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破圈” 思政教育 搭建 “云上课堂”远方的软泥怪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23 13:13

天津北方网讯:“用学生奋不顾身投入疫情防控的生动事例,远方的软泥怪解读抗疫精神;辅导员在微课中融入部队服役经历,讲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全体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师范大学百名辅导员主讲,百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助教,打造的百节“党史微课”各具特色。眼下,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正准备在学校官网搭建百节“党史微课”展示专区,前线守卫2赶在新学期伊始,为学生们集中献上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第一课”。

坚守课堂教学主渠道、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是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把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线下拓展到线上,让主旋律唱响在互联网世界?

思政“破圈”是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大大李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拓展网络资源、发挥智库作用”, 打出思政教育“组合拳”,国宝档案之觐天宝匣在一次教育系统座谈会上,李靖给出学校目前实践探索出的“前路”。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天津中学开展共建合作(央广网发 校方供图)

守好传统阵地 破圈“云上思政”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要占领网络阵地、不能缺位。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可以说这个阵地已经有我们的旗帜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到在守好阵地的同时,适应网络空间发展规律,祭天化颜歌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李靖说。

对此,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鼓励教师开设公众号辅助教学,走进新媒体讲台开设公开课;创设空中翻转课堂,在学校思政公众号平台开设“学马读马”“争做青马”栏目等,让走进网络世界的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有了全新的体验,也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劫难逃吉他谱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从“谈网惊色”到“入网畅游”再到“一网情深”的变化。

拓展网络资源 精准有效“输出”

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既要符合网络空间发展规律,又要注意网络资源的政治性、有效性、可看性等特征。学院经过调研发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堂外通过微视频、微故事、微阅读等短时间的阅读和线上直播等渠道来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

有的放矢,方可百发百中。在天津市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位“网红”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雪超,他多次参与教育部“四史”思政大课、全市青年团课的直播,深受学生欢迎。“在思政课教学中,党史教育不能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应当带着温情与质感,它既可以活泼中带着严肃,又可以严肃中不失活泼;既可以令人潸然泪下,又可以令人拍手称快……”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雪超如是说。

从一个人的“吸睛”到一群人的“吸粉”,“王雪超”们的直播带动学生关注网络思政课、用好网络思政课。 “学院积极拓展网络资源的形式,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提供有效的网络资源供给。”李靖说,疫情期间,学院推出各门思政课程的视频微课,用课堂“微话题”讨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院多名教师参与电视栏目录制的微视频,也在学生们的朋友圈转发刷屏,思政课正在逐渐成为学校学生们网络生活中的关注热点。

发挥智库作用 打出思政“组合拳”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智库的优势,打出有力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组合拳”。

“马院必须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才能形成聚合效应。学校依托天津市新时代意识形态研究院、天津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意识形态文科实验室等智库团队,持续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究,为做好此项工作提供科学理念支撑。”李靖告诉记者。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犹然在耳;网上网下,“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思政名师们齐绽芳华……“我们承担着党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站好思政讲台、讲好育人课程是我们的责任。”有无数和李靖有着同样愿景的老师们正为之奋斗,也有无可计数的少年正逐渐加入这时代方阵,立足新时代,展望新百年。(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

  原标题:天津师范大学“破圈” 思政教育 搭建 “云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