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的“映照”美女箭术杀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7-23 14:33

原标题:清水塘的“映照”

新华社记者 丁锡国、席敏、袁汝婷

这是62岁的袁建平眼里的“清水塘”:半个多世纪前,这口20亩左右的水塘,水清得可以捧起来直接喝;后来,水塘边建起一家家工厂,水被污染,塘被填埋,“清水塘”成了一个工业区的名字,黑黢黢,臭烘烘。

袁建平的家乡湖南株洲,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湘江之畔的清水塘是其核心工业区。粗放式发展,欠下沉重的环境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一场攻坚战在此打响。

烟囱林立“清水”不见

清水塘,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位于荒岭间的清水塘,“长”出一个国家工业重镇。

1989年,王小中从湖南大学毕业来到这里。他回忆:“站在高处一看,密密麻麻全是烟囱。”

清水塘核心区域只有15.15平方公里,高峰时聚集企业261家,以冶炼、化工为主,累计上缴利税近500亿元,成为“中国的鲁尔区”。因之得名的那口清澈水塘,变黑变臭,然后消失了。

“烟囱一年四季冒烟。出门一抬头,天上像盖了个五颜六色的盖子。”袁建平形容。

2003年、2004年,株洲连续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清水塘工业污染是主因。

对株洲乃至湖南而言,清水塘的治理面临两难:治了,株洲经济“伤筋动骨”;不治,株洲没有了高质量发展空间,且环境将持续恶化。

壮士断腕 整体搬迁

24岁那年,王小中来到清水塘打拼。42岁这一年,他将白手起家的设备制造企业关停了。

“那是2017年6月18日。关停日期记得特别清楚,心里五味杂陈。”王小中的企业多年获评株洲优秀企业,年产值数千万,拥有上百员工。

对清水塘的企业来说,2017年都是无法忘记的。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株洲正式启动清水塘整体搬迁改造。

株洲市委大大毛腾飞说,这次不再搞“外科手术”,而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一场攻坚克难之战。截至2016年底,清水塘还剩153家企业,包括央企、国企和民企等;区域内有约3万职工、3万居民……

200余名干部一头扎了进来,任务是说服所有企业关停搬迁,并妥善安置人员。

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水塘搬迁指挥部副指挥长冯建湘记得,在一场谈判中,70岁的企业家任庚寅流着泪问:“凭什么说拆就拆,说交就交?”他曾是下岗职工,用20年心血办起了这家企业。

冯建湘也红了眼眶:“您是老党员,恳请您带头走出这一步。换回碧水蓝天,造福不只一代人。”沉默良久,任庚寅含泪点头。

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一家一家、一次一次来到各家企业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的谈判至凌晨。最终,都被打动,同意搬迁。

截至2019年初,株洲分类安置职工1.83万人,通过棚改拆迁,3万名居民搬进新家。

“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出路。这是一份光荣的事业。”搬迁指挥部干部陈明说。

除旧布新 美丽“蝶变”

2018年12月30日,漫天大雪中,始建于1956年的株冶集团最后一座冶炼炉熄火了。发出停氧指令的工段长肖永强流下热泪,身后的同事都哭了。

这一天,清水塘工业区企业“清零”。湘江畔这一著名老工业区,成为历史。

这一大搬迁,不是污染转移,而是凤凰涅??:在醴陵,最早搬出的旗滨玻璃建成花园式厂房,仅一条生产线产值就超过老厂;在衡阳,株冶集团新项目已启动,1400多亩地,没有一个废水外排口……

如今的清水塘,不见烟囱,了无异味。

更多变化在发生:湘江霞湾段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已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株洲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幅居全省第一。

“破旧,是为了更好地立新。”毛腾飞说,清水塘建设方案已经出炉,将“蝶变”为一座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绿色创新城。

过去的“中国鲁尔区”不见了,一个新的“中国动力谷”在湘江之畔拔地而起——在占地1000多亩的自主创业园,多位院士专家带领的项目落户。

株洲市大大阳卫国说,株洲正积极布局新动能新产业,“一块干净的土地,将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70%的中国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研制、突破千亿元的轨道交通基地……株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在绘就。

新产业的培育,成为减轻阵痛的良方。2017年、2018年,株洲GDP增幅分别为8%和7.8%。今年1至5月,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9.2%。

2019年7月,清水塘区域腹地,人工开挖的新湖已见雏形。

“天蓝了,水清了,我原来没想过能看到这一天。”站在老工业区旧址,袁建平感慨万千。 新华社长沙7月19日电

(责编:梁秋坪、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