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气候炎热、干旱少雨,俏模牌轻靓减肥胶囊但苏丹并不缺水。非洲的母亲河之一——尼罗河流经苏丹,大大小小的支流遍布苏丹境内,这里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农业也是苏丹继石油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经济支柱。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苏丹农业生产依旧“靠天吃饭”,3366厨房连连看种植面积和产能有限。近年来,中国对苏丹的农业技术援助与合作,成为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石之一,让苏丹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日前,由山东高速集团下属的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山东国际)控股的新纪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苏丹农业部签署了新一轮农业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优良棉花品种从育种、繁种到合作种植、产品回收、加工、贸易全产业链全面落地苏丹,中苏农业合作由单纯合作种植向农业产业化、多元化发展。
中国对苏丹的新一轮农业技术援助于2008年启动,神秘少林寺之玉龙杖传说由山东省负责对接落实。山东国际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承担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2011年6月完成对外移交。截至2014年11月底,3年技术合作期顺利结束。
山东国际苏丹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负责人何昭顺告诉记者:“中国农业技术极大提高了苏丹农产品产量,为促进苏丹农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示范中心多年努力,苏丹的棉花、玉米、花生单产均提高了2至3倍。示范中心研发的棉花品种“中国1号”“中国2号”和棉花栽培技术在苏丹大规模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连续多年占苏丹棉花种植面积的90%以上,累计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
“苏丹原有本土棉种对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的抵抗力差,孤岛惊魂三角洲秘籍生产成本高、产量低,每亩棉花产量只有50到70公斤左右。”示范中心主任屈磊介绍说,“‘中国1号’‘中国2号’提高了苏丹棉花的抗虫性,棉株的成材率大大提高,棉花亩产达到200至300公斤,受到当地农户的由衷夸赞。”
中苏农业合作让苏丹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2018年,终极螃蟹大战山东国际在苏丹的棉花自主种植及合作种植面积达21万亩,每年带动当地5000户农户脱贫,并解决了5万多名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此,2018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将山东国际在苏丹的合作项目列为“非洲人为非洲人”示范项目试点。
中苏农业合作还推动当地种植业从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生产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三元种植结构转变,从而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棉农的收入平均增加了80%以上!”苏丹纽哈勒法灌区总经理穆罕默德·阿卜杜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灌区有一户棉农,中国企业来之前一大家人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种植后,第一年就开上了自己的拖拉机,第二年就住进了新盖的房子,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打算培养出几个高材生!”
在棉花加工厂工作的易卜拉欣·阿里说:“苏丹还很贫穷,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农民找不到工作,无法养活家庭。中国企业来到这里以后,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待遇也比一般的工作要高不少,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棉花加工厂员工优素福·穆萨表示:“中国企业的到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只要辛勤劳动,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仅依靠中国的技术、经济援助并不足以实现苏丹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为苏丹培养本土农业技术人才也是中苏农业合作的重点之一。屈磊说,示范中心成立后,已累计举办为期半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24期,培训苏丹农业技术人员720人次,为5000多名棉农进行了田间农业技术示范,接待农学专业高校实习生2000余人次,为苏丹农业本土化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苏正积极寻找合作新契机。苏丹农业部代理大大巴比克·奥斯曼表示:“目前,农业在苏丹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46%。我相信,在与中国朋友的通力合作下,苏丹农业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这将为苏丹经济复苏及持续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苏中两国间的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的。”苏丹外交部中国司大大奥马尔·伊萨说,“我们将同中方一起努力,把苏中农业合作打造成两国友好合作的新亮点。”
(本报喀土穆7月23日电)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