境外项目和园区建设在应对疫情中稳步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铁路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白工业园新入园企业13家。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也看好中国发展机遇,在华新设企业4294家,直接投资达82.7亿美元。

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由此诞生,成为东亚区域一体化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该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署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也是近年来中欧之间首个重大贸易协定,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陕西: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陕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开放创新、协同联动为导向,第一滴血5 野蛮追击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引领,高起点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打造联通欧亚、面向东亚南亚西亚的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枢纽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金融、人文等要素融合发展,为陕西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服务全国向西开放,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动力。

8月11日,满载着布料、载客电梯、暖气片等50车货物的X9041次中欧班列长安号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国际港站开出,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陕西累计开行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全国开行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全、覆盖最广、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为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双向发展构筑了稳定的贸易通道。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线路增加至15条,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数量仍然增长了74%,陕西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26.7%。

着眼于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相继开行了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等15条集结线路,与周边城市合作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主要货源地,国内29个省市的货物实现在西安港集散分拨。目前,长安号运输的省外货物占比超过75%,进口货物中65%以上从西安港发出。与天津、青岛、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开行陆海联运班列,无缝对接全球航运体系,打造以西安为中心的全球物流网络。如今,西安已成为辐射全国、连通欧亚的货物集散中转枢纽,2020年获批全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中欧班列(西安)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凸显。

不断释放的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也为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注入了活力。西安国际港务区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为特色,大力推进自贸改革创新。西安国际港务区首创的“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等改革创新经验,大大提高了通关、政务服务效率,降低了通关费用,创造了“西安样本”,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

随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的不断加快,西安港港口功能也在日益完善。西安国际港务区引进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林业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整合集装箱运输、冷链物流、期货交割、大宗商品、整车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助力构建国际物流通道、打造多元化开放平台。随着西安港港口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资金、产业、技术、人才将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来到陕西。届时,中欧班列将不仅是一条物流贸易通道,更是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引擎,导入贸易、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落地生根、融合创新,推动陕西及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陆港集团:港产港贸联动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构建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吸引国际贸易、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在西安港聚集,实现从运输通道到产业集聚的转变,推动西安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今年8月,共有外贸类企业300余家、物流企业300余家在西安港落户,招商局丝路总部、华润丝路总部、五矿金融贸易总部、中铁丝路总部、中国农业银行数字化业务运行总部等10多家企业总部项目入驻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陆港集团作为西安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充分发挥西安内陆港和自贸试验区优势,推动“港口+产业”“港口+贸易”突破式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以临港、商贸服务、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文体健康五大产业为主导的“5+15”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水平,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正在建设中的临港产业园是陆港集团推进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带一路”产业转移中心,构建“一带一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项目。临港产业园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以西安综合保税区和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为承载,集智能显示、电视机、网络及通信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贸易流通于一体,推动外向型为主的电子加工企业加速聚集,为将西安港打造成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承接中心、国际贸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以及人文交流中心贡献陆港力量。

据介绍,临港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的康佳先进制造业及相关产业项目已经正式开工。目前共有超过40家东部电子产品加工企业将产能转移到产业园,将与西安综合保税区内电子产业集群形成有效互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繁荣临港经济。园区金融服务高效便捷,长安号票运通提供国际货运环节金融支持,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陕西自贸区仲裁院、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办公室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先后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正在建设,这些配套机构将为园区内企业走向世界保驾护航,提供必要的知识产权及法律咨询服务。

作者:兰日旭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教工党支部大大、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智库专家

(责编:赵竹青、陈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