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大半辈子的好日子,实现了!──武清区大孟庄镇三间房村变成libido独占欲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27 05:37

同心奔小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天津北方网讯:“您觉着,libido独占欲啥样算幸福生活?”

“路好走了就算,村里以前就是泥水街,现在都变成青石路了。”“那些年介绍外村媳妇儿,一提三间房村,人家都不愿意来,现在我们村环境好了、房子大了,有好多想嫁过来的呢。”“在村口的水培蔬菜基地上班,离家近,挣得还多,我觉得挺幸福。”……

7月15日上午,走进武清区大孟庄镇三间房村,几位“老伙伴”正坐在休闲花园的凉亭里聊天。面对记者的采访,枯木巨魔的牢笼大伙儿热情地回答着,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他们的小康生活。

“你看我们现在这花园多好,这一排排房,都是新盖的,我开直播的时候,网友就问‘你们这儿是城镇吗’,我说我们这儿就是农村,他们都不相信能有这么好的环境。”村民周亚娜笑着说。

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向来是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村民杨海忠有一个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儿子,5年前,妻子又因精神疾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今日一别两茫茫生活无法自理,家里离不开人,老杨只能靠在村里卖菜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给妻儿看病上。

残疾与贫困交织,像一块巨石,压得杨海忠透不过气来,他深感“日子一眼望到头了,人生没什么盼头了”。

2017年,天津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市残联帮扶组入驻三间房村,第一个走进的就是老杨的家。驻村帮扶干部袁利国回忆说,那个场景他至今难忘:“里面黑乎乎一片,泡泡战士步枪技巧墙面露着红砖,屋里除了一张能睡觉的床之外没有一样儿像样的家具,做饭还得靠烧火,我们当时看了,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帮扶组随即将老杨家的情况反映给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动社会力量募集善款,又马不停蹄组织人手进行施工。20多天时间,破旧的老房就变成了宽敞的新房,昏暗的灯泡换成了明亮的节能灯,不仅照亮了屋子,更照亮了老杨一家人的心。“没想到,盼了大半辈子的好日子,格斗纹章修改器真的实现了!”

在驻村帮扶组的帮扶下,重燃生活信心的,还有残疾村民门国忠一家。“11年前,养殖场倒了,欠了几十万元外债,好不容易省吃俭用还了一些,又因为修收割机时操作不当,胳膊残废了,当时真觉得人生没希望了。”老门告诉记者,那是他人生至暗的几年,要不是后来帮扶组到来,尽心竭力开导他、帮助他,他这辈子可能也就颓废下去了。

“王主任、小袁看我情绪不好,就一直苦口婆心劝我,只有亲人才会那么耐心吧,后来还帮我安排了村里公益岗的工作,帮我们家盖了新房,我一辈子都感激党和政府,感激帮扶干部!”门国忠激动地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自帮扶组入驻三间房村以来,共为村里14名符合政策的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此外,还联系天津大学学生与村里12名贫困家庭的中学生开展结对助学帮扶活动,鼓励贫困学子通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要让贫苦户真正实现脱贫,不仅需要‘输血式’扶贫,更需要‘造血式’扶贫,‘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益’。”袁利国说,正因为深知这个道理,在进行完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后,帮扶组把目光聚焦在产业帮扶上。

“村里人均土地面积2亩多,每亩年收入仅1000多块钱,只有充分发挥土地价值,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迅速脱贫。”经过无数次学习走访,帮扶组最终决定,将硒乐水培蔬菜基地作为“金点子”引进三间房村。

起初,许多村民将信将疑,觉得“种地几十年都没种出钱来,搞水培蔬菜就能种出钱来?”帮扶组就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带着大伙儿一块干,30天一个周期,就可以采一批菜,收入也随之稳定增长,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如今,通过流转土地,村民每亩地可以拿到12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这个项目解决了百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再算上在水培蔬菜基地赚的3000多元工资,人均年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

今年4月,驻村帮扶组又在市残联党组、理事会的指导下,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到宁河区廉庄镇任千户村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交流帮扶经验,4月23日,正式将水稻种植专业团队引入三间房村,6月底,已插秧完毕,将720亩流转土地种上了高产的水稻,带领村民迈进乡村振兴大道。

转眼4年过去,三间房村已从曾经的“三间房、两座桥、泥水大街一条条”,变成如今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幸福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开阔平坦的青石路从村东头一直通到村西头,5000平方米乡村路完成了全面改造提升;家家用上电热水器,户户用上冲水马桶;引进培植绿植2万株,绿化率超过30%……

什么是幸福生活?或许每位村民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但大家喜上眉梢的神情透着同一个涵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儿”,越过越红火,这样的好日子,就是梦想中的幸福小康生活!(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