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盼能多点"新配方"softupnotify.exe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0-07-04 06:31

美食纪录片盼能多点“新配方”

6月21日,softupnotify.exe《寻味东莞》上线,推出了第一集《得天独厚》,荔枝片皮鸡、黄油蟹、腊味饭……岭南风味尽收眼底。熟悉的配音,令人食指大动的画面,让网友纷纷询问:“这和《寻味顺德》是一个系列的吗?”

从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问世的八年来,诞生了多部与美食有关的作品,都取得了较好成绩,除了《舌尖3》《深夜食堂》有部分“翻车”的评论之外,小地鼠的花园其余作品在豆瓣评分都高于8分。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再到《寻味东莞》,陈晓卿或沈宏非担任总顾问让这些美食纪录片都打上了质保标签,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李立宏深邃又极具辨识度的嗓音,仿佛一开口就能吸引观众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然而打开这些纪录片,好像有那么几个套路已经被观众摸透了:拍美食的超近景镜头,大厨展现厨艺的慢动作,画外音介绍食物之外的人文情怀……更别提李立宏了,一出场就自带画面感的声音。不过,奇妙黑板画美食纪录片再“美”,也应该遵循记录真实的原则。高大上的画面背后有多少“演”的成分呢?一演,就失去了“地气”。豆瓣上有一个比喻,说《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的美食名片,把我国地大物博的精致餐饮展现给不了解的人看;B站的《人生一串》则是街头小报,记录下烟火气的人间小吃。在美食纪录片刷屏的今天,《人生一串》另辟蹊径,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colorcorrect.dlm将侧重点放在吃上面:吃什么,去哪儿吃,怎么吃。也正是这烟火气,让美食纪录片本身更质朴、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正如片中文案所写:“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烟火袅袅的烧烤摊,肉香四溢的烤串,还有毫不在意形象穿着睡衣就出来撸串的食客,勾勒出了一个中国的烧烤江湖。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要拍美食纪录片?简单说四个字:养家糊口。”陈晓卿说,傲气仙宗“其实我更想拍社会类的纪录片,更热爱拍特别有诗意的自然纪录片,去跟动物打交道。但是这两类纪录片,不足以让我养家糊口,所以只能先拍一点大家喜欢的,攒点儿钱再去拍那些对这个地球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纪录片。”以《风味人间》系列为例,三分之一都是国外美食。铁鞋踏破觅得佳肴,这背后的赞助资金可少不了。插播广告包罗万象:啤酒、花生油、厨房电器,从美食本身向外发散,其附属产品也在为纪录片创造商业价值。

无独有偶,国内首部海洋动物纪录片《蔚蓝之境》的总导演李勇,同样也是《舌尖上的中国2》《风味人间2》的总导演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内可能不会再涉足环保题材的纪录片了,因为后期排上行程的都是美食纪录片,现在投资方喜欢拍这个题材。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拉赞助,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背靠投资方这棵大树,观众看什么,资方就投什么,片方就拍什么。在美食纪录片趋向商业化的今天,不得不警惕其中的媚俗化倾向。八年来如雨后春笋频频面世的不少美食纪录片,似乎套用了同一个公式:一个地区,一道美食,一套制作工序,一些人文情怀,外加几个近距离慢镜头。千篇一律的堆砌文化因素,或许能产出优质内容,却也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

美食纪录片的爆红并不意外,传奇远而粥饭近,人生在世吃喝二字。陈晓卿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他也认为美食的终极奥义是获得幸福感。翻看纪录片下的评论,观众们大多感动于美食本身,一餐一饭,或许勾起对故土的乡愁,或许描绘对未来的期待,但一味地堆砌人文情怀反倒掩盖了美食本身的纯粹。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肠胃的奴隶。”从《舌尖》到《风味》,拍摄的美食变了,地域变了,观众对美食的一腔热忱却从未改变。正是因为了解观众的口味,近年的美食纪录片也“事无巨细”,从世界美食到乡间土菜,让老饕观众一饱眼福。正是因为美食纪录片记载了那些充满幸福感的瞬间,我们才更期待未来的作品多一些初心,能用更新颖的方式去取悦观众。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