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大大总大大要求,变异怪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检验政治站位的试金石,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义不容辞扛牢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服务模式,增加乡村振兴金融有效供给。农业银行充分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集团优势,持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联合更多主体、汇聚更多力量、撬动更多资源,共同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强化银政合作,策动老爷车通过与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以及省、市、县政府和涉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共同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强化银担合作,拓展业务合作范围,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支持力度,与农担合作份额占所有金融机构的27%,位居同业首位。强化综合服务,坚持全行服务“三农”一盘棋,在贷款、理财、债券、租赁、基金等方面形成服务合力,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全面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金融需求。强化批量服务,紧扣县域经济发展新态势,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垂直产业等领域客户,以及县域高频场景,加快线上化、场景化、批量化服务方式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截至6月末,县域贷款余额5.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066亿元,安杰利娜朱莉增速11.4%。
加快产品创新,增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适配性。我国县域农村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三农”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明显。农业银行紧扣“三农”发展实际和县域客户需求,加大乡村振兴产品创新力度,力求实现“三农”产品体系更丰富、产品品牌更响亮。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三农”产品体系,形成一批辨识度高、传播力强和同业领先的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品牌。着力构建多层次“三农”信贷政策体系,从客户准入、评级授信、抵押担保等方面给予差异化信贷政策安排。切实加强“三农”产品创新管理,100010网上营业厅建立健全“三农”产品创新机制,加快“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分支行产品创新授权。目前,农业银行已出台粮食、种业、生猪、农药、苹果等近40个涉农行业与区域信贷政策;设立“三农”产品创新基地70个;创新推出“三农”产品245项,基本实现了乡村振兴每个重点领域都有相应的产品对接。
推进渠道融合,打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居民对便捷高效安全金融服务的需求,积极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掌上银行、远程银行和流动服务“六位一体”的融合化渠道体系,努力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快网点优化布局,今年全行迁址和新建的近千家网点,有65%布局到城乡接合部、县域和乡镇地区,确保县域网点占比稳中有升。在无农行网点的乡镇,积极建设离行式自助银行,加快惠农通服务点升级改造,努力打造“农民家门口的银行”。创新推广掌上银行乡村版,为农村地区客户提供“简洁、专属、优惠”的惠农移动金融服务。依托全行数字化智能远程银行中心,向“三农”客户远程提供活动推介、交易撮合、理财顾问、产品营销等服务。为偏远地区配备流动服务车,组建流动服务组,定期将金融服务送上门。目前农业银行县域网点1.26万个,覆盖所有县域;县域农村自助银行4613个;在农村地区设立惠农通服务点26万多个;掌银县域农村客户达1.71亿人。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效能。适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三农”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以农户信息建档为依托,创新推出线上融资产品“惠农e贷”,为广大农户提供纯信用、无抵押、自助可循环的线上融资服务,截至6月末,贷款余额5082亿元,惠及约345万农户。落实中央关于延伸乡村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部署,大力开展线上供应链融资服务,创新推出“产业e贷”“小微e贷”等线上链式融资产品。积极参与国家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面推进智慧农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场景建设,累计拓展县域特色金融场景9823个。创新开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推动惠农金融服务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已在684个县上线,覆盖9.79万个行政村。
筑牢风控底线,确保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可持续。始终坚持审慎稳健的“三农”业务风险偏好,不断提升风险前瞻防范、主动化解和有效管控能力,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加强“三农”贷款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实做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要求,着力提升“三农”贷款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加大“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加强涉农行业风险特征研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风控能力,调整优化贷款投放结构和节奏,确保贷款投放与风控能力相适应。创新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手段,在客户身份识别、活体抵押、资金监控等环节引入新技术新工具,借助科技力量管控好风险。(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大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