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城:古风存续邻里情 温暖小事展幸福baiud.com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29 02:32

说到邻里关系,baiud.com人们很容易想起那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话讲:“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在现实生活中,让人感到温暖的邻里关系,更多是一些不起眼的身边小事。

2017年11月28日,纽约企鹅餐厅由孔雀城发起、孔雀城业主自发参与的“一千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活动正式启动,最初的想法是“通过你我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身边的人,传递温暖”。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正是爱的力量让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涉及的地域越来越广,项目由一颗种子在爱心接力的“土壤”里,成长为孔雀城独有的品牌形象,并深度融入了和谐社会的实践。

2019年11月28日,随着第一缕阳光照射在神州大地上,热血无赖飞膝击晕这件践行了两年的爱心活动迎来了它的新起点。“2019温暖传城”活动在全国50余个城市悄然拉来了大幕,这也是孔雀城“一千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两周年活动的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线下落地活动进一步传播爱的力量,以更温暖的生活方式营造居住安心的环境。

远亲不如近邻 近邻亦需走动

邻里关系历来被坊间重视,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远亲不如近邻等,无不是中华民族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

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高楼林立的住宅涌现,门和电梯似乎把邻里关系隔绝开了。不知何时,大家习惯了放学下班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生活方式。

“你认识你的邻居吗?”

这话要是20年前问,大家会不屑一顾——“怎么会不认识?各家的锅碗瓢盆经常‘串门’,邻居之间互助互爱。”而如今同样的问题,三晋源木门大多数人的回答则是“不熟”。

如何用友善化解隔膜?孔雀城给出的答案是推行“一千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说是1000件小事,两年下来孔雀城住区业主以滴水穿石的坚持已经积累到了2300件之多,所参与的地域也从1座城市拓展到了固安、南京、武汉、廊坊、沈阳等全国各地50余个孔雀城社区。

“帮助独自在家的老人送饭”、“邻居的孩子病了帮助送往医院”、“向邻居讲解垃圾分类宣传”、“将碎玻璃用袋子包好,避免划伤环卫工人”......更有一位孔雀城的业主笑称,不久前上演了一场跨省送物的故事。“我去遵义出差,忘记带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在社区群里试着问有没有也要来遵义的邻居。没想到真有人回复了,并帮我带了资料过来。他乡遇故人,美女箭术杀妖见到格外亲。”

正是这样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大家逐渐熟络了起来,越走动越亲近。居民们通过“幸福邻里”的理念,营造了更有人情味、更有烟火气息、更具幸福感的温暖社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3个词语中,“友善”是对亲朋友善, 对陌生人友善,对社会友善......这就像一面镜子,正通过一件件“小事”,展现着人们内心深处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人格和品行。在孔雀城,邻里有情的古风每一天都在鲜活上演,相信中华民族相互友爱的传统风尚也会继续发扬光大。

“和谐住区”:点亮“城市名片” 助力和谐社会

如今,孔雀城“一千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活动与城市交融在一起,伴随城市的发展一同成长,成为了一张亮眼的“名片”。

在南京,当第一缕阳光钻过城墙石缝触碰大地时,孔雀城的志愿者们穿街走巷,将温暖的早餐一份份传递到各行各业的平凡奋斗者手中,更将孔雀城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传递在大街小巷;

在固安,从“小孔雀夏令营”关注社区孩子的健康成长,到“幸福荧光跑”带动城市健康的文化氛围,志愿者们践行着“健康、活力、安心”宜居住区的价值体系;

在武汉,居民们和志愿者们在举办的一场场“幸福荧光跑”中,携手共进,逐梦前行;一节节“交通知识讲座”,小城大爱,守护儿童成长。

以“小事”为引,以“社群”为媒,孔雀城用号召居民“打卡”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善举打造为一场全民积极参与的正能量接力。

从“一千件小事”的创立,再到“孔雀家”发起一系列多元丰富的社群活动,孔雀城将社群文化从线上带到线下:幸福邻里观影季、小孔雀成长中心课程、小孔雀夏令营、联欢会、幸福植树节、幸福踏青季、园艺小课堂、摄影大赛、烘焙课堂,等等。在一张张笑脸、一次次组队合作、一次次谈心交流的背后,无不时刻体现着家的宜居、对美好生活的营造。

带着对以人为本的思考,孔雀城从“人”到“家”到“社区”到“城市”,用行动点亮城市,“一千件小事”正与城市一同发展成长。

在业界看来,孔雀城正以宜居住区筑梦者的身份,通过对“人”与“城市”关系的思考,以建筑带动人居,以社群连接文化,深度而广泛地参与到城市、空间、生活方式的创造与升级中去,让城市、社区的正能量得以传递。

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和谐社区的微观部件建设好,更能助力 和谐社会的“宏观大厦”地基稳健。孔雀城“一千件随手小事”活动 的“种子”已在爱的“土壤”里茁壮成长,还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以 不同的形式助力社会发展,为和谐社会、百姓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房晓雯)

(责编:孙红丽、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