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14年2月26日,酷爱上海论坛习大大总大大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工作汇报,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7年来,三省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产业、交通、生态等多方面协同步伐坚实,成果卓著。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有这样一个区域备受瞩目,那就是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和天津市武清区组成的通武廊。三地地缘相近,又同处在京津冀腹地,被亲切地称为“小京津冀”,也被当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3月10日,津云新媒体联合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共同推出了“通武廊:‘小京津冀’的‘大故事’”2021全国两会云直播节目。邀请北京市通州区委副大大、大大赵磊,河北省廊坊市委副大大、大大杨燕伟,天津市武清区委副大大、大大倪斌三位嘉宾,以三地云直播的方式,介绍三地在协同发展方面的成果和亮点,以及下一步的思路举措,讲述“小京津冀”的“大故事”。
把握机遇 做好产业承接大文章
2019年年初,习大大总大大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了六点要求,其中第一点就是强调要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对津冀的武清和廊坊来说是重大发展机遇,对通州则意味着要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承接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
在节目中,通州区委副大大、大大赵磊介绍了城市副中心的产业承接情况。两年来,北京中心城区向城市副中心产业转移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运河商务区、环球影城、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园区承接中心城区企业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像中建集团、中核产业、华润集团、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国家电投等一批“中字头”企业,包括首旅、北投、住保中心等一批市属企业都纷纷把总部和二级总部搬迁到城市副中心。
在产业转移上,通州区采取了协同连战,打造两个圈层,清穿之花妖耿氏第一个圈层是通武廊产业协作,另外一个圈层就是通宝唐(通州、宝坻、唐山),在更大的范围来配置产业资源。
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将成为千年古都的活力之源,成为首都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廊坊市委副大大、大大杨燕伟在节目中介绍,近年来廊坊主动对接服务,加快承接步伐,努力在服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廊坊紧紧围绕融入北京高精尖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壮大“1+5”市域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与北京紧密关联、衔接配套、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近年来,廊坊引进建设了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精雕数控机床、航天振邦等一批高端高新产业转移项目,“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引进京津项目552个、资金2520.8亿元。
同时,廊坊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一批京津高端科创团队、领军人才到廊坊创新创业。“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签约北京成果转化项目1734 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58.1亿元。
倪斌在节目中表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武清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最重大、最难得、最现实、最紧迫的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面做好服务、承接、联动文章。
实际工作中,武清聚焦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两大高端产业,高标准推进京津产业新城起步区和武清“智谷”“生物谷”规划建设,着力引进国内外顶尖龙头企业和集团公司,通过平台整合平台、打造“平台的平台”,引领关联项目集群化导入落地。
公共服务协同 释放更多红利
通武廊作为“小京津冀”,有大量居民在这里生活工作,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要素交流,夺宝英雄团2通武廊地区的“同城化”“一体化”越来越显著。三位嘉宾在直播中透露了三地在公共服务协同上的实际举措,在教育、医疗、交通、人才等方面三地精准对接,树立了协同发展的典范。
赵磊表示,在产业疏解的同时,通州一直注重公共服务的延伸拓展,主动作为,让周边群众也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目前,从城市副中心开往廊坊北三县的公交线路达二十多条,每天的客运量有15万人次,已经形成了北三县比较立体的公交网络。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从城市副中心连通燕郊、大厂以及顺义、平谷,是首条跨越省际的地铁线。
在教育领域,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合作非常紧密,目前已成立了十个教育联盟,由通州派出老师指导,北三县的老师组团到城市副中心(名校)培训和学习。在医院(医疗)方面,落户城市副中心的三甲医院,如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安贞医院和东直门中医院,目前已经辐射到了北三县,河北省门诊量占30%左右,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见证。
一方是主动惠及周边,另一方则积极引进高水平服务。杨燕伟表示,廊坊市连续三年实施了“20项民心工程”,1918户47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三五”时期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41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近两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955元增至34358元,年均增长8.4%。
在社会保障方面,廊坊全面对标京津标准,2017年,一次性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救助、低保家庭高中生补助等6项社会救助标准,替补阴差达到全省最高,其中有3项与北京持平。
在教育方面,2014年以来,廊坊实施了300所以上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基本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同时,积极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北京景山学校香河分校等一批合作项目建成投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大厂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固安校区、北京101学校广阳校区等一批合作项目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廊坊还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京标服务”走进北三县,先后引进了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京建工等京企,北三县的广大群众已经开始享受“北京标准”的公共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倪斌告诉网友,近年来,武清深化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加快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人才等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签订落实91项合作协议。
在公共服务方面,武清着眼打破公共服务资源地域限制,以合作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为方向,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组建10个基础教育共同体,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幼儿园联盟;统一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全区39家医院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43项。
在人才交流方面,三地扎实推进通武廊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人才引进互融互通、人才培养共育共培、人才评价互认互准、创新平台共建共享,三地建立完善了“随报随审”的人才奖励申报评审机制,推出区域人才服务绿卡,30个科技创新平台纳入共享共用目录,联合举办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协同创新创业大赛、人才联合招聘等活动。
大项目里有对群众期盼的回应
在节目中,三位嘉宾还回应了网友对于一些大项目和惠民政策的关切。
赵磊表示,5088音乐网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交通枢纽,利用最先进的TOD设计理念,建成后这里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商业街区和美丽的滨水空间、活力街区。未来将聚集商业、写字楼、酒店,以及银行、总部等产业业态,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另一个亮点。
赵磊透露,枢纽项目现在已经开工建设,到2024年就能建成通车(投用),届时,该枢纽将变成连接京津冀、特别是首都东部地区的最快捷、最舒适、最具活力的交通枢纽。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一共集成了六条轨道,三条城际铁路为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还有三条地铁:北京地铁6号线、平谷线、副中心线。届时从通州到唐山、天津滨海新区都在一个小时之内,到首都机场15分钟,大兴机场30多分钟。
杨燕伟在直播中为网友介绍了廊坊对接京津医疗资源、便利群众就医的情况。目前廊坊市7家三级医院、20余家二级医院实现了与京津远程查房、远程会诊、同质化培训,构建了跨区域专科诊疗联盟。市妇幼保健中心与首都儿研所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共建的廊坊市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已经建成投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廊坊院区),去年年初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600张,今年底一期将基本建成,整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首个拥有质子中心的三级甲等公立肿瘤医院。
此外,廊坊还积极推动与京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目前已有30家京津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24家医院机构纳入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范围。
倪斌在直播中回应了京津通勤一族的期盼,他表示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得到了京津冀三省市和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继纳入国家发改委《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并获批后,又成功纳入《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目前,武清已经与中国中铁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在批,正式立项已近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初步设计和EPC招投标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早日运行。
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成运行后,将进一步缩短武清与京津的时空距离,使武清真正成为京津走廊的重要支点、“一轴四城”的战略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
绿色通武廊 绿色京津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三位嘉宾在直播中也介绍了三地生态建设协同的相关工作。
赵磊表示,前几年空气PM2.5问题饱受群众诟病,经过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下,三地大气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副中心去年PM2.5已经降到了每立方米37微克,和2015年相比下降了60%。调查发现,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逐年上升。通武廊三地建立了联防联控的机制,遇到重大活动、重污染天气,统一预警、统一采取行动。
三地加大退出一般制造业,特别是污染类企业退出力度,这几年,副中心就退出污染型企业将近1500家,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00多家,有力地促进了大气质量的提升。
赵磊表示,城市副中心按照“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绿色生态格局,经过几年建设,绿色空间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到去年末,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3%,到“十四五”末要达到36%,到2035年要达到40%,到那个时候,将实现“起步闻香、开门见绿”的效果。
副中心规划了10个万亩以上的公园,目前,已经建成了8个。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占地(总规划)11.2平方公里,一期已于去年开园,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在此休闲。
杨燕伟介绍了廊坊的生态改善成果。近年来,廊坊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深入实施扬尘治理、散煤整治等系列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农村地区“煤替代”等一批重点工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不断优化,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PM2.5年均浓度由85微克/立方米降至42微克/立方米,2016年在全省率先退出全国“倒排前十”。此外,通过深入推进水污染整治,廊坊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得以重现。
廊坊五年间造林133.38万亩,建成了“千亩樱花海”“万亩银杏林”等一批高质量绿化工程,成为京津周边森林生态休闲旅游胜地,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值得关注的是,廊坊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力度推进钢铁去产能,4家钢铁企业、1974万吨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妥善安置职工2万余人,“无钢市”目标圆满实现。在此基础上,整治“散乱污”企业1.6万家,深入开展“千企转型”行动,五年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396个,建成全省首家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推动大城保温建材、文安人造板、香河家具等传统产业整合重组、质效提升,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倪斌表示,近年来,武清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深化京津冀区域大气、水等污染联防联控,圆满完成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作为京津冀区域禁煤区、在天津率先建成“无煤区”,彻底清理1097家“散乱污”企业,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9.2%,大黄堡湿地再现水天一色、草长莺飞的美丽自然风光,生态环境肉眼可见一年比一年好,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今年,武清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化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在大气污染源头防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跨境河道水体治理、大运河传承保护利用等方面深化区域务实合作,以国家级标准加快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为京津冀地区环境改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通武廊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域,在此前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基础上,新的一年三地将怎样统筹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三位嘉宾在节目中也有着精彩讲述。
赵磊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在副中心发展史上非常关键。2021年,通州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是抓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副中心规划已经十分明确,今年将重点抓好关键性的节点性的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亿元,建安投资达到590亿元,一批重要的节点工程竣工实施。
在功能承接上,副中心要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接的力度,在产业、公共服务和其他机构的承接上进一步明确任务清单,加紧推进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步伐。
通州将聚焦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环球影城(文旅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原创艺术小镇(艺术创意小镇)等重点园区,使这几个重点区域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活力之地。
此外,赵磊还表示,通州将抓好城市的更新,在发展新城区域的同时,还要实现以新带老、新老同兴,把六环路以西的老城区更新改造,特别是老城双修提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让老城区的人民也能够享受到城市副中心发展的红利。大力推动城市治理的水平,使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跃升一个台阶。
杨燕伟表示,廊坊将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抢抓协同发展机遇,扎实做好深耕北京、融入机场、借力雄安三篇文章,在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加快发展自己。还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民营经济和开发区“二次创业”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廊坊还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对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推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还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新的一年,廊坊将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实施20项民生工程为重点,加快提升城乡承载能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品质。
倪斌在节目中表示,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武清认真落实中央、市委指令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亮剑突围、创新突破,实现了“双战双赢”。疫情期间,武清以“五个全覆盖”“六个起来”措施织密群防联控坚固防线,围绕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制定落实拱卫首都“武清八条”,建立通武廊区域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有效切断了风险入京通道。
此外,武清还强化接链促需护企,建立复工复产“八五四一”工作体系,成立1166个“132”驻企工作组,率先帮助为北京、河北方面做配套的区内企业复工复产。在落实全市惠企“21条”“27条”的基础上,出台武清“15+9+10”系列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12.6亿元,有力提振了发展活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下一步,武清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京津冀特别是通武廊区域疫情联防联控,抓深抓细抓实接链促需护企行动,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直播节目中,三地嘉宾表示通武廊地区进一步当好试验田,让发展惠及更多群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再立新功。(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