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考验叠加国外环境复杂多变—— 3.2%增速是如何实现的
二季度GDP实现同比增长3.2%,iq过大河大幅超出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预期。这既是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的结果,也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然,更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关系密切。
3.2%,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但对于2020年的中国经济而言,却十分了不起!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中国经济增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创下自开展季度GDP核算以来新低。然而,中国经济迅速反弹,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3.2%,大幅超出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预期。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3.2%的增速是怎么实现的?
助力各行业加快复工复产
面对疫情,9c8809中国采取了强有力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但也付出了一些短暂经济代价,特别是大量经济活动因防疫需要按下了“暂停键”。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2月下旬中央明确,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今年工作的重要原则。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第一滴血5 野蛮追击有序复工复产。
例如,增加赤字规模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目前已累计超过1万亿元;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这些财政、货币政策都是直达地方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可以说是‘精准滴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大大严鹏程说。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开工情况从年初严重不足逐步恢复,二季度开工复产情况大幅好转。截至6月中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面开工,其中有68.4%的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较4月上旬上升17.2个百分点。
“二季度,除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深仍在逐渐恢复外,斩魂配置要求其他行业增加值均已实现正增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大大赵同录表示。
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为我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内需,既包括消费,也包括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央始终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央更是多次重申部署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许多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在稳投资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补短板力度,狠抓稳投资各项政策落实。
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建设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截至目前,叶锦添 流白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超过90%,对补短板、稳投资发挥了积极引导带动作用。
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降幅持续收窄;民生保障、高技术等领域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投资到位资金等回升较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降幅收窄和工业存货增长。”赵同录表示。
从消费看,一季度受疫情防控影响,居民纷纷主动减少外出购物,取消聚餐聚会,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多地下调了应急响应级别,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税降费、减免租金、稳岗补贴和金融支持等多项政策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进入3月份以后,居民外出日渐活跃,市场人气逐步回升,市场销售明显增长。从卫星图像上看,进入3月份,珠江口两岸的深圳、珠海夜间灯光亮度比2月中旬明显提升;跨省货运线路数量大幅增长,大跨度长线条明显增加,叠加效应使得整个货运线路网更加密集。
许多城市还通过发放超大规模“红包”,拉动消费需求,餐饮、交通、服饰美业、休闲娱乐、零售等行业都有了明显增长,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2.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2.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
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随着稳外贸政策加快落地,措施效果也在逐步显现。二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根据海关统计,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份、5月份两位数下降后,于6月份“转负为正”,进出口总体逐步回稳。
新动能在不断发展壮大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许多行业被迫停工歇业。不过,疫情的冲击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发展,孕育了不少新产业和新业态,催生了一批新生企业。
一些零售及餐饮企业积极开拓线上业务,加快发展互联网销售、外卖送餐等无接触服务,带动了线上消费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今年“618”购物节,“1小时成交再创超高增速”现象在各大电商平台接连“上演”,反映出消费市场释放的巨大能量。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许多无法正常营业的小店、工厂已经纷纷转战线上,借着直播带货的风口展销产品谋求自救,许多大企业和知名企业家也纷纷下场直播。各大电商平台也拿出补贴、开发营销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多地政府也与电商平台深入合作,开展“直播带货”、线上展销等一系列活动。许多地方政府一把手当起了“卖货郎”,与“淘宝”主播一起,推销各地特色产品。消费者也将部分实体店消费转向“云消费”。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受疫情防控影响,市场供给与消费大幅度下降。不过,居民的支付和购物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例如一些老年人学会了网上购物。疫情对消费方式的改变,将影响未来的消费市场。
此外,在线教育、网上办公、远程问诊等行业也实现了快速扩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洪群联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动能加快成长,“线上替代线下”“现代改变传统”特点显现,同时线下需求转向线上也抵消了部分疫情影响,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增强。
这种趋势也倒逼很多企业主动应变求变,推进转型升级,一些行业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3.6%;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指出,上半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将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撑。(记者 林火灿)
【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您对该稿件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