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永泽江里菜不仅历代都是繁华富庶之地,而且自然风光秀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许多描绘江南美景的诗句传诵至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江苏省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发展至今,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环境容量小等因素,逐渐成为制约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014年12月,习大大总大大视察江苏时,对江苏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为江苏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僵尸赛车修改器坚决果断关停整治一批高污染企业、高耗能企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
建设百姓可触可感的美丽风景线
徐州90后女孩王肖没想到,曾是采煤塌陷区的家乡贾汪区变身为高大上的湿地公园,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缩影。5年前,王肖从上海辞职返乡成为一名讲解员,她希望把家乡变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徐州市贾汪区拥有130多年的煤炭开采史,全区采煤塌陷地多达13.2万亩,占全市塌陷地面积的1/3。近年来,当地累计治理塌陷地7.54万亩,尚未治理5.66万亩。“我们将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统筹谋划实施剩余5.66万亩采煤塌陷地治理,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符合贾汪发展的新路。”贾汪区区委大大张克说。
曾经的潘安湖区域,是贾汪面积最大的采煤沉陷区,总面积3万亩,平均水深4米以上,泡泡战士散弹技巧最深处达20米。当地村民无法耕种居住,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2010年,潘安湖启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按照“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沉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的模式进行探索治理。
为加强环境监测,当地建了智慧监测管理系统,随时开展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为保障水源质量,当地疏浚9条河道,拆除、新建走水建筑物28座,总长度21.2公里。随着潘安文化商业街、潘安古镇、酒店等配套产业设施的建立,环境变好了,周边村民纷纷返乡,仅潘安湖景区就吸纳周边区域就业人数1630人左右。
作为江苏最大的淡水湖,太湖治理成为江苏不得不打的持久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太湖治理就被列入重要课题。武进港是太湖上游重要的入湖河流之一,作为典型的江南水网,格斗小战象流域内河网密布,低洼且半封闭的圩区特征明显。
东尖村地处武进区洛阳镇东南部,由于近30年没有清淤,村内河道几近淤塞。东尖村党支部大大沈建忠很痛心:小时候用来淘米的河水,如今为何成了脏河、臭河、黑河?
东尖村下定治理的决心。2014年7月,村委投资200余万元对河道实施整治,清淤6万立方米,建立生态拦截渠和护坡,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3套。2016年,东尖村再次争取到500万元的投资,将水系打通,与东尖河相连。
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武进区坚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特种兵对攻优化生态理念,推进整治工程,打造碧水蓝天,建设老百姓可触可感的美丽风景线。
“壮士断腕”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南京是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能不能守护好长江,不仅关系到南京自身生态环境,更关系到下游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燕子矶涅??重生正是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曾经,南京一批重工企业撤出市区,在长江边的燕子矶落脚,延续了30多年。鼎盛时,这里有化工生产、砂场码头等各类企业404家,年产值约320亿元。
北十里长沟西支是一条重要的泄洪、排涝通江河道。作为省控入江支流重点考核断面,这里曾汇集了五六十家化工企业。长期以来,工业、生活废水直排入河,水体颜色一天变化五六次,周边居民称其为恶臭的“五彩河”。
环境压力面前,南京选择迎难而上,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精神,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相关政策,致力把长江南京段打造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通过几年生态修复,曾经的生产岸线转变为生态岸线,滨江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连云港为代表的江苏化工产业正在加速整治升级。整治升级,不是不要化工产业,而是要高质量提升化工产业的发展层次,分类施策。
今年4月,江苏省委大大娄勤俭在连云港调研时指出,安全系数低、环境污染重的小化工企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阻碍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必须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彻底淘汰整治;同时也不能走“谈化色变”的极端,要科学、系统、务实地看待化工产业,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腾笼换鸟”培育发展新动能
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多年来形成五大废旧市场,有工业企业数百家,大片的土地资源被低产能的小作坊、散乱户占用。2016年年底,江苏启动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望亭也刮起环保风暴。
望亭镇宅基村所在地经营着废轮胎、废金属和废塑料三大交易市场。市场内脏乱差,百姓投诉多、难管理。从2017年开始,宅基村的工作重点放在市场拆迁上。“工作开展难度大、麻烦多,但大伙儿达成共识,拆迁回购对今后村里发展有好处。”该村党委大大裘晓明说。
截至2018年年底,通过清理、回购、置换等方式,望亭镇已完成4个地块的“散乱污”清理,合计淘汰“散乱污”企业545家,盘活土地900余亩。这些低效土地被盘活后,当地腾出更多空间来发展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如今,新项目引进要通过环保、招商等多部门“联审”。
前些年,苏州相城区以村级经济为重,低小散企业广布,“散乱污”作坊集聚,这里不仅成了苏州市辖区中的生态洼地,也成了经济发展的洼地。近几年,相城区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铲除生态环境“黑尾巴”,腾挪出发展新空间。
相城区以“加减法”破解环境整治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在腾退旧动能、破解无效供给上做“减法”,在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兴产业上做“加法”。2017年以来,累计淘汰重污染企业1083家,关停比例超86%,总量和关停率均为苏州第一。
近两年,相城区在这片生态宝地上重构现代产业体系,引进新松机器人等一批高端企业,集聚大数据企业440家、工业互联网企业70家,入驻科技金融基金137只,总规模超1200亿元,将紧邻高铁站最好的地段留给研发产业,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
生态“加减法”做好了,环境问题才能解决,转型升级才有空间。一加一减间,为相城区高质量发展甩掉了旧包袱,蓄积了新动能。2018年,相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
“正是坚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洼地、经济洼地成为生态湿地、经济高地。”苏州市相城区委大大顾海东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让经济增长从“量变”到“质变”,不能再走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相城区的实践说明,只有果断“舍”,才能更好地“得”,才能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李超 实习生 程蓉)
(责编:宫宜希(实习生)、刘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