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券商资管如何应对转型挑战?四位大咖讲明白了|券商资管_财经_美眉草莓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05 06:02

2019“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重磅来袭,美眉草莓糕报名即可领取666元超值好礼,还有机会获得经济学家、高校教授等明星评委专业指导,拿万元奖金,上新浪头条。【点击看详情】


12万亿券商资管重磅!如何应对转型挑战?怎样打造核心优势?主动管理怎么做?四位大咖全讲明白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从2017年的新八条底线到2018年的资管新规,券商资管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后资管新规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差异化竞争,成为券商资管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9月4日,在中国基金报主办的 “2019中国私募峰会”上,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总裁陶耿,东方红资产管理副总经理饶刚,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刘曼,财通资管董事长、总经理马晓立围绕“新时期券商资管突围路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了他们对券商资管产品公募化改造及前景、后资管新规时代行业变化和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与会嘉宾认为,行业阵痛之下,券商资管正努力进行产品结构和业务模式的调整,并继续探索一些新的领域,来弥补一些业务的下滑。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未来,券商资管可以深耕长期资金,以工匠精神来提升专业化投资能力,进一步拓展各种资产的类别,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结合各家特色,落实投资端和资产端的研发,实现差异化竞争,共同助力券商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文字实录:

马晓立:非常感谢中国基金报邀请我们来参加这次盛会,也非常荣幸能够与几位嘉宾一起聊一聊券商资管未来的发展之路。

过去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资产管理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1年底,整个券商资管行业总规模不到三千亿,而目前为止,总规模上升到了12万亿,最高峰曾接近17万亿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从2012年5月的创新大会开始,到当年10月“一法两则”之后,券商资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细分行业迅速成长为资产管理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尤其是2015年、2016年以来,券商资管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波折。2017年后,在监管加码、强化问责、回溯本源的背景之下,行业总体规模出现了下降,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学到很多。同时,券商资管行业中也涌现出很多非常优秀的专业机构。今天台上的三位嘉宾正是这些优秀机构的代表,简单估算下,三位老总所在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加起来大概是2.5万亿,占整个券商资管行业的20%以上。

事实上,任何行业或者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或者神器,大集合就曾是券商资管的神器。从盈利能力或者规模竞争力而言,大集合优势非常强,但是从资管新规落地起,财经927在线收听这个神器现在开始不奏效了,而且还要逐渐被收掉。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有一个券商资管行业的大事件,即约7000亿规模的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正是今天在座的3家——东证资管、国君资管和中信证券率先获得了大集合产品改造的监管批文,将对行业其他券商资管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未来券商资管在大集合产品的改造,以及后续的配套措施?同时,又该如何看待券商资管大集合的公募化转型和前景?女士优先,我们首先有请行业老大哥中信证券资管的刘总分享观点。

刘曼:首先可以解释下什么是大集合产品,过去我们作为私募机构来发行的产品,受众客群非常有限。目前大集合允许按照公募产品方向来转型改造,对于券商资管机构而言意义重大。

首先,过去券商资管的大集合计划产品,起点基本是从5万到10万不等,这个起点门槛很高。大集合改造改成公募产品后,很多中小投资者可以享受到证券公司资管的投资管理服务,这对证券公司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券商资管经营公募业务目前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券商资管成立子公司以后,申请公募牌照,直接做公募业务。二是可以把手中持有的大集合产品进行转型改造,然后按照公募基金的方式来运行。今天在座的嘉宾分别来自国君资管、东证资管、中信证券资管等三家机构,这些机构是证监会首批试点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的公司。从去年11月28日证监会颁布大集合改造指引以来,三家机构也是紧锣密鼓按照指引对存量的大集合进行改造。

目前,从三家机构公募化改造后的首只产品来看,其实也比较符合券商的传统的投资管理优势和研究优势。比如东证资管发行的是权益类产品,中信证券资管是六个月滚动持有型债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是发挥券商传统的固收投资管理能力的优势。

公募牌照对于未来券商资管业务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完以后,券商资管产品的起点降低,可以公开宣传,产品的品牌效应就会出来。其次,进一步丰富资管新规后的公募产品体系,通过稳健的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券商资管也将为公募产品的体系完善做出一份贡献。

最后,按照公募基金相关要求规范透明管理,能够客观促进证券公司提高运营管理标准,提升资管业务的体系化、专业化程度和IT系统水平。

大集合改造任重道远,虽然几家机构的第一支大集合改造后的产品初露头角,但目前仍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同业、投资者能更多关注到后续的大集合产品。

饶刚:很多券商大集合产品大部分是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方面,但实际上从2015年我进入到东证资管开始,东证资管整体运作更像公募基金公司,包括改造的大集合,更多是股票型的大集合。因此,除了监管方面有所差异之外,改造后的大集合应该和公募产品没有太多区别。

我理解公募基金大集合改造,无论是公募产品、还是大集合资管计划,实际上都是朝着主动管理的方向发展。过去大集合发展迅速,酷爱上海论坛可能更多是收益驱动因素,但产品实际运作情况如何,机构自身需要更加清晰规范的产品管理规则。如今,大集合产品需要进行改造,此时发行新的大集合资管计划,对品牌和产品的要求会更多一点。

虽然大集合往公募转型的开始阶段,会和公募基金产品有所差异,但未来集中发行后,这样的差异实际并不大。未来,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可能会在同一水平线竞争,门槛进一步降低之后,只要将产品做得好,未来的空间都会更大。

陶耿:首先感谢中国基金报的邀请。今天的三位嘉宾正好是三类券商资管,一类是拿到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一类是没有拿到公募牌的券商资管,另一类是证券公司的资管条线。刚才两位嘉宾都对大集合做了很好的全面介绍,我只补充一点,对国君资管而言,大集合“参公管理”(参照公募基金管理)最主要的一个收获是,资管机构能够为未来的公募业务打下扎实的基础。按照公募基金在组织架构、运作体系、信息披露、合规风控体系的标准,公司可以对各个条线的业务进行及时的调整。当券商资管有条件去申请公募牌照时,现在大集合的“参公管理”工作,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将有重大帮助。

马晓立:刚刚有嘉宾对大集合专门做了解释,实际上大集合资管计划产品是介于银行理财或者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之间的产品。如果投向是债券的话,门槛5万起;如果是股票的话,门槛10万起。原本大集合虽然是介于上述两类产品的中间产品,曾受到很多投资者的欢迎。而在资管新规实施后,传统的大集合产品到明年就要结束。

实际上,这两年从资管新规到资管新规细则,监管对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行业的生态格局正在重构。三位认为,上述新规推出之后对券商资管行业整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未来还有怎样的变化?

我们有请全能型券商资管的代表,国君资管的陶总首先回答。

陶耿:目前来看券商资管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类模式:一类是以东方证券资管为代表的,主要以权益投资主动管理为主的业务。另一类是绝大多数券商资管曾经走的路线,即“固收+通道”业务。

券商创新大会之后,券商资管在业务条线及规模上曾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以国君资管为例,2010年成立时,只有70亿规模,到了去年年底,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8000亿左右,去年上半年曾接近1万亿。

整个券商资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好的收获,但在这几年的确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监管部门在对金融机构提出降杠杆、去刚兑、去通道、去资金池的要求后,券商资管机构出现了很强的业务转型需求。

从2017年的新八条底线到2018年的资管新规,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国君资管在业务转型中逆势发展得比较好,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2016年,我们的资产规模大约在6000亿左右,而主动管理比例不足30%。如今,公司资产规模在8000亿左右,清穿之花妖耿氏但是主动管理规模比例高达50%以上,主动管理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实现逆势增长,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由此可以看到,按照监管要求,券商资管机构及时对业务进行了调整,提升了核心的主动管理能力,为未来的业务发展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饶刚:刚刚提到了主动管理规模的比例问题。从模式而言,东证资管的发展路径比较特别,过去多年,东证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始终在90%左右。

资管新规执行一年多时间,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其颁布资管新规政策发展路线是行业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资管新规不进行落地实施,后续隐藏的危机会更大。我们可以首先明确这一个方向。

其次,客观来说,近两年宏观空间下降和信用的收缩,经济节奏有所变化。从资管新规对市场的影响来看,最核心的就是打破刚兑,这对未来财富和资产管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主动管理的市场而言。

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等占比逐步增加,但最后仍需要打破刚兑,所有机构都需要在一个合法、严监管、合规化的环境下经营,这对未来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资管新规的执行也必将导致券商资管业务向主动化管理的转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年很多券商资管都在大量地做通道业务,而近两年,主动管理的投资比例逐步提高,这也是资管新规下,大家都在往主动管理化方向转型的结果,实际上是促进了券商资管行业的发展。

刘曼:围绕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有三点。第一,去杠杆、去通道、去刚兑,让券商资管回归本源的现状其实还是非常好的。中信证券资管产品,主动管理规模目前已经占整体管理规模50%以上。截止到8月底,中信证券资管规模总体达到1.3万亿,主动管理规模达到6000亿左右,大概也占了50%的比例。因此,作为头部机构,各家机构主动管理业务的比例的都有提升。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经过我们艰苦努力,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可以肯定,坚持走主动管理这条路,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说明很多别的券商其实也在往主动管理这个方向努力。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时,通道的规模约有11.7万亿多,而到2019年,通道业务规模不到8万亿。通道业务规模的下滑数字实际上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回归本源的作用还是凸显的。

第二,对于券商而言,资管业务的转型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这不仅是头部券商,夺宝英雄团2同时也包括中小券商。目前整个资管市场都需要转型,这次资管新规既包括证券私募的细则,也包括有理财新规,两者是异曲同工的。银行理财也要转型,回归本源、打破刚兑,走净值化管理路线。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把原来很多存量产品进行整改,但是,投资者接受打破刚兑产品仍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对于券商来讲,机构业务的规模收缩压力就非常大、下滑也非常快。在此期间,券商资管的规模和收入都承受较大的下行压力。这是现状。

第三,如今资管牌照统一,意味着监管政策对于持牌的机构在逐步地拉平。相比过去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或者投资产品的边界会拓展,既可以投债权,未来也可以投股权,持牌机构之间的监管差异逐渐缩小。

对于券商而言,如何继续发挥传统的投研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客户服务等等,并将些核心能力进行有效地提升,其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特别严峻的挑战。因此,券商资管转型的过渡期依然还会持续,但是我们还依然要坚持券商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能力和优势,比如我们需要在资产端的获取、定价等方面,发挥券商综合业务的优势,从而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样券商资管行业未来才能在新资管格局下,建立行业地位,树立行业品牌。

马晓立:刚才提到了资管新规,经过一年的遵循,大家总体上是认同资管新规的实施,要不然通道化、泡沫化以及杠杆各方面其实是问题比较大的。所以大家对这一点还是没有分歧的。

总结来说,各家经过艰难的一段新业态适应之后,还是在正常的转型缩减当中,虽然也有点痛苦,但扛得住。

资管新规刚才饶总说了,核心的一点是打破刚兑。打破刚兑实际上真正的、更大的同行往往是在银行端和信托里。它们其实跟公募资金和券商资管比还是要稍微慢一些的。

由此看来,各类机构之间,其实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说银行、公募基金、券商,还有信托、保险、阳光私募等。有很多机构,大家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在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券商资管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特点?或者有什么不足之处,接下来我们怎么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我们有请来自业内主动管理“金字招牌”东证资管的饶总首先作答。

饶刚:实际上这几类机构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信托,它们对客户的黏性更强,它们掌握客户资源,同时它们对负债管理能力比较好,负债端非常的稳定,这个应该是券商资管,包括公募资金、私募资金都比不了的。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入到公募基金市场以后,我相信也会对市场上的很多产品带来相当大的一个冲击,现在应该也会很快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对于券商资管,实际上包括公募基金,我们的能力就在产品和投资上面。包括负债产品、一些精细化的管理,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没法做的。但是如何在这方面做出品牌,甚至让银行理财子公司买这些产品,需要券商资管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通过历史业绩、通过投资策略稳步构建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个很好的品牌影响力,我想这个是未来券商资管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做的。

未来当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步壮大以后,中间有竞争,但很多也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我相信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购买我们在座几家公司产品的资金,有可能比以往更多。但是对于一些可能不需要太多专业化的东西,甚至是指数化的场景,竞争就会陷入白热化,会出现费率越走越低的一个局面,而且这个局面我相信一定会出现。

马晓立:谢谢饶总,刚才刘曼总已经提到了差异化的竞争,您能不能补充一下?

刘曼:作为我们券商来讲,不只是投资,还有融资,包括刚才演讲嘉宾都提到了科创板,其实作为券商来讲,就是有一个完整的融资、投资,到财富管理以及整个运营的托管、估值清算一整套综合的金融服务平台。而作为其它类机构,在牌照差异缩小的同时,都有各自的专长和资源禀赋,我非常赞同刚才饶总说的。目前中国资管行业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当中,包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各类机构一定是竞与合的关系。对于券商来讲,资管在整个券商的体系当中是中间的一个枢纽,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向上对的是投行,向下我们当然不能跟银行的负债端那么庞大的客户网络相比,但是我们有经纪业务和营业部,这个是我们自己内部的下游的资金端。

那么资管在这里面就是通过自身的资产配置能力、策略开发以及产品设计能力形成一整个全产业链条产品的综合的业务平台,我相信我们可以用这一套机制依然可以服务于像银行包括像其它类的负债端以及资产端的需求。

总的说来,券商资管作为综合的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势,也是打造券商资管在整个大资管行业当中的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点。

马晓立:谢谢刘总,同样的问题我们有请陶总来回答一下。

陶耿:中国基金业协会成立大会上,那时候证监会大大做了一篇很好的致辞,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题目是《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的资本市场里面,财富管理的概念就大行其道。马总刚才提到财富管理行业有很多的子类机构,包括我们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现在新出来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有信托,基金子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这几类机构在过去的几年都各有各的发展,发展的也都不错。

但是在资管新规出来以后,或者在资管新规起草拟议的过程中,初心是什么?初心是希望不同的监管部门之间不要有机构进行监管套利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对资管新规的期许。

现在资管新规已经实施了一年多了,我提个日常工作中关于净值化工作的困惑。比如说我们券商资管现在都是净资本监管,我司为了支撑8000亿的规模,净资本差不多要达到70亿到80亿,对我司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净资本运作要求。但是同样是财富管理行业,公募基金的净资本是多少?一个亿注册资本,同样可以管几千亿的规模。对券商资管来说,面临自营和代客理财的双重要求,而公募基金只有代客理财的压力,这就是不同资管机构之间的差异。同样的,现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新的情况又出现了,理财子公司都非常积极主动的申请100亿以上的注册资本,我们都说现在资管新规要求是净值化管理,100亿的注册资本准备干什么呢,市场也搞不清楚。

在整个资管新规之下,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不同监管条线下,今后在财富管理行业怎样创造一个更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与合作氛围,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去努力思考和实践的一个工作。

马晓立:刚才的问题都做了比较深刻的回答,券商资管的竞争优势,饶总认为我们在主动管理方面,尤其在以股票为核心的,包括债券,净值化管理方面,以及主动投研能力上,券商有自己的优势。刘曼总提到,券商资管作为整个证券公司里面,各条业务线里面关键的一环,我们有很长的产业链,有投行、经纪、研究等等其它兄弟部门强大的支撑。陶总更是说出了心里话,资管新规出台一年多,不同的行业之间还有一些落差。比如说净资本的管理,因为券商资管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双重身份,首先它是一个券商,专业的公司,要受到证券公司风险资本管理办法的约束,同时它又是基金,两套法都要符合它的规则,相对来说约束相对多一点,包括其它的规则方面,资管新规还没有完全的打平,所以我们业内都是希望大家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当中来竞争。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券商板块整体的业绩增长非常好,包括我们的自营、投行和经纪业务,这跟行情有关,但是仍有一个板块收入是下滑的,那就是券商资管,资管业绩同比下滑了一定的比例,也反映了我们正在经历整个行业转型的阵痛。

在这样的环境下,券商资管也是在努力地进行产品结构和业务模式的调整,并继续探索一些新的领域,来弥补一些业务的下滑,包括资产配置、量化交易,包括跨境的或者说指数方面的一些新领域的开拓。我想请问三位,在这一块未来新的发展方向上面,有没有好的一些思路能够坦诚地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刘曼: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现在大家说的最多的长期资金,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个人投资向机构投资转型。长期资金,其实是支持实体经济,包括我们现在说的产业升级、转型一个重要的核心力量,长期资金现在在国内来讲,我们坚持看的就是一个大养老,因为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的社会,在座的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其实养老压力是非常大的,未来养老金的替代率是非常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养老投资已经是刚需了,跟我们之前老百姓要买房子是刚需一样,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一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养老问题。长期资金是我们作为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需要深耕发展的很重要的方面,以工匠精神来提升我们专业化投资能力,进一步拓展各种资产的类别,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这种长期资金提供一个长期稳健的回报,同时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拥抱金融科技,提升投研能力和应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事情。

第二方面就是财富管理。现在中国人民的财富增长非常快,高净值客户人群增长也很快,那么我们在这里面怎么通过我们的策略、产品以及我们在资产端的定价能力,为广大人民财富的保值增值,贡献我们的专业力量。

同时,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就刚才我讲的大养老我也想补充一句,就是为老有所养能贡献我们作为专业机构管理人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会继续往前走,谢谢。

马晓立:谢谢刘总,我听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资金或者是养老资金,企业年金等等这些。但是,这些资金是要有资格才能做的,我知道中信证券有这个资格。券商资管里面好像只有两家具备这样的资格。我们东证资管做股票做得那么好,但是好像还没这个资格,公募基金、保险这方面有这个资格的机构相对多一些,我们想听听饶总对这一块儿有什么看法。

饶刚:实际上我很赞同刚才刘总说的关于长期资金的问题。中国现在确实是长期资金太少了,因为我原来在公募资金的时候就管过年金,感受特别明显。实际上对东方红资产管理而言,在倡导长期投资理念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从2015年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做东方红万里行的活动,就是培养渠道和客户经理、客户的长期投资意识,累计覆盖人数已超过33万人次,实际上通过这个活动在这么多年也确实是培养了一批长期资金。

对于未来的财富管理,我认为中国的财富管理才刚开始。这么多资金,包括30万亿的银行理财资金,以及八九万亿的公募的货币基金,实际上在过去产品刚兑预期下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个体量。随着刚兑的打破,包括收益率的下行,我们现在看到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已经下到2.4%和2.5%了,未来资金的趋向是在哪里?

过去这么多年,股票的价值投资收获是颇丰的,是收益最好的一个品种,但是价值投资它的波动是很大的,如果我们要承接这一块,从传统的理财产品转移过来到波动性的产品当中,实际上它中间有一个过程,这里面就会衍生出很多东西,一个是客户的教育,第二个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了解客户,为客户设计出量身订作的产品,让他们逐步接受这个过程,包括未来的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实际上,未来客户的黏性、传导长期投资的理念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客户做一个好的资产配置,可能都是我们在迎接未来的财富管理转型上需要做的工作。

当这个做好以后,我相信中国的长期资金应该是有的,多少货币基金的投资者一两年就是2%、3%的收益,实际上是将长期资金错配到短期投资品种上,损失了收益空间,这种客户应该是很多的,而随着客户的进化以及培育,我觉得配置到长期投资上的资金会越来越多。

马晓立:确实是按照饶总说的这样,东证资管在长期资金的培育方面花了很多的精力,同时在投资端、资金端上也是发行了一些锁定期三年的一些产品,这在业内也是开了先河。当然这是基于它们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之下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最后我们请陶总再给我们讲一下未来的思路。

陶耿:刚才刘曼总提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关于长期资金的课题。饶刚这边,东证资管确实有强大的散户基础,刚才说34万,东方红万里行这项工作是令我们行业内很羡慕或者说是敬仰的工作,做得非常不错。我想,就刚才马总提的这个问题,要拿点干货出来,怎么样做好资管公司的管理呢?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逻辑、路径可以寻找的。

第一,作为财富管理机构来说,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第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为持有人保值增值,创造价值。

第二,我们的产品开发是不是符合客户的需求,就要做好产品的开发工作,散户和机构的需求分别是什么?我要开发对应的产品。国泰君安资管公司近几年全力打造了“三全产品体系”,包括全产品线、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我们对产品的创设高度关注,我经常在内部说,作为总裁要抓几点,一是抓投研,你要为投资者保值增值,投研业务要好;二是抓产品,有一个好的产品总监,其重要性一点不比CIO差,他设计出一个好的符合未来市场发展的产品,给一个平庸的投资经理做,可能也比一个差的产品让一个状元来做好。所以对我们来说,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客户需求、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投资端、产品端是特别重要的,国泰君安资管在这几年抓这两项工作的脉络是清晰的,我们有几项工作是落实比较到位。

第三,感谢中国基金报今天颁给我司多个英华奖,这是对我司十年时间培养的团队优秀业绩的肯定。但随着客户数、资产规模大幅增长,投研的供给能力有点不够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去年上半年和中信证券差不多同时发行了FOF产品。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产品。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全市场这么多私募公司的优秀团队,来为我们国泰君安资管的客户提供保值增值服务。所以这个产品成为我们去年大力推广的一个产品,我们和中信证券是做得比较早的,应该说也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点,刚才马总说未来怎么做,我觉得是不是要升级?对我们国泰君安资管来说,我说FOF只是一个产品,一个管理人对某一个产品的安排。但是我们国泰君安资管对自己是不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或者一个更高的期许,我是不是要把那些特别优秀的管理人,团结在我们国泰君安资管这个大平台上?所以未来向巴克莱这种高速扩张的模式学习,对一些重要的财富机构进行参股,未来这个发展的方向是清晰的。

马晓立:感谢我们陶总的干货分享,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关于产品。实际上对我们资产管理公司来说,产品是最重要的一个载体,我们所有的思想,我们的投研能力,各方面的最后落脚点就是产品。所以我非常认同陶总刚才的理念,也深有感触。

比如说有一个产品,大家都耳熟能详,余额宝。当然这个产品时间点非常好,类似的产品早就有了,2011年就开始有现金管理产品的,但是恰恰它是在2013年下半年,股债双杀的时候,那时候货币或者是固收的利率非常高,余额宝借着那个时间脱颖而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货币产品。所以说,产品的威力确实是非常大的。

总的来说,我们券商资管也好,整个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行业也好,都面临着一定的内外部压力,同时我们也坚信,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我们希望不仅是我们券商资管,我们所有的资产管理的同行,都能够合作、能够共赢。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