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21年7月12日起,魔域海盗熊猫天津地铁9号线将专门开行“天津站—塘沽”直达快车,为那些“津城”、“滨城”之间通勤的钟摆族提供了进一步便利。
黎明出发,傍晚归家,早起向东,傍晚向西,他们过着“双城”生活。
居住市区、工作滨海,左手生活,右手事业,通勤串起了每一天。
他们说“每天早上就像战斗”“已经习惯了”“班车上也是难得的独处时光”,不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人们都在努力经营着自己的通勤生活。
2021,“十四五”起步之年,“津滨双城”发展格局启动,“双城”互联效率受到关注,市区与滨海新区的交通连接带来更大想象空间,更多的发展故事也在上演。
“一上了班车 就等于上班”
天津城区和滨海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无数钟摆族。
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天津大道,几条公路组成的城市纽带,是班车族最熟悉的风景。
6:30上车,美眉草莓糕将近8:30到单位,在滨海新区一家国企工作的武女士,经历了十几年的班车生活。大学毕业就来到滨海新区工作,这些年基本都是使用班车通勤上班。
虽然奔波,但她已经将班车生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傍晚18点以后到家,早上6点出门,一天24个小时在她这里划分得很明确:“每天一半时间外出,一半时间在家。”
在车上的三个小时,往往是静悄悄的。“因为都很早,大家基本都在休息,抓紧时间再睡一会儿,没有什么人讲话。”孩子上小学的她,辅导完作业,往往要过了夜里12点才能睡下,为了赶班车,第二天早上五点就会起床,五个小时的睡眠肯定不够,班车上是她重要的补觉时间,而且睡眠眼罩、颈枕、腰靠这些辅助工具一个不少,就是为了尽量让自己能休息得更好。
因为会晕车,财经927在线收听武女士从来不在路上看文字,她观察,路上确实有继续充电学习的乘客,但是冬天日照时间短,班车上起早贪黑的乘客往往没有一个适合环境读书。
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换个方式通勤,但是从家到单位如果坐地铁需要转两次车,下车还有十分钟车程,如果开车不仅耗费精力,还要花上不少油费,这样算起来,班车是最经济实惠、也最适合武女士的通勤方式。
“双城”生活不仅仅是上班时间和距离,更多是生活方式,其中的酸甜苦辣,让武女士感到一言难尽:“比如我先生工作单位在市区,那么如果孩子或者老人有什么事情临时需要他,他可以中午出来一会儿办,但是我到了滨海肯定是必须待到下班再走的,就算我中午想回去办点事儿,时间上也不允许,每天一上了班车,酷爱上海论坛我就等于上班了。”
搬到滨海是不是缩短通勤时间的好方法呢?武女士很迅速地否定了这个方案,除了本人在滨海工作,丈夫的工作、孩子的学校和老人的住所都在市区。换个在市里的工作,她也曾经想过,但是没有找到行业、岗位、薪酬各方面都符合她预期的工作。所以为了事业和家人之间的平衡,她只好做出这样的选择,牺牲睡眠时间,披星戴月在路上。
大企业:包车解决刚需
“双城”发展格局下,班车对一些大企业员工是刚需。
天津药物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赵丽丽,家住河西区,近期由于工作越来越忙,所以改为了开私家车去单位。“我们单位在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惠仁道,我自己从家里开车过去要40分钟,大概35公里。”赵丽丽告诉津云记者。
此前,她一直乘坐单位提供的班车上下班。“我们单位现在有18辆班车,每辆班车可以乘坐50人左右。同事们多数都是坐班车上下班,因为我们单位现在的位置如果不开私家车,通行是很不方便的,单位附近没有从市区开过去的公交车,周边目前也没有地铁。”赵丽丽介绍,清穿之花妖耿氏“早年间,我们单位还在市区鞍山西道那边,后来,逐渐搬到了这边,公司就包了车解决大家上下班的问题,如果没有班车大家上下班实在太不方便了。”
赵丽丽所在单位的班车数量、线路都是根据员工需求制定的,会随时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2011年的时候,单位先是一部分员工换到了高新区上班,所以一开始开行的班车数量较少,接送100多名员工上下班。后来,随着2014年、2019年“大部队”都搬了过去,班车开行数量随之增加到18辆。
“公司会先期调研员工们住在哪里,然后制定班车合理的开行路线,员工住的比较集中的区域,班车里的人坐得会比较满,而员工住的没那么密集的区域,相对班车里的座位会有些空余,但是不会出现过多空余,因为路线都是公司这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调整好的。”赵丽丽此前乘坐单位班车的时候,早上6点50分班车在家门口附近停下她上车,大概7点50分班车抵达单位,“班车肯定比开私家车要慢一些,因为中途会停几个点位接员工,不过效率也挺高的了。”
“班车钱全部是公司出,员工不需要花钱。这是单位的福利保障,否则大家上下班太不容易了。”赵丽丽表示,“班车对于我们单位来说,确实是刚需。”
中小企业:公交专线“包月”
在市区与滨海新区间往来,很多中小企业的员工,会选择乘坐公交专线。
“中小企业自己包车开行班车成本上并不划算,所以很多公司会统一为员工购买月票,让员工乘坐我们的津散线和津通线,这些线路是连通天津市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共30多条线路,站点设置覆盖了市内六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公交集团第一分公司综合管理部郭大大告诉津云记者。
津散线与津通线已经开行了20年。“这些线路属于便民服务线路,是相关政府部门,为了方便企业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配套设立的便民服务线路。每年,相关政府部门会给我们集团这边资金补贴,运营这些线路,如果单纯是我们自己开行这些线路,属于亏本运营。”郭大大解释,“津散线一共18条线路,开行时间从6点多开始,比较早,满足上班早的员工们需求。津通线一共14条线路,开行时间从7点多开始,满足上班较晚的员工们需求。”
中小企业员工“双城”通勤,最先算的是上下班的交通账,最后一公里怎么走才最快、最便宜,是每天都要考虑的问题。
家住河北区的市民邓女士是一名私企白领,在滨海新区上班的她每天9点上班,为了赶上班车,每天都要6点起床,步行一公里到家附近的公交站乘一站公交车,到达班车点赶上7:05的班车。“我每天早上就像准备去战斗一样。”她一开始经常急急忙忙,连饭都没有时间吃。两头赶时间的她遇上雨雪天气往往狼狈不堪,赶不上时还要奢侈一把,打车去地铁站改乘轻轨到公司,这样一来通勤成本就猛涨了。“早点没时间吃,只能便利店买,价格高不说,还容易凉了,如果坐轻轨通勤单向就得9元。”
直到2016年,共享单车风潮席卷了本市,每个小区门口都有几辆或橙红或浅黄的自行车,价格比坐公交还便,她终于开始从容地骑着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到班车点,“这最后一公里,可算是舒服多了,再也不用去赶公交再转班车了。”
公交:开设32条班车 方便驻区员工通勤
滨海公交集团员工苏健,家住南开区,他自己每天就是乘坐这些公交专线去位于滨海新区的单位上班。“月票一个月约350元,还是挺合适的。这些专线在天津市区这边一般只停2至5站,到达开发区后,在开发区主干道设立了众多站点,很多员工其实直接就可以到单位了,不用换乘的话,效率更高一些。”
“这些公交专线一辆车可以坐50人左右,通常可以坐满三分之二,疫情之前除了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这边可以买月票,一些散客也可以在站点上车,10元一位。”郭大大说,“这些公交专线已经开行了20年,中间线路有过微调,但是变动不太大,因为是便民服务线路,所以主要还是以方便在开发区这边上下班的员工需求为主。”
老陈是一位政府公务人员,已经坐班车九年了,班车生活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本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居然整整走了一上午,到单位都有11点半了。现在他已经习惯了,下雾、下雪,班车的路就更难走了,高速公路一封,他们只能在高速口慢慢地排队等着解封,司机解释,班车的路线不能随意更改,他们就只能等待着道路恢复畅通。
老陈也喜欢观察路上的班车,虽然他现在乘坐的车辆每天承载率大约能在60%左右,但他曾经在十一大街办公,周边很多企业的班车有时候车上就几个人,难免会有资源的浪费,他曾经考虑过“如果有一个平台能把这些人记录一下,保证这些人的出行,整合路线,这样一来不仅能减少车辆的使用,还能减少污染、减少拥堵。”
滨海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通班车是为了方便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尤其家住在市里往返上下班通勤,途经我市主要的居民区,这些线路就这么一直延续下来,基本跑了20多年了。” 目前,滨海公交集团开设了32条班车路线,为“双城”生活的乘客提供解决方案。
让通勤族们期待的是,为推动“双城”出行便利化,通过公路、轨道、高铁等多种载体,“津滨双城”之间的快捷交通网络正在展开。(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张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