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_财经_万圣夜人偶事件簿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19 09:00

【首届港股金狮奖评选投票ing 1000家上市公司激烈角逐】雷军、马明哲、王兴等知名企业家激烈角逐,万圣夜人偶事件簿4谁将脱颖而出?小米、美团、中国银行、银河娱乐、比亚迪等明星企业争相斗艳,孰将傲视群芳?年度最佳港股企业等你来选!【点击投票】


粤港澳大湾区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观察系列(二)

英飞咨询 文韵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最新《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深圳、香港、广州跻身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数二十强。另根据最新出炉的一二线城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统计,前三季度经济总量排名前10的城市中,深圳、广州分别达到了1.75万亿和1.67万亿,分列第三、四位。其中深圳市经济总量在2016年就已超过广州,今年前三季GDP增速高达8.1%,在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中表现亮眼。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入实践阶段,长三角湾区规划也呼之欲出。在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softupnotify.exe在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形成城市-产业集群则成为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也正是要打造以多个核心城市为主导、创新为驱动的“世界级城市群”。本文将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网络关系,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为新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新思路。

城市经济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工业化还不发达的早期阶段,城市之间以行政区域划分,相互间联结较少、区域协作程度较低。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城市群”的概念正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词”,集群经济也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潮流。在我国,“城市群”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9个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则被列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之列。汇丰银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超级城市群将贡献中国GDP的80%左右。城市群作为新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形式,小地鼠的花园也体现了我国产业集聚发展的特性,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创新将成为区域融合、产业转型的关键。

图1:世界湾区经济大对比

来源:各区域统计数据,英飞咨询绘制整理

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在于建立起城市间基础设施联结、要素流动、产业链的聚集,围绕湾区地理位置形成的湾区经济则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世界范围来说,湾区经济主要以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为代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核心目标就是要打造成世界级湾区经济发展体,成为全球开放经济与创新经济的主要动力。目前形成的湾区经济存在一定共性,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形成城市群经济聚集效应。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聚在入海口湾区,世界75%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湾区以其优越的天然地理区位优势为城市群发展带来对外贸易、要素流动、金融融通等对外经济开放的条件。目前已形成的世界三大湾区城市群产业经济发展定位各不相同 (图1),其中东京湾区经济总量最大,核心产业包括石化、新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世界五百强企业数达到60家,奇妙黑板画已形成高度发达的经济网络和企业聚集效应;而纽约湾区则形成以纽约为金融中心向外扩散的服务业经济集群;美国西岸的旧金山湾区则发展成为全球高科技创新经济中心,创造出高等教育、高新科技产业、金融服务高度结合的创新产业链模式。根据对世界湾区经济数据的统计,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发达国家湾区经济相比已具备一定竞争力。大湾区9+2城市2017年GDP经济总量已达1.54亿美元,首次超越纽约湾区位列东京湾区经济总量之后。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总量增速、港口吞吐量和机场通航量等方面数据均超越现有三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提出是我国经济转向新常态发展后对区域经济规划的新举措,不仅涵盖着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转向,也有区域一体化、产业优化分工以及城市化升级的重大意义。作为我国最有活力的城市群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网络关系是大湾区是否能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本文根据经济引力模型,选取2017年大湾区9+2城市经济数据,对湾区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模拟测量。在经济网络分析基础上,湾区经济的聚集效应将会得到量化,并可通过模型计算大湾区各城市在城市群网络中的中心度和影响力。

通过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结构图可较为直观地判断湾区内部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结程度与中心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图2)。大湾区各城市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联结,colorcorrect.dlm这也为区域内部经济协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经济引力模型计算加权后的城市群网络密度,从2011年至2017年大湾区城市群网络密度不断增强,说明湾区内部城市间的资源整合不断优化、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可预见今后在大湾区各项具体规划下,湾区内部的经济融合将会达到新的高度,经济聚集效应也会逐渐显现。

图2:大湾区城市群经济网络图与网络密度

来源:英飞咨询

在大湾区城市群网络中,深圳、香港、广州处于中心地位,对外有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在对湾区内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结程度、各城市对外溢出及经济吸收效应进行量化计算后发现,深圳在对外溢出(城市网络点出度数据)以及吸收外部经济效应(城市网络点入度数据)方面总体水平较高(表1)。尤其是在经济对外辐射方面,深圳2017年的数据已超过香港排在大湾区城市群首位,逐渐拉开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说明深圳在大湾区城市群区域经济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显著。相比较而言,广州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则有所下降。湾区其他城市如肇庆、惠州、江门对外经济溢出效应较弱,处于城市群边缘位置。在未来的区域规划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作用,加强边缘城市对湾区经济的融合度。另一方面,根据2011、2014和2017年城市网络点入度数据,深圳均排在大湾区城市群榜首,说明深圳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扩散辐射能力,还充分发挥了经济聚合作用,将外部经济效应转化为资源优势,并逐步巩固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中心城市地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在点入度方面的数据呈上升趋势,说明香港与内地城市的联结越来越紧密。而佛山在吸收经济外部效应方面则要优于广州。

表1:大湾区城市网络中心度数据

来源:英飞咨询

根据湾区城市群网络图可看出,湾区内部经济存在相互间经济联结较强的“子网络”。以广州-佛山、深圳-香港、珠海-澳门为代表的城市群子网络经济联结较紧密,城市间的资源和要素流动自由度较强,带动了湾区内部经济协同效应的发展。近年来新区域经济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出现多中心联动发展,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多中心城市群发展模式还是建立在地理空间关系基础上,城市的空间距离依然是影响城市之间经济往来最重要因素,湾区内部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结还有待加强。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实现中心城市之间的联动作用进而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群经济协同作用最大化。

城市群的经济联结是建立产业集群的基础。笔者根据各城市2016年产业经济数据统计,对大湾区内地城市主要产业的行业增加值进行统计并绘制大湾区优势产业地图(图3)。根据产业地图可发现,深圳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内城市,行业增加值高达4168.36万亿元,东莞、惠州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增加值也分别达到988.78、652.62万亿元,三座城市在产业链上形成有效互补。而机械/装备制造业方面,佛山行业增加值排在首位,达358.59万亿元。机械/装备制造业也是肇庆市支柱产业,行业增加值达108.11万亿元。地理区域相近的佛山-肇庆在机械/装备制造业方面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在湾区制造业升级的规划下,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将成为湾区城市工业转型的关键。广州则在汽车、医药制造行业中领先于其他城市。汽车作为广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行业增加值高达1038万亿元,汽车制造业资源高度集中。此外,广州医药制造业发展迅猛,2017年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23%,成为广州市产业经济新增长点。深圳市医药制造业也较为发达,行业增加值为85.87万亿元。其他城市如中山市、珠海市、佛山市在医药制造业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以广州、深圳作为中心辐射的医药制造业产业带正在形成。而在第三产业核心金融业方面,深圳金融行业增加值高达2810万亿元,远高于广州的1809万亿元。但深圳目前金融业发展与纽约、伦敦、香港、上海、北京等国内外知名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数据统计,深圳金融业增加值仅相当于伦敦的三分之一、纽约的七分之一,金融业整体影响力和辐射力还有待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深圳-香港将在金融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建立深港两地金融长效性合作机制、探索创新型金融市场将成为今后湾区经济规划重点。此外,深圳将积极发挥在产业金融方面的优势,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整体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产业有效结合。

图3:大湾区内地城市主要产业行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来源:英飞咨询

图4:大湾区城市-产业集群

世界级城市群的涌现与繁荣发展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引擎。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城市-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试验田,将会成为中国迈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大湾区城市-产业集群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行政区域的分割所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与过分竞争。因此在湾区内部实现跨区域、跨体制的经济要素整合需要更强有力的区域经济战略规划能力,强调的是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目前,湾区内部已形成以深圳、广州和香港为中心的城市子群体,中心城市对外辐射以及经济集聚能力都较强,但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结还处于相对较弱阶段。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多中心发展模式也会带来联动效应,中心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子群体之间的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集群效应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线路世界一流城市群雏形,加强区域经济网络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中的地位,未来将有望成为世界级湾区经济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