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PO早知道”独家消息源,baiud.com华兴资本将于本周四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下周正式启动分析师路演。华兴资本将于9月21日完成定价,9月28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根据最新的NDR(Non-Deal Roadshow)的回馈,华兴资本的IPO价格区间在30~35亿美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科技投行。本次IPO的主承销商为高盛和工银国际。
来源| IPO早知道
编辑 |C叔
排版| C叔
正当美团点评等独角兽公司都在争抢港交所新政后的新经济第一股时,作为“新经济幕后推手“的华兴资本也在大步迈向港股市场。
6月25日晚8时,华兴资本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通过招股书,可以较全面地看到这家“新经济金融服务机构”的基本面情况:招股书显示,华兴资本2017年总营收1.39亿美元,同比前年的1.33亿美元增长4.5%,截至3月31日2018年Q1,营收达3883万美元,同比增幅65.9%。
华兴,并购之王
华兴已经不再仅是大家惯有印象中的“投资银行”,从业务方面看,华兴按“漏斗”模式构建起各业务条线,“漏斗模型”的开口是早期项目平台,包括Alpha、星起等;中层是成长期项目的私募融资、并购服务,纽约企鹅餐厅再到成熟期企业的A股、港股、美股证券市场服务。
截至3月31日,华兴资本已为约700项交易提供顾问服务,交易金额超1000亿美元,投资管理业务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41亿美元,京东、滴滴、美团等企业均为其客户;华兴证券(香港)已担任28项香港及美国IPO的承销商,筹资共计141亿美元(行使超额配股权后)。
过去13年,华兴始终将自身命运与中国新经济紧密捆绑,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选择。在“一个独角兽公司平均只需4年”的中国创投环境下,众多新经济领域的明星公司身后多多少少都有着华兴的身影——无论是以融资、并购、投资,抑或是IPO承销等形式,华兴无疑在中国的互联网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华兴资本起家于顾问服务,包括私募融资及并购顾问。实际上2005年成立之初,华兴只做成了寥寥几笔单子。
一年后,华兴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市场的新星。当时颇受关注的几笔融资——陈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资4800万美元、李国庆的当当网第三轮融资2700万美元、360的第二轮融资2500万美元,华兴都是独家财务顾问。
2014年3月,腾讯以2.14亿美元购买京东15%的股份。此后两家开启战略合作,腾讯将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并将部分电商资产并入京东。这是国内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热血无赖飞膝击晕华兴可谓功不可没。
实际上早在腾讯入股京东的两年前,包凡就曾劝说刘强东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两人于2008年结识,当时京东准备融资,华兴因判断有风险未促成合作。尽管如此,刘强东强烈的信念和能成大事的实力与义气,给包凡留下了深刻印象。2011年,华兴促成DST以15亿美元投资京东,随着合作愈加紧密,俩人也成了“好哥们”。
这样的“哥们”情谊还有很多,也让华兴的名气越来越大,业务越做越多。“人脉”是一道敲门砖,终归要回到业务能力上去,而它的能力,则体现在驾驭一些“很难想象”的案子上。
2015年,滴滴与快的的烧钱大战已经进入“鏖战”阶段,持续的烧钱让两家公司疲惫尽显。最开始快的方面找到滴滴有意谈判,然而并未谈拢。此后双方找到华兴资本,让其担任两家企业共同的财务顾问。
2015年2月12日,三晋源木门包凡在酒店定下一间套房,然后把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叫到一起,一共谈判了整整十三个小时,但是在股权方面,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此陷入僵局。
眼见谈判无法推进,包凡使出一招“关小黑屋”——在和其中一方谈的时候故意避开另一方,把最根本的诉求挖掘出来,然后尽量把双方的利益诉求拉回到中间线。隔天,包凡干脆把话挑明,一个背靠腾讯,一个背靠阿里,小钱不是烧不起,现在打到数十亿美金,再烧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最后包凡抛下“狠话”,吃的喝的管够,但是搞不定别想出门。21天后,曾势同水火的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
此后同样在华兴资本的撮合下,美女箭术杀妖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仅用两个星期,58同城与赶集合并耗时六个星期,当年国内互联网最受瞩目的三起并购案全是华兴之作。
此外,2012年的优酷土豆合并、2013年爱奇艺pps合并、2017年京东金融分拆、58速运与GOGOVAN合并也都是华兴之作。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17年华兴资本完成私募融资交易55个(不含早期融资平台华兴Alpha),私募融资额超过120亿美元,约占中国私募融资总额20%;完成并购交易5个,交易总规模超过80亿美元,约占中国TMT领域并购总额12%。
据业内人士称,华兴资本在私募融资交易和并购领域的影响力更大,华兴也由此被认为是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并购之王”。
包凡,幕后的掌舵人上海男人,光头,喜欢F1和拳击。
已经在金融圈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他,成功运作超过200个融资、IPO和并购项目。在公司内部他被成为“老大”,在同行眼里,他是一位诞生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家。
对于包凡,在创投界都流传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没听说过包凡,或者包凡没听说过你,那么说明你的业绩还拿不上台面。如果你需要找到包凡来服务了,那么恭喜你即将要迈进独角兽俱乐部。
不过,最让包凡所乐道的,是他是国内最早提出“新经济”概念的人物之一。包凡在创立华兴资本前,曾先后供职于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等多家国际知名投行。对于新经济的思考,让包凡投出了一大批互联网独角兽,华兴资本也因此被称为“顶尖新经济公司推手”。
2004年,包凡创立了华兴资本。
创业13年,包凡被业界称为收获互联网圈“最强人脉”的男人。
圈内朋友都说,包凡号称人脉王,特别善于借助朋友圈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实力。
当然,除了人和,天时、地利也非常重要。正是抓住中国互联网经济腾飞的历史性机遇,再加上立足本土发展、一众资本和互联网大佬加持,才让包凡逐渐建立起自己投行一哥的江湖地位。
圈内朋友都说,包凡号称人脉王,特别善于借助朋友圈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实力。
2008年年初,华兴团队扩张,在上海开了一个大办公室,办了一个Party,大家送了很多鲜花,招了挺多人。接着,金融危机来了,华兴也不可避免受挫,把上海的员工再调回来。
对于那场经济危机,谢屹璟仍然记忆深刻:整整八个月,没有一个项目完成,收不进一分钱,财务压力非常大。2009年,为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转,该年华兴所有合伙人都没有发奖金。
杜永波在2011年被提升为合伙人,因此他“幸运”的领到了2009年份的奖金,“有点超出我的预期。因为确实业绩不好,市场不好,我们自己也有心理准备嘛。一般来说,拿奖金肯定任何时候都是职位高拿的比职位低的多吧。”
类似这样的行事规则,使得外界为华兴贴上了江湖气的标签,但在包凡看来,所谓的江湖气更多的是信任。
喜欢赛车和拳击的包凡曾经非常张扬,但近几年,他明显低调了下来。创业的头十年,华兴的发展需求促使他一次次走到台前,现在,随着华兴已经扎稳脚跟,包凡必须思考更为长远的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维系在单个人身上,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如今的包凡在回答问题时,甚至会纠正提问的措辞。当被问及“你对市场的判断是怎么样的”时,他回答,“要说判断先要说华兴如何判断。我的观点是建立在华兴整个体系之上,而不是朋友圈牛逼就先知先觉。”
他非常强调华兴整体沉淀下来的能力,“华兴这些年已经建立了漏斗模型,开口是早期项目平台,包括华兴Alpha、星起等等。然后是成长期,再到上市、上市后。在自身庞大的数据之外,我们跟第三方数据对比、做清洗,力求完整真实。我们要让信息沉淀下来成为数据,让整个感知更加地丰富、科学。这样才能保证不断抓到大鱼,并不是说靠包凡的哥们儿。”
在与包凡共事多年的同事眼中,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追求卓越、雷厉风行、使命必达。但很多时候,很难一步就达到那么理想的境地。这个时候就需要团队把包凡往回拉一拉。
这种理想主义也很容易被外界感知,华兴的官网上挂着的商业准则,据了解,这是包凡的手笔。
在那则500多字的商业准则中,包凡这样写下:“为了让华兴更有凝聚力,我们致力于实现员工与华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忠诚度最大化。”“我们无比重视华兴的声誉。虽然人才和资金对我们同样重要,但华兴的声誉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坚持以最严格的政策、法律以及道德规范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三年前,华兴曾为自己制作了一则十周年纪念视频,视频记录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内部活动中,包凡站在台上,对着台下的华兴同事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未来华兴只有一个目标,做成中国最牛逼的投行。停顿数秒后,包凡补充道:没有之一。
如今,包凡带领华兴赴港上市,成为一家更加备受公众瞩目的公司。对于包凡而言,上市或许是一个节点,意味着一个更加伟大的征程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