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钦院士:做强创新链构建制度链 突破制造业产业链质量升级困境远方的软泥怪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9-21 12:35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远方的软泥怪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就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质量升级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问题的路径给出了建议。

实施质量变革 应对经济发展新挑战

近年来,我国把质量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质量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质量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

林忠钦认为,质量因变革而生,不仅深刻影响世界,也深刻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前线守卫2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得到世界认可,质量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在国内,经济下行、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上,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对此,林忠钦认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实施质量变革,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国宝档案之觐天宝匣既是增加优质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也是应对新挑战的关键之举。

“面对新挑战,质量升级面临着时间的紧迫感和任务的艰巨性,要勇于变革,抓好质量这个关键变量,通过质量升级,助推内需扩大,持续保持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林忠钦说。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祭天化颜歌都离不开制造业。

林忠钦认为,质量强国的核心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链质量升级是关键,其标志就是价值链迈向高端,供需链安全、稳定、可靠,空间链和企业链布局分工有序协同。

产业链质量升级面临三方面困境

同时,林忠钦坦言,在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建设质量强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林忠钦认为,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在劫难逃吉他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质量效益不够好。而质量升级主要面临三方面困境:一是产业链质量供给能力不足;二是产业链质量提升动力不够; 三是产业链质量协同力度不强。

在产业链质量供给能力方面,林忠钦认为,新的时期,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越发突出。越是上游基础产业,其质量对供给能力影响越大。不少零部件、原材料质 量可靠性不过关,高度依赖进口。

在产业链质量提升动力方面,林忠钦认为,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低价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极大挫伤了产业提升质量的积极性。同时,我国制造业长期利润低下,质量发展动能不足。此外,部分产业链内也存在利润分配失衡现象。

在产业链质量协同力度方面,林忠钦认为,产业链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网络,质量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与合作经营的协同模式。

做强创新链构建闭环制度链 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

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林忠钦也给出了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路径的建议。

当前,质量强国建设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不断开创新局面,跨上新台阶。林忠钦认为,在这个关键阶段,要创新质量新理念,重构质量新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升级,实现产业链更高附加值、更强创新力和更安全可靠。同时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设计双轮驱动,重点解决好能力和动力两大问题。

他认为,一方面,要优化创新布局,做强创新链,突破低端锁定困境。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作用,提升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产业链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量、标准和检验水平,强化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构建闭环制度链。建立产业链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产业链协同和利润分配机制,多途径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在具体路径方面,林忠钦也给出了建议。

一是要坚持系统化推进的理念。产业链质量升级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要有系统思维,全面梳理制约质量升级的体制性障碍和技术瓶颈,统筹多方资源,分步有序推进。

二是要坚持协同化推进的原则。利用产业链优势企业在资金、技术储备、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势,补链、延链、固链、强链,推动产业链质量上下游融合、均衡、协调发展。

三是要坚持精准化推进的思路。要充分考虑到产业链上下游特色和差异,聚焦“中小特精”企业,为不同产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升级方案,精准施策。

(责编:罗知之、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