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逃出康培房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
……
站位高远、顶层谋划,一项项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措施应运而生;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提里奥的尝试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推进。两招齐并进,共发力,打通科技创新的任督二脉,使其不断积聚、迸发出强大能量。科技创新,让吉林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吉林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赢得别样精彩。
政策支撑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只有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今年6月5日,“吉林一号”高分03A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融入浩瀚太空,拥有“星载一体化”“机载一体化”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长光卫星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唯一集卫星研发、生产、发射、运营到应用全产业链运行的商业公司。”省科技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卫星研制不断创新突破,已经实现“通导遥”一体化,飞轮、碳纤维结构件等关键核心部件已实现省内配套,朱瑞峰最新消息配套企业达百余户,带动了我省光学制造、精密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同步发展。
另外,将于年内进行测试的“小型运载火箭”项目,将使我省成为国内唯一具备从商业遥感卫星及小型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到运营服务的商业卫星全产业链省份。
蜚声中外的“吉林一号”得益于吉林省不断推出的好政策、硬措施。吉林省先后制定出台《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扶持管理办法》《吉林省技术市场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办法,助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攀上高峰。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业界颇有名气,借势我省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主动出击,打破多年来国际大企业对中国LED显示屏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目前已发展成为室内板上芯片小间距LED显示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
无独有偶。长春北方化工灌装股份有限公司在危化品灌装产业领域全面加强技术改造升级,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灌装机器人生产线攻克多项国外“卡脖子”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倒逼国外同类产品进口价格下降70%,baiud.com企业主营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这些企业的快速成长,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了以卫星、无人机、遥感信息加工应用、电子信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力提升了我省经济发展质量。
科技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显示,从科技创新指数上看,吉林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十四位,上升3位;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居全国第十五位,上升8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全国第十五位,上升4位;吉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十七位,上升2位。
人才汇聚 助力企业获取发展蓬勃动能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的驱动。以人才资源为支撑,往往一招制胜。
不拒众流,纽约企鹅餐厅方为江海。翻开近年来吉林省发展的长卷,一项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扑面而来——
“百名院士进吉林共话发展促振兴”座谈会在长春召开,45位两院院士集聚一堂,共话科技创新,共谋振兴发展。
携手圆梦打造创新创业热土,汇聚英才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百名院士吉林行”系列活动启动。
吉林省院士工作站集中授牌暨院士长春创业试点系列活动,45名院士受聘成为“吉林振兴发展高端智库专家”,4名院士创业项目正式签约。
2019年中科院院所进吉林活动开幕,实现中科院的创造与吉林的制造对接,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源动力。
……
吉林化纤集团发挥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富博研究院以及3条小实验线的作用,成功研发的24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突破了困扰国内碳纤维行业多年的技术瓶颈,技术、规模、成本和质量优势具备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能力。同时,研发的醋青、华绒纤维,25K、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等原创产品,奠定了行业领跑的龙头地位。
借助外脑,汇聚人才,吉林化纤集团的技术优势让同类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高手过招,更是要以快取胜。吉林省维尔特隧道装备有限公司曾经一度在技术研发上陷入困境,“院士和专家的到来,带我们走上了研发的快车道。”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强兴奋地说。助力企业发展,省科技厅扶持企业建立了尤政院士吉林省工作站、吉林省盾构与掘进刀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并聘请多位行业专家长期驻吉进行相关科技研究。
在院士专家的帮助下,公司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企业标准1项,填补了国内隧道掘进机刀具标准的空白。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公司乘势而上,年产值突破1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2018年,在大数据、云计算、先进制造、精准医学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我省新建省重点实验室9个;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应用技术研究领域,新建省科技创新中心12个,厅地共建科技创新中心14个;在高端人才引进领域,新建院士工作站27个,建站数量是前5年的总和。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原创”“关键”“引领”等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吉林科技发展的词典里。凭借强大的人才支撑,我省科技领域不断释放出新动能,正快速重塑着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搭建平台 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定向集聚
先人一步,笃行致远。科技创新的浪潮,在吉林大地不断奔涌。
2019年,我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358户,与2017年、2018年科技小巨人企业总和相比,增长92%。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快速崛起,为推动吉林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向高精尖、小而强方向发展注入新动力。
北湖科技园、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东北技术转移中心、吉林省光电子科技创新基地、吉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长春工业大学科技园以及长光卫星公司等426家企业和创新平台进驻集成创新综合体,为企业创新提供便利,实现年产值32.8亿元。
长春新区与长春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完善东北亚大数据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新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在长春揭牌;长春华为大数据项目投入使用;浪潮大数据中心、启明车联网北斗服务平台等高端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项目落地,在吉林大地势如破竹,引领“数字吉林”建设开启新征程。
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项目,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磁流变智能加工装备、跨尺度极端微制造装备、水声通讯系统等一批先进技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
资源和要素的定向集聚,持续释放出科技创新效应,一批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长春光机所“高性能航空光电成像与集成制造技术”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米量级高精度SiC(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集成制造系统”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与高精度衍射光栅制造技术一同入选中科院40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使我国高铁真正实现了国际领先;磁悬浮车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正在开展样车试制,计划年底下线;京张奥运智能高速动车组正在进行型式试验……
梦想在前,使命催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吉林,释放了活力,找准了坐标,培养了自信,现在正大步迈进、笃信前行。未来的吉林,一定能抓住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一路高歌,破浪前行!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李晓静 编辑:董淑杰
(责编:赵春晓、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