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一卡通”会被取代吗?不少受访者表示,神秘少林寺之玉龙杖传说移动支付肯定是潮流,但未必会完全取代。
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内,一位市民展示可以刷手机进站的手机二维码。
王俊岭 王 峥
在城市里,公交、地铁不仅是重要的通勤手段,也是城市运行的血脉。随着移动支付方式不断革新,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支付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采用手机移动支付方式乘坐公交、地铁的乘客比重逐渐上升。刷手机乘车究竟方不方便?普及情况如何?是否会替代传统的实物“一卡通”?
你刷卡,我扫码
在北京地铁的早高峰时段,一波波乘客涌向出站口闸机通道。与过去不同的是,有的乘客拿出手机准备扫码出站,有的使用手机的NFC(近场通信技术)功能付费,还有的依然使用传统的地铁“一卡通”储值卡,孤岛惊魂三角洲秘籍只有少量乘客用现金买票。不久前一个工作日的上午8时,在北京地铁知春路站,本报对100名经过的乘客进行的粗略统计显示:选择一卡通、手机二维码和手机NFC功能出站的乘客比例大致为4∶4∶2。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支付方式也花样翻新。现金支付之外,乘客们主要有三种非现金支付途径:传统的实体卡、手机APP购票扫码、手机NFC功能支持下的手机“一卡通”服务。在手机APP购票平台上,还可以实现线路查询、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服务,如北京的“亿通行”、上海的“metro大都会”、广州的“广州地铁”等。乘客进出站时只需打开APP,点击“乘车”按钮,调出二维码对准闸机二维码扫描区扫描验证通过即可。
“我上下班乘坐地铁都是用手机。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基本上手机不离手。人流高峰时,进地铁站就像百米冲刺一样,只需要打开手机,终极螃蟹大战像刷‘一卡通’一样进出站,不用再从包里翻来翻去拿卡出来,方便又快捷。”在深圳工作的白领台佩佩说,她是手机支付的忠实用户。在郑州上学的学生王丹认为,女生的包比较多,每次出门换包可能就会忘带卡,而且充钱的时候排队很耗时,用手机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公交车在“刷手机”支付方面也不落后。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卿说,天津市公交集团于2017年8月开始,对所辖的近万部公交车辆进行技术提升改造,除支持原有的交通部标准互联互通卡和住建部标准互联互通卡外,还全面支持支付宝电子客票、微信支付和银联云闪付三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为了提高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名白雅美降低升级改造成本,公交集团下属的科技公司——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全支付智能终端,并已通过交通部与中国银联的全面检测认定。”宫卿说。
多种支付方式仍将并存
尽管全国各地的公共交通出行支付方式在不断翻新,但人们在使用这些新方式时有着不同的心态。
在福建省福州工作的叶峰认为,自己需要经常去外地出差,到新的城市,下载当地的手机“一卡通”APP出行很方便,不用再额外开卡或者排队买票。北京市民方大爷则表示,自己和老伴因为上年纪,平常都用功能较为单一的老年机,由于手机的配置问题,新兴的支付方式不能使用,止痛剂嗑药过量他携带公交“一卡通”已经成为日常出门的一种习惯,并没有觉得不方便。
传统的“一卡通”会被取代吗?不少受访者表示,移动支付肯定是潮流,但未必会完全取代。
“虽说扫码支付会带来很多便利,但公交‘一卡通’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因为扫码偶尔会出现网络延时的情况,有时着急刷二维码出站,结果付款码刷新不出来,而且下载APP会占手机内存,影响手机的流畅度。”王丹说,她的包中仍然会备一张公交卡。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李佳彤说,由于学校的校园卡是定制版的,校园卡也可以当做公交卡来使用,自己平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会优先使用校园卡。“一方面是对校园文化、学生身份的认同,另外使用学生卡乘坐公交还有优惠打折。”而一些到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则表示,移动支付往往需要和银行卡挂钩,对于短期来华的游客反倒麻烦,他们仍然倾向于现场购票或买卡。
在营运方看来,“刷手机”不仅给公交地铁的乘客带来更多选择,也提升着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宫卿介绍,在推行手机移动支付后,天津公交集团的运营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现金投币量的下降,不仅减少了残币假币造成的票款资金损失,也减少了点钞人员的数量,同时降低了点钞人员的工作强度;IC卡使用率的下降,优化了电子支付平台结构,降低了卡片购置的成本。
“目前,天津公交使用手机移动支付的人次接近非免费客流的一半,另外使用传统实体IC卡片和现金投币各占据1/4。虽然移动支付在天津市公交近两年的运营中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但我们将继续保持多种支付方式的并存,以满足不同消费层级、不同职业、不同生活习惯的市民对公共出行服务的需求。”宫卿说。
“刷手机”背后不简单
“刷手机”支付对公交、地铁运营部门的精细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轨道交通是事关百姓出行需求最直接的民生领域,推出“扫手机二维码”乘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节约乘客时间、改善出行体验、提升出行效率。北京作为首都,同时也是特大型的国际化大都市,地铁是很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乘客群体可谓“数量大、来源广、结构复杂”,推出刷手机二维码进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京本地常住居民大多使用市政公交一卡通,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或外国的乘客则因逗留时间较短,更倾向于购买传统的单程票。实践中,无论是一卡通储值卡定期充值退换还是单程票购买,都需要在有限的站台空间内进行。在高峰时段和重点站台,就很容易造成拥堵排队现象。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支付技术的推广,‘刷手机’进站乘车就摆上了日程。不过,将‘先充值、后消费’的模式变为‘先乘车、后付款’,虽然减少了站内逗留和聚集时间,提升了运行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但对我们来说则要保证技术的严谨性、检测的规范性、应用的稳定性。毕竟,北京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都在千万人次以上。即使‘刷手机’支付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达到99.99%,也意味着每天可能会有上千人遇到支付问题,这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我们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战明辉说。
据了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在推出刷手机二维码乘车之前进行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拿测试刷二维码过闸进站的通过速度来说,不仅要对市面上所有主流品牌手机的扫码过闸情况进行测试,还要组织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熟练程度的非专业人员模拟各种不同的过闸方式组合进行测试,确保每个闸机1分钟至少能通过25人。经历了几个月的反复测试和锤炼后才正式上线。“刷手机二维码进站意味着数据处理压力从前端转移到后台,如果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出问题影响乘客进出站,将会对轨道交通运行造成冲击。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是做足了充分准备才推出的。”战明辉表示。
刷手机乘车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不过各地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均表示,乘客的支付习惯并不会像技术发展那样变化得那么快,确保乘车支付方式的兼容性,对各方来说是“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