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唯一泡泡战士散弹技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19 20:48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马慧兰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马慧兰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拍摄下的镜头。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马慧兰,泡泡战士散弹技巧是一位“00后”小姑娘,家乡在甘肃省临夏州,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今年秋季开学后开启大三学业。

  正值暑假,慧兰却很忙,忙着温习功课,准备开学后马上进行的期末考试。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开学后要考试了。6月末通常是各高校的考试期,但她却错过了那次考试,那几天她干了一件大事,一件20年来她所经历过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捐献造血干细胞。

  慧兰告诉记者,在她的想象中,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献血一样,可当真正参与其中时,她才发现这个过程复杂且严谨,其精细化程度远远超过了献血。特别是在捐献过程的那3个小时里,她尽可能让自己心如止水,那样就能让时间过得快一些。她的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思考着一幕一幕,即使左臂隐隐胀痛,即使右臂冰冰凉凉,她也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毕竟自己捐出的是一份希望,格斗小战象献出的是挽救病患的“生命火种”。

  “对于健康人来说,我献出去的造血干细胞很快就可以补上;但对于病患来说,这就是他继续活下去的‘种子’。”小姑娘这样理解,“在茫茫人海中,我恰巧和那位患者配型成功,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救他的人,我能不撸起衣袖救他吗?”

  这个问题很朴素,朴素却发人深省。是啊,就在那一刻,唯一的你会怎么做?

  漫长而博爱的3小时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当有一天,有人对你说,你能拯救他的生命,而且你是这个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可以找到唯一一个能救他的人,你会怎么做?

  你会感到惊喜吗?在茫茫人海中,自己成了他的“唯一”,这概率恐怕比中彩票大奖还要小;你会感到惊讶吗?自己的“身价”陡增,虽然平日里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那一刻你有“权利”掌控一个人的生命,而生命无价啊!

  马慧兰这位“00后”小姑娘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幸在大学期间成为能够拯救某个人生命的“唯一”。

  2021年6月21日8时,慧兰静静地躺在休养床上,此时此刻,她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护士为她细致地消毒后,特种兵对攻亲和地跟她讲着接下来的注意事项。伴随着机器的启动,左臂不断向外输送新鲜的血液,经过机器提取分离后,再将血液从右臂输入她的身体,这一出一进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便被成功提取出来。

  全程至少3小时。在这漫长的3小时里,小姑娘躺在床上尽可能放松心情,闭目养神,但心中的那块“计时器”却在默默地计着数。

  第一个小时过得挺快,因为护士告诉她尽可能让自己放松,不必过于紧张,可是头一次经历这样的过程,说不紧张可能吗?这一个小时里,慧兰就琢磨着,自己怎么就成了别人的“唯一”,这或许就是常说的那个词——缘分吧。一个在甘肃成长、在天津求学的小姑娘,不知道和哪座城市的哪个人就有了这份缘分。对于他们两个陌生人来说,一定是特别的缘分创造了奇迹。

  时间进入第二个小时,顿时感觉时间像是变慢了,在这一个小时里,除了配合姐姐给父母“独家直播”外,她的脑海里想了很多事。心里的“计时器”像是过了很久,但睁开眼睛看看墙上的挂钟,墓地守夜人却仅仅过去10分钟。

  到了第三个小时,慧兰的胳膊感知到了一丝丝轻微疼痛,她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很轻微的疼痛,左臂是一种酸胀感;右臂因为在不断向身体里输血,整个胳膊是冰凉的,同时伴有口渴的情况。”她如实向记者讲述。

  医生、护士全程陪伴在病房里,为这位勇敢的小姑娘打着气。慧兰的姐姐特意从甘肃赶到天津,陪着妹妹完成了这样一项爱心善举。姐妹同心,看着妹妹在忍着疼痛捐献,姐姐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但姐妹俩不约而同地要“假装”很放松,毕竟在手机镜头那边,父母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津这边发生的一切。

  “妈!您和我爸别担心,看!我妹多勇敢。”“妈!我没事,不疼,一点儿都不疼,您放心吧。”“妈!我过几天就回家了,您女儿身体棒棒的!”姐妹俩对着镜头安抚着远方的父母,而那边妈妈的眼睛里已含满了泪花。

  这幅场景的确让人心生感动。妈妈看着女儿为了挽救一个陌生人而忍着疼痛,那颗心一定是揪着的;可女儿的善举能把一位患者从死亡线拉回来,这份付出又非常珍贵。做妈妈的必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忍受痛苦,哪怕这份痛苦让她替女儿去承担,中国龙消消看但此刻女儿是那位患者的“唯一”,谁也代替不了。女儿的大爱善举感动着妈妈,自己培养的女儿有担当、有情怀。

  慧兰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她的确没想告诉父母,就怕出现当天这幅场景,好在当天陪在她身边的是姐姐,不是妈妈。

  漫长的3小时终于结束了,医生叮嘱她这些天不能熬夜,不能劳累,不能参加体育运动,饮食没有太多限制,主要的保养方式就是休息再休息。

  依照保密规定,捐献人与受捐献人之间是无法知晓对方的,时至今日,慧兰仍旧不知道她成了谁的“唯一”,对方究竟是男生还是女生呢?

  践行两年前的承诺

  望着床头那一面面捐献奖章、证书,马慧兰不禁想起两年前自己刚到天津读书时的一次大胆的决定。

  2019年初秋,马慧兰从甘肃来到天津求学,那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取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从西北腹地到渤海之滨,小姑娘只身一人前来报到。远远望去,这个姑娘秀外慧中,甚至有些柔弱。

  那一天,学校里来了一辆宣传车,号召大家踊跃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益行动中。随行的工作人员宣讲着这份热血能够挽救哪些病患,普及着捐献事项,对于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耐心解答着。在人群中,就有这位清秀的小姑娘。她仔细聆听着讲解,不时思考着自己接下来的行动。

  “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我们自身造成损伤吗?”“加入中华骨髓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捐献通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似乎把慧兰想到的问题都问过了。这时,已有同学抢着填表,准备加入到这支爱心大军中,慧兰默默地跟在后面,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若要成为那个“唯一”,先要把自己的信息告诉中华骨髓库。入库是第一步,慧兰并没有觉得繁琐,抽取了血液样本进行分型试验和数据录入后,她的所有信息就进入到了中华骨髓库中,接下来就是等待通知了。对于这份通知,或长或短,短的几个月就可能配型成功,长的甚至要等几年、十几年。慧兰也没有将这事记在心上,依旧和往常一样读书学习,她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刚入学时曾做过这样的举动。

  时间到了2021年4月中旬,慧兰接到了天津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详细询问了她的个人情况,并且通知她:目前她处于被检索状态,很可能和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如果这次检测高分相吻合,那么她就可以做捐献准备了。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她没有想到自己成为周围同学中第一个被检索到的人。对于一位“00后”小姑娘,这么大的事必然会分享。当她在寝室中宣布这条消息时,顿时引发了轰动。室友们说:“对于非血缘异体基因配型成功率仅有400-100000分之一,你这运气简直中了彩票的头奖。”慧兰想想说:“其实,真正中奖的应该是急着等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患者吧。”

  寝室的姐妹们不禁为慧兰捏把汗,你这么一位柔弱的女孩,能经得起这次捐献吗?要不要再斟酌一下呢?实话实说,那几天,慧兰的确犹豫纠结了……

  没过多久,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再次致电。这一次,慧兰一口答应了下来:“我捐!”

  从报名入库到抽血化验,慧兰和家人只字未提,可到了今天这一步,已非说不可了。如实和父母讲,他们能接受吗?能同意吗?如果不同意,会不会耽误了自己捐献呢?这些天来筑牢的心理防线会不会被家人瓦解了呢?

  慧兰想到了姐姐,毕竟姐姐也在读大学,她的知识储备更足,格局也更宽广,在这件事上可以做自己的“助攻”。两个女儿联合起来给父母做思想工作,妈妈最后答应了女儿的决定,并且派姐姐来津陪着妹妹一起捐献。

  为了生命的火种

  在志愿捐献同意书签字之前,马慧兰是可以反悔的。一旦选择终止捐献,她不必背上更多的心理负担,可以依旧和往常一样读书学习。可如果放弃或终止,这些天来苦口婆心劝慰父母到底为了什么?一旦终止捐献,会不会让刚刚看到希望曙光的患者重新陷入绝望?毕竟,慧兰是他“唯一”的希望。想到这里,她郑重地签下了字,捐献这件事正式启动了。

  6月17日,入院的第一天。那一晚,换了环境,慧兰没有睡好,心情依旧是紧张的。“虽然医生已经和我讲过捐献的过程,但毕竟是第一次捐献,还是有些害怕。”她跟记者说。

  第二天一切如旧,房间里又来了一位捐献者。两人虽志同道合,但没有谈及过多,彼此鼓励着这份短暂而珍贵的“战友情”。慧兰说,适应了环境,放松了心情,第二晚她睡得很香甜。

  20日,姐姐忙完了期末考试,从甘肃来到天津,这是父母指派的任务,她的使命是照顾好妹妹,不让父母担心。姐妹终于团聚了,接下来真正的捐献过程即将开始。

  身体指标一切正常,万事俱备,捐献开始。3个小时,足够慧兰思考太多的问题:从2019年登记入库,到2020年毫无音讯,到2021年突然到来的消息;从和父母动情地沟通,到和同学们深入地交流;从自己做好思想准备到真正躺在医院里完成捐献,慧兰想了太多太多。

  今天自己的付出到底能换来什么?能换来掌声和赞誉,这是短暂的快乐;能换来人生中最有意义的经历,这是长远的记忆;能换来自我心灵的提升,这是深刻的影响;还能为一条鲜活的生命换来一次重生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价值。小姑娘细细一想,值了。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是否会造成影响?这是采访中记者最关心的话题,特别希望这位亲身经历者能将个人的感受分享给他人。

  “我在之前查阅过大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资料,医生也在叮嘱我捐献结束后有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作为亲身经历者,她说,“捐献后的第一天,腰部的确有些轻微的不适感。大概过了两天,那种不适感就消除了,身体就恢复如初了。”按照医生的叮嘱,她充分地休息,在饮食方面和平常一样,并没有特殊加餐。她说:“作为健康人,我们有自身修复功能,很快就会把捐献的那部分补充回来。”

  如果说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错过了期末考试,这是“唯一”的代价。毕竟捐献造血干细胞需根据患者的需求安排时间,当挽救生命和期末考试碰在一起,当然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小姑娘的善举也得到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的高度肯定,赞扬了她为救助患者推迟考试、勇于奉献、大爱无私的善举。校领导特批准她延期考试,而且让考试给挽救生命“让路”,这件事是光荣的。

  “我在这个暑假里一直备考,毕竟6门功课都将在新学期开学后进行延考。”马慧兰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天津外国语大学自2006年起,坚持每年组织两次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招募活动。目前全校近5000名教职工、中外学子参与其中,将生命的“种子”留在了中华骨髓库。截至目前,已有15位师生、校友义无反顾地为他人“再造生命”,这种“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流淌在天外师生的血液里,不断创造出新的生命奇迹。(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