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岚
喷涂机器人在高楼的外墙面上自动上上下下喷涂,softupnotify.exe地坪研磨机器人转动着除去混凝土表面浮浆,楼层清洁机器人缓缓行驶一路清理走施工现场的小石块和灰尘……
机器人承担繁重、重复和危险的工作,而且干得又快又好,这已是广东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工地上,人们已经耳熟能详、见惯不怪的场景。
而在碧桂园集团董事会大大杨国强的构想里,未来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建筑工地,都将是这些机器人大展身手的舞台。今年两会期间,他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
“机器人正在积蓄澎湃的力量,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在建筑工人出身的杨国强看来,当前传统建筑业正面临诸多制约,在产业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亟需进行一场深刻变革。无论是考虑效率、质量、安全性还是成本,机器人都是不二选择。
而对于碧桂园来说,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商业化的全面铺开,小地鼠的花园也意味着其近年来一直谋篇布局的第二增长曲线已初具雏形。插上科技的翅膀,这家龙头房企正以外界意想不到的速度,推开通往未来的大门。
瞄准建筑机器人赛道
随着房地产行业由增量市场切换到存量市场,告别高速增长,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房企们的共识。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认为,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事实上,碧桂园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行动早已浮出水面。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始在现代农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开始多元化布局,2019年进一步将机器人、农业确认为和地产主业并列的两驾“马车”,提出“打造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愿景。
而碧桂园选择建筑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力的方向,奇妙黑板画无疑是看中这一赛道的巨大潜力。中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0年约占我国GDP份额的26%左右。中国建筑业签订合同额也保持增长势头,2020年中国建筑业签订合同额达595577亿元,增长9.3%。
但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比上年提高0.6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4.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占比逐年提高。传统建筑业用工老龄化问题凸显,用工荒、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加剧,建筑业亟需寻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而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colorcorrect.dlm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符合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质量提升,第三能使效率提升。”在杨国强看来,“过去是工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我们的房子。”
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也不断落地。2020年7月份,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2020年8月份,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傲气仙宗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品牌。
两年半实现批量商业化应用
从想到做,碧桂园的步伐比外界想象的要快得多。作为碧桂园旗下机器人业务的主要平台,从2018年7月份成立,博智林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实现了建筑机器人从自主研发、小批量生产到工程测试、工程服务及批量化商用,并进行了全面的端到端规划及实践,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闭环。
这一方面靠的是碧桂园不惜重金的投入。拿博智林的人才队伍来说,截至今年2月底,公司员工规模已达70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4000多名,平均年龄30.2岁,包括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土木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碧桂园拥有行业少有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覆盖了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到园林、装修、营销、物业等多个环节和业务板块,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围绕地产主业的产业链资源,保证了从预研设计、样机测试到小批量生产、工程测试、工程服务、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整体解决方案等环节的及时可验证,一次次的数据反馈,有力地助推博智林机器人的产品迭代和智能建造解决方案的完善升级。
博智林机器人副总裁刘震表示,目前国内外相关企业研发建筑机器人均以少数产品的研发和试用为主,大部分是内部使用或试验阶段,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和体系化,对外推出的产品很少。博智林目前在研产品数量远多于国外相关企业,且产品已经覆盖大部分工序、基本实现系统化,并已实现批量商业化应用。此外,博智林已经初步构建了覆盖建筑项目全周期、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系统化解决方案,并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新工艺建筑机器人的可能性,未来将会提供更大范围的工艺覆盖,并结合行业发展的最前沿技术,持续升级完善智能建造体系。
另据了解,截至2021年2月26日,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近50款,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042项,其中发明专利2161项;已获专利授权984项,其中发明专利262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而作为行业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博智林也主导或参与了国内智能建造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如主导编制了《智能施工升降机》《外墙喷涂机器人》两项团体标准,并经广东省建设科技与标准化协会发布;主导编制的《自升造楼平台》《建筑工程智能清洁机器人》等团体标准正在审查或立项中。另外,公司还受邀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CECS),这也是我国首个专注于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建造的标准化权威机构。
踏上第二增长曲线
依托碧桂园的资金、人才和应用场景等优势,博智林在研发不断突破的同时,商业落地应用也不断加快。对于渴求第二条增长曲线的碧桂园来说,在数年的大手笔投入布局后,博智林已开始迈入实现产出且产出快速增长的阶段。
据了解,截至2月底,博智林已有18款机器人在超过15个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达80万㎡。目前,智能化造楼机、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较为成熟的产品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同时,今年2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确定上海、重庆、广东三地的7个项目将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要求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尽快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发展模式和实施经验。其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凤桐花园项目位于佛山顺德机器人,总建筑面积13余万平方米,项目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整体应用了包括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新型建筑工业化在内的智能建造体系,为未来建筑机器人的推广应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而背靠碧桂园,仅其自有项目,就能为博智林提供巨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2662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局广泛性居行业之首,2020年全年在建面积约3亿平方米。随着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全面落地铺开,将有效帮助碧桂园的地产主业降本增效、提升盈利。
“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希望在建筑领域里,用科技的手段和机器人设备变革行业,以后所有产品都是标准化、质量好、安全有保障的。”在刚刚结束的碧桂园3月份管理会议上,杨国强表示,“大量采用机器人和智能建造技术后,我们的成本也会大大减少。”
碧桂园总裁莫斌亦表示:“市场给了我们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空间,我们自己实现全竞提升,才能让我们走得更久、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