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一度突破24元、市值高达348亿元,墓地守夜人如今的*ST华业(600240.SH)却正滑向无底的深渊,难以再现昨日辉煌。
6月21日,*ST华业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的第一次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10个交易日(2019年6月6日-6月20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 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ST华业之所以会如此狼狈,可以说几乎是拜一位“金融奇才”所赐。她就是*ST华业的第二大股东李仕林,在她的引导之下,*ST华业从地产跨界转型金融和医疗,随后陷入合同诈骗,涉案金额高达101.89亿元,直接导致*ST华业濒临退市。
“目前涉案人员很多,中国龙消消看案件也很复杂,还没有更多进展,公司根据上交所规定,发布提示公告,公司目前也在积极应对。”ST华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显然,留给*ST华业的时间已经不多。
残破不堪一地鸡毛
上市公司濒临绝境会是什么样子?*ST华业不幸成为其中的样本。
2018年9月,*ST华业陷入重庆恒韵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韵医药”)合同诈骗案之后,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们几乎全部离职,其中,总经理燕飞、董事孙涛、董事刘荣华等三人的离职原因是“无法正常履职”。但事实是,作为应收账款案件涉案的主要嫌疑人,孙涛、燕飞彼时被公安机关拘留,而刘荣华则处于失联状态。
而从2018年年底至今,www.bnude.cn*ST华业董事会秘书已经连续换了两次。2018年12月,*ST华业原董秘赵双燕提交书面辞呈,因个人身体原因辞职;接任的张天骄,在2019年5月21日也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后不再继续担任任何职务。
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公告指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在未正式聘任新的董事会秘书期间,暂由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徐红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似乎已经没有人可换了。”深圳钛信资本合伙人陈旭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6月3日,*ST华业一笔债券到期,公司不出所料地发布公告,宣布债券违约,无法按期支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
截至2018年底,阿德马城寨*ST华业总计还有3笔债券没有到期。目前违约的是 “16华业02”,到期日为2019年6月3日,目前债券余额为7000万元。相比之下,接下来即将到期的两笔债券则更让*ST华业头疼。
其中,将在2019年12月25日到期的“15华资债”,债券余额为5亿元,是*ST华业在2015年12月发行的债券;而公司在2015年8月发行的“15华业债”,债券余额更高达13.5亿元,将在2020年8月6日到期。
更绝望的是,*ST华业的评级也不断被下调。在陷入合同诈骗之前,公司的评级都是“稳定”,2018年6月,公司还得到了联合评级的AA评级,纳拉克在哪但在合同诈骗事件爆发之后,2018年10月8日和11日,联合评级把公司的评级接连下调到“BBB-”和“CC”。2019年4月,公司的评级展望更进一步被调整为“负面”。
雪上加霜的是,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冻结了起来。
6月3日,*ST华业控股股东华业发展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已经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轮候冻结,大股东共持有上市公司股份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1.22%。
*ST华业购买的私募基金也遭到冻结。2018年7月6日,*ST华业曾出资2亿元申购了一个私募基金,产品名字为映雪吴钩。2019年6月7日,法院冻结了公司在这个私募产品中的全部份额,冻结期限为2019年6月3日-2022年6月2日。法院还规定,冻结期间内,公司不得转让这个产品中的份额,该私募产品取得的投资收益需要汇入法院账号,如果该产品清算,也必须将本金和收益汇入到法院账号。
绝境中的*ST华业更官司缠身,债主纷纷上门。
5月30日,*ST华业同时公告了3起官司的法律文书。首先是包商银行在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公司的法律文书,原告包商银行要求公司归还借款本金4.5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和罚息等;第二起是重庆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等民事判决书,判决公司向原告偿还6000万元借款和利息,并支付保全担保费等费用;第三起则是中原地产在深圳福田区人民法院起诉公司的法律文书,原告要求公司支付882万元左右的服务费和利息。
“转型”后被掏空
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ST华业或将在十来天之后沦为“退市华业”。
原名为内蒙古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ST华业原本在地产领域发展较为平稳,2014-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27.51亿元、46.81亿元、52.03亿元、38.61亿元、48.87亿元。
公司的收入主要都来自于商品房销售。根据财报,商品房销售给*ST华业贡献的收入占比,2015-2018年分别为95%、86%、75%、80%。
“如果稳稳当当做自己的地产本行,*ST华业应该不至于沦落到今时今日的窘境。实际上,直到目前,公司依然在北京、大连拥有几万平方米的剩余可供出售项目。”广州某私募基金地产行业分析师杨明(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2015年,李仕林的出现,是*ST华业走向自我毁灭的开始。
出生于1973年的李仕林被媒体称为“金融奇才”。2009年,在通过医疗器械生意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李仕林创办了重庆捷尔医疗。2015年,*ST华业以21.5亿元收购重庆捷尔医疗100%股权,并在李仕林的诱导之下,开始向金融、医疗转型。
2016年下半年,李仕林通过自己控制的三家子公司,买入*ST华业15.33%的股权。交易完成之后,李仕林实际上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也恰恰是从2015年开始,在李仕林的组织之下,*ST华业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开始不断收购应收帐款债券,公司也提出要搭建总规模不超过200亿元的医疗金融平台,用来收购应收帐款债券、合作成立医疗供应链基金、信托计划等。
*ST华业对此战略转型大肆宣传的2015年,公司股价也一飞冲天,从7元涨到24元左右。
但是,2018年5月,原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落马,重庆医疗领域掀起反腐浪潮。*ST华业在金融和医疗领域的美梦戛然而止。
2018年9月,*ST华业突然发布公告,对外宣称陷入合同诈骗,应收帐款债券或许无法收回。公司在相应公告中承认,公司有存量应收账款债权规模为101.89亿元,其中公司自有资金购买了27.25亿元,这些应收帐款债券还被包装成了金融产品对外销售,公司参与认购的相关金融产品规模为37.17亿元,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认购的为37.46亿元,这些金融产品如果亏损,都由公司和子公司提供差额补足义务和担保义务。
另外,*ST华业的应收帐款债权都是从李仕林控制的恒韵医药取得,公司调查后发现,公司购买的债权则可能都是由李仕林伪造、虚构的。
*ST华业显然被掏空。根据公司资产负债表,2014年,*ST华业的货币资金还有30亿元左右,在李仕林入局的2015年也有32亿元,到了2017年下滑至18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8年更仅剩下3689万元。
公司的利润表也非常惊人。2016-2017年,*ST华业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0亿元左右,但到了2018年,却突然变为亏损64亿元;在总资产方面,也从2016年的195亿元缩减到2018年年底的121亿元。
根据6月21日*ST华业发布《关于公司诉讼案件的进展公告》,恒韵医药合同诈骗案实际控制人李金芳已被提起公诉,李仕林已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