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从法制到法治,风卷残云激活码生成器媒体掌门详解"更名"
编者按:8月1日,《法制日报》正式更名为《法治日报》。此前,全国已有数家省(市)法治媒体陆续更名,包括《上海法治报》《四川法治报》等。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变成热点,引发新闻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报纸更名有何深层考虑?给报社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新闻媒体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本期“前沿”邀请三位法治媒体负责人,围绕此话题进行探讨交流、观点分享。
法治日报社党委大大、社长 邵炳芳
一字之变,与法治中国更好同频共振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更名是更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打造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工作重要舆论阵地的关键一招。
8月1日,《法制日报》将正式更名为《法治日报》。此次更改报名,虽只有一字之变,却充分表明了该报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同频共振的决心与信念。
一是更准确体现中央精神。
《法治日报》创办于1980年8月1日,重力怪侠怎么解锁40年来始终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同行。从党的十五大报告开始,在党和国家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将“法制”相关表述改为“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作出相应决定。党的十九大描绘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更名能更准确体现中央精神。
二是更鲜明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宣传的特色和优势。
习大大总大大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宣传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全面依法治国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宣传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唯一的法治类媒体,《法治日报》将以更名为新的起点,原始人玩坚果全力加强全面依法治国宣传,把宣传贯彻习大大总大大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展示法治中国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成功经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通报、刊、网、微、端、屏各类传播平台,加快主力军进入主阵地步伐,建设新型主流法治全媒体集团;切实加强报社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锐意创新的法治新闻工作者队伍。
我们将着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将《法治日报》打造成为全面依法治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主阵地、政法工作信息发布主渠道、公共法律服务主平台、媒体融合发展主力军,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不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华章。
四川法治报总编辑 刘祥玖
转型升级,深耕"大法治"融合蝶变
从“制”到“治”,一字之变的背后,承载着法治媒体做好法治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更名后的报纸更加凸显法治特色,富豪传奇登陆器更能有效发挥法治新闻舆论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作为党的法治类媒体,对自身办报理念和办报宗旨作相应的调整和升级,是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2019年1月2日《四川法治报》第一版、第四版。这是更名后出版的第一份报纸。
实现由“制”到“治”的跨越,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一是法治中国的历史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新境界。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宪法作这样的修改,更有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制”到“治”,一字之变,数独原始版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理念的提升,是一个伟大的跨越。我们提出更名,是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一次转型升级。一字之变的背后,承载着法治媒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时代,做好法治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
二是法治进程的逻辑必然。虽一字之变,但内涵和外延变化巨大。从“制”到“治”,不仅彰显了法治建设由静态的“重在制度”到动态的“重在治理”的巨大转变,更彰显了由初级形态的有法可依到到高级形态的良法善治的巨大转变。我们以报纸更名为契机,有效整合法治新闻资源,全新布局和优化整合采编力量,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领域加强采编力量,全域加强法治新闻报道,这是做好“大法治”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考验和新要求,进一步彰显“大法治”的办报理念和宗旨,进一步提升报纸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是法治建设的实践必然。近年来,全国已有数家省(市)法治媒体陆续完成更名工作,更名后的报纸更加凸显法治特色,更能有效发挥法治新闻舆论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在更名前,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走访调研,无论是政法系统的广大读者、学界前沿专家学者,还是一线干警,都迫切希望把“制”改为“治”,期望与法治中国同频共振,讲好法治中国故事、传播法治中国声音。
《四川法治报》总编辑刘祥玖(右三)近日在色达农家采访脱贫攻坚。
2019年始,全新更名改版后的《四川法治报》呈现在读者面前,开启了一段蝶变转型、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探索了一条“深耕、扩域、转型、融合”四轮驱动下专业媒体融合转型新路径。
上海法治报社社长 吴苏青
专业引领,讲好新时代依法治国故事
不断探索法治新闻、法治宣传的新路子,提出了“传递法治力量,专业引领大众”的办报理念,形成了新闻+周刊+新媒体的格局,实现了从专业读者到大众读者的拓展。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苏军曾表示,如果说“法制”是两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从“法制”到“法治”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从一个有制度到实施制度的过程,从一个有规范,到发挥规范、落实规范的过程。《上海法治报》作为全国法制报系统中第一个将报名中的“制”改为“治”的专业报纸,秉承的正是这一理念,从讲好静态规范的“法制”,过渡到更多关注动态实践的法治。
一是把握政法宣传工作规律和特点,顺应时代选择。
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变的背后,蕴含的是上海法治报社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所做出的思考,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的选择。上世纪末学术界、实务界还在对“法制”、“法治”进行探讨和碰撞时,《上海法制报》社依据新形势下政法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敏感地意识到从“法制”到“法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上海法制报》率先在全国法制报系统将报名中的“制”改为“治”。
《上海法治报》2018年11月16日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 警服在变 初心不改”专题。
改名后的《上海法治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重点关注解读国家及上海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法学教育等工作的推进与改革,报道的领域更加科学、宽泛、精准,为上海市政法综治系统的重大政策、重点工作,为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二是形成新闻+周刊+新媒体传播格局。
伴随着我国法治进步的步伐,《上海法治报》不断探索法治新闻、法治宣传的新路子,提出了“传递法治力量,专业引领大众”的办报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新闻+周刊+新媒体的格局,内容也形成了从专业读者到大众读者的拓展。新闻报道,强调新闻性和分层次阅读;专业报道,强调权威性和现实指导作用;周刊,强调定位精细化,内容“服务”化;新媒体,强调灵活、快速的特点,紧跟法治热点、剖析法律意义,多时段追踪,多角度报道。目前,《上海法治报》社开辟了官方微博“@上海法治”、官方微信“上海法治报”、头条号“上海法治报”、抖音“法律星球”等。报社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提升《上海法治报》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上海法治报》社将紧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法治融媒体道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讲好新时代依法治国故事。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