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莫桑比克射击法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奖金,用途可自由支配。
据了解,“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三年来共评选出150位获奖人。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项目,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三大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与过往两届100人获奖名单相比,本届面孔更为多元且性别分布变化明显,斗罗大陆之轮回天瞳女性获奖人8位创三年之最;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及以下获奖人7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2岁,1988年出生。
“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关键是靠年轻人,‘科学探索奖’做了非常好的工作,我们要持续扶持年轻的科技人才创新,为国家做出更多新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大大团名誉大大、“科学探索奖”顾问委员会大大徐匡迪点评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施一公表示,“‘科学探索奖’所关注的,t骨大佐就是青年科学家的工作是否在本领域代表世界最前沿,支持他们做其他人想做但做不出、不敢做,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研究。‘科学探索奖’为青年科学家冲顶科学高峰提供物质补给、也提供精神鼓励和价值认同。”
获奖人更为“多元化” 女科学家人数创新高
针对本届获奖名单,“科学探索奖”秘书处介绍,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获奖人较去年更为“多元化”,这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人才创新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据介绍,今年50名获奖人中既有各项国家级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但依然展现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的实力。50名获奖人中有94%拥有教授或同级职称,五十岚千秋33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年轻科学家和女性科学家的发展。今年35岁及以下获奖人共有7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2岁。女性获奖人数量则达到8位,为三年来最多,一系列支持女性科研工作者发展的政策正在取得效果。
从地域来看,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者来自13个城市的33家不同机构,地域和机构分布都更广泛,其中16家机构首次有人获奖,也有获奖人来自苏州、太原、长沙等城市,这正是全国范围内创新格局不断优化,傲世九重天顶点各地大学与研究机构实力进一步提升的写照。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周欣对此表示:“奖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对多地区、多机构的奖励,体现出中国科技事业‘百花齐放’的发展。”
此外,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不断“升温”。今年“科学探索奖”在港澳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共有69人申报,申报人数创出新高,覆盖机构和领域也更加全面,最终三人“榜上有名”。
往届获奖人崭露头角 抗疫、飞天各显神通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饶毅说,“回顾这三年,奖项评选出一批成果丰硕、潜力可期的获奖人,支持他们探索、探索、再探索,对中国、对世界做出有益的贡献。”
周欣于2019年获得首届“科学探索奖”,随后他在2020年度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疫情期间,他和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无创评估,为他们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也是现有临床影像技术的重要补充。
越来越多的“科学探索奖”得主,正在自己坚持探索的领域收获成果:浙江大学教授李铁风,今年3月以“万米深海操控软体机器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国科大教授魏勇在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中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
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正是“科学探索奖”三年一贯坚持的宗旨,青年科学家因此备受鼓舞。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清华大学教授鲁巍表示:“奖项在申请及评奖过程中,鼓励申请人依据自己的学术判断,自由大胆地提出研究课题,不受学科领域及前期准备等常规限制,这是非常可贵的信任与莫大的鼓励。”
“独行快,众行远。”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邬贺铨看来,奖项覆盖了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9大领域,具有最广泛的“科学光谱”,“这些杰出的青年获奖人彼此交流、实现合作、激发创新,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也有利于为重大难题的突破寻找新的路径。”
全球800余位院士参与 助力基础研究长远发展
据“科学探索奖”项目负责人介绍,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有超过800位各国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和2020年相比有很大增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潘建伟表示,“奖项三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严肃、认真的评审过程。众多资深科学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反复权衡,做了细致的工作。”
为了保证评审的客观公正,“科学探索奖”在评审规则上持续优化。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大大钱颖一介绍说:“比如今年评审中进一步增加了评委和小同行专家数量,每个细分领域的小同行专家不少于7人,回避关系设置得也更为严格,在除师生、亲属、项目、商业合作、同单位、提名、推荐等利益关系之外,论文合作也被纳入回避范畴。监督委员会认为,评审符合规则、客观公正。”
据介绍,“科学探索奖”采用企业投入、公益运作的方式,是腾讯践行社会可持续价值创新、回馈社会的重要探索之一。腾讯董事会大大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表示,腾讯会长期保持对“科学探索奖”的投入,助力国家基础研究的长远发展。
(责编:李源、曹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