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的血液制品长期供不应求,阿德马城寨如果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的话需要1.3万吨血浆,但去年全国供应量只有8300吨左右。
时代周报记者 戚展宁 发自广州
在宣布不再参与证券投资、聚焦主营业务之后,悬崖勒马的上海莱士(002252.SZ)终于实现扭亏为盈。7月13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莱士预计归属净利润为3.6亿―4.5亿元,这一数字在去年同期为亏损8.5亿元。
公告称,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发展,血液制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较大,而风险投资规模大幅缩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也相应减少。
即便2018年大幅亏损,上海莱士并未尽失江湖地位,旗下的单采血浆站和采浆量仍排名全国第二,纳拉克在哪营收也位列全国前三。
一家血液制品企业的高层丁伟(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内的血液制品长期供不应求,如果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的话需要1.3万吨血浆,但去年全国供应量只有8300吨左右。而该行业严监管之下的牌照垄断,又使得竞争者基本已被圈定,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万丰奥威(002085.SZ)的股价波动在2018年给上海莱士带来的亏损超过7亿元,但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莱士目前仍持有万丰奥威4220万股,占流通股本1.93%,名列十大股东。时代周报记者就证券投资问题致电上海莱士并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放弃炒股
2018年炒股巨亏之后,上海莱士决定回头是岸。
5月25日,金雄镕上海莱士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称,“决定不再参与新的证券投资,原有的证券投资也将在未来适当的时机逐步实现退出,今后将不再进行证券投资,公司的战略和发展将全力聚焦于血液制品主营业务及生物制品相关产业的深耕和精琢。”
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归属净利润大幅减少282%,亏损15.18亿元,这是自公司2008年上市以来交出的最糟糕的成绩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损益亏损达到11.4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莱士2018年用于证券投资的成本高达20亿元。动用大笔资金入市,实则因为公司自2015年来炒股尝到了甜头。彼时,上海莱士第一次在证券投资市场投入8.74亿元,复仇女神战术折刀就获得了8.65亿元的收益。
与此同时,公司股价高速上涨,市值首次破千亿元。2016年年初,上海莱士还将投资额度从10亿元上调至40亿元。随后两年,公司继续依靠证券投资获得6.72亿元和4.27亿元的回报。
四年来,万丰奥威、富春环保、兴源环境(300266)是上海莱士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中万丰奥威带来的收益最为丰厚,但在2018年也亏损最多,达到7.3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2015―2017年,上海莱士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6.1亿元、8.36亿元,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9.46%、42.3%、24.55%,妖精阿瓦隆传奇炒股收益占比非常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投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市公司炒股总体上弊大于利,主营业务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由于证券市场高风险的特性,证券投资给公司业绩锦上添花的作用远小于落井下石。而且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融资,融资资金用于炒股容易损害股东利益,还可能有内幕交易的风险。
净利翻身
作为国内血液制品龙头,上海莱士多年通过并购扩张扎下的根基仍在。从营收规模及采浆量数据上看,上海莱士都曾是血液制品行业之首,2015年年底时公司市值最高还达到1300多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莱士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
连同子公司,上海莱士现有11个品种的血液制品,涵盖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三大类。2018年,公司在11个省份拥有41个单采血浆站,全年采浆量1180吨,仅次于天坛生物(600161.SH)的57个和1568吨。
丁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家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非常严格,这个行业处于牌照垄断和资源垄断的情况。”从2001年开始,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不再发放新的血液制品生产牌照,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企业只有31家,全国的血浆站数量有253个。
为了抢占存量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张规模成为常态,上海莱士亦不例外。2012年以来,上海莱士陆续收购邦和药业、同路生物、浙江海康等公司,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12.1亿元急剧扩大到2015年的115.6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莱士参股控股的公司有44家,大部分子公司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用于采集原料血浆的单采血浆站,其中原属于郑州莱士的单采血浆站有18家,原属于邦和药业和浙江海康的分别有3家。
丁伟分析称,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处于很分散的状态,全球前四大血液制品企业占了全球供应量的75%,中国有生产能力和血浆供应的约有22家,最大的企业所能提供的供应量连海外的1/10都不到。因此,未来整个行业会愈发集中,并购整合的预期非常明确,因为监管标准在逐步提高,小厂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差,慢慢会被大厂淘汰。
2016年以后,对海外血液制品企业的并购成为上海莱士发展的重心,公司控股股东科瑞集团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收购英国BPL和德国Biotest,并称将适时注入上市公司。二者均为全球血浆制品巨头,并购BPL一事还以全球血浆制品行业的第二大并购案知名。
开始扩张以后,上海莱士的营收在2014年成倍增长,同比增长166%,此后亦稳步提高,直至2016年出现下滑,随后两年分别下降17.13%和6.41%。血液制品的销售收入下降是主要原因,其核心产品白蛋白和静丙的销售收入两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下滑的还有扣非净利润,从2016年的8.99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1.55亿元。
主业不振加上投资巨亏,上海莱士2018年算得上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待回过神来,曾经的千亿市值也只跌剩不到350亿元。
2018年,上海莱士以18亿元的营业收入处于行业第三,排名前二位的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的营收则分别达到29.29亿元和24.08亿元。不过,上海莱士的毛利率以66.74%稳居首位,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分别只有47.14%和58.84%。
根据业绩预告,2019年上半年,天坛生物预计归属净利润2.98亿元,增速23.94%;博雅生物(300294)预计归属净利润2.1亿―2.48亿元,同比增长10%―30%;卫光生物(002880.SZ)则实现营收3.6亿元,归属净利润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