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至9日,www.gradjob.com.cn短短两天,近6200名医护人员从祖国各地飞抵武汉增援;
短短十余天,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大大总大大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彰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传递出争分夺秒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
“快些,再快些!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向一线,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多生产一件产品,就是对医护人员、人民群众多一重保护,多一道安全屏障!”各地企业紧急行动,复工复产,防疫紧要物资正在加快生产……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医务人员到企业职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闻令而动,越是艰险越向前,同心协力在各自岗位上与病魔竞速。
让我们走进疫情防控一线,倾听顽强拼搏、日夜奋战的故事,感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决心和力量。
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道洪珞社区
“拉网排查,分秒必争,我不能退”
本报记者 张志锋 付 文
“喂,你好!请做好准备,有救护车送你去社区医院。”
“我知道了,正在联系医院。”
2月9日,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道洪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岛商务管理学院一名男子躺在地板上,一手拿一部手机,双手轮换接打电话。
洪珞社区工作人员中,1人确诊,3人发热,另有3人被隔离观察。人员捉襟见肘,社区工作面临窘境。
“我去!”以最快速度安顿好60岁的母亲,把妻儿送回岳父母家,珞南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黄恒主动请缨,下沉社区抗疫。
“同事们病倒了,但这场仗还在紧要关头。”黄恒先在洪珞社区微信群里公布自己的电话,“这里由党员来守护!”
尽管在街道工作10多年,此时社区工作任务之重仍超乎黄恒意料。到岗第二天逐户排查时,一位出现发热症状的居民一时情绪失控,言语冲撞。黄恒默不作声,任她“出气”。一番体己话安慰后,对方渐渐平静下来。随后,黄恒叫来社区保障车,将这位居民送到集中隔离点。
连日劳累,黄恒腰椎间盘突然犯病,后腰疼得钻心。“社区有9000多人要拉网排查,分秒必争,我不能退!”为缓解疼痛,他躺在地板上办公。
在前来支援的工作人员一起努力下,洪珞社区如期完成拉网式排查。
黄恒的辛苦付出,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一位微信名为“麦子”的居民在微信群留言:听您留言中有咳嗽声,千万要注意,青铜装饰锤不舒服尽早去医院检查。“请一定保重身体!”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采购了生活物资的居民向家萱,给黄恒发的微信信息里满是感激。
2月6日以来,武汉各社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4类人集中收治、隔离。9日上午,武汉再次发出动员令,全市3300多个社区发起“应收尽收”总攻。
目前,武汉已有3万多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湖北省直机关101家单位与联系点社区对接,一起投入大排查。
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
“既要跑赢时间,也要战胜自己”
本报记者 吴 君
家离办公室仅有百米,江永忠却一直顾不上回。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7楼所长办公室,就是他的临时住所。
初见江永忠,这位50岁的汉子身形瘦削,眼里布满血丝。除在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外,江永忠和他的团队是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省疾控中心负责接收定点医院采集的病例样本,分装后送国家指定检测机构进行病原鉴定,同时开展部分平行检测分析。检测试剂研发成功后,江永忠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拟定试剂评价技术方案。
由于进出一次实验室程序严密,检测员们累了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有什么需要隔着玻璃将信息传递给同事。“面对疫情,我们既要跑赢时间,也要战胜自己。”江永忠说。
检测员24小时轮班倒,江永忠则全天在岗,“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我就在所里”。抗击过非典,搏击过禽流感、甲流、埃博拉疫情,江永忠一直在各种战“疫”中摸爬滚打,libido独占欲不服输的拼劲儿早已浸入骨髓。
连续工作36小时,江永忠和他的团队完成了国家卫健委组织的首批4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性能评价。如今,湖北各市州首例病例报告复核工作结束,各地已可独立开展检测和报告工作,不需要再送到省疾控中心复核。
江永忠说,“我们对各地首例病例进行复核,主要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准确性和可靠性。后期放开是为了加快整个检测工作的进展,让医生能够及时获得检测结果指导。”
作为检测技术的把关人,江永忠和同事们必须严把新冠肺炎确诊的最后一道关口。流程衔接、解答指导、物资调配……一天要接拨上百个电话,指导全省病毒检测与安全防护工作。
截至2月10日,湖北省已下发了21万人份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省疾控中心团队已完成3000多份疑似病例、溯源调查样本核酸检测。
压力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江永忠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冲锋的号角已经响起,我们要拼尽全力同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
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20小时,抢出一座方舱医院
本报记者 程远州
“快点,再快点,抓紧卸车!”2月4日20时,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大厅内,方舱医院建设正酣,来自中建三局城投公司的项目总调度周瑞明哑着嗓子吼。看着第一辆装载床板床架的货车停在了大门口,他略松了一口气。
4日13时,周瑞明接到任务:12小时内完成病床区1000张床板架设,24小时内完成医护人员出入口、缓冲区、洗漱区、治疗室四大配套服务区域改装。
当时,周瑞明刚刚结束连续15个小时的通宵作业,正在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吃午饭。“接到命令,饭都吃不下去了,枯木巨魔的牢笼时间太紧了。”
任务的艰巨超出预期。
“建筑工人基本上都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工地,我只能‘刷脸’借人。”周瑞明说。
好在兄弟单位一个小时就帮他凑了一支120人的施工队伍,还有近200名志愿者。
14时至17时,上万平方米的大厅里,设施腾退、场地消杀、水电施工等作业有条不紊。
“大家干劲很高,但对能否按时完成任务心里并没有底。”周瑞明说,大部分工人连日高强度作业,已经疲惫不堪,更让他担心的是1000张床铺到哪里去找。
“豁出去了!”周瑞明一边穿梭在各作业区督工,一边拿着手机不停打电话。几十通电话打出去,终于有两家供应商接了单:现货,但需分别派车到武汉黄陂区和孝感市自取。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紧急调度8辆货车,迅速出发取货。周瑞明也没停下来,一直盘算床铺是否够数。他甚至打起了公司员工宿舍的主意:能否把宿舍里的床铺挪过来?
20时,货车陆续返回。等候多时的志愿者接龙搬卸、分头组装。至5日凌晨3时,病床及配套水电设施全部就位。
5日上午,经过建设者们20个小时连续奋战,会展中心已变身为一座容纳14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此时,周瑞明已经35个小时没有休息。
在病区增加隔断,让病人有了较为私密的空间;在大厅增加12间诊疗室,确保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条件……随后两天,周瑞明继续带领团队完善细节,直到2月9日方舱医院移交使用。
“建设与病毒赛跑的‘生命之舱’,再苦再累都值!”周瑞明疲倦的脸上泛出笑意。
武汉铁路吴家山车站
“早一分钟交付,多一分希望”
本报记者 付 文
2月10日6时26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车站,重点列车57105次稳稳停靠。
“车辆已到达15道,请及时进行调车作业。”拿起电话,货运调度员赵斌连忙通知安全员和调车大大。仅过了21分钟,车皮就被送到27道卸货。
货运负责人汤万意一边盯着工人作业,一边与收货人联系。9时14分,收货人到站办理交付手续,12吨医用手套顺利提箱出站。
“9日23时13分,汉西车务段传达调度命令,要求沿途各站对57105次列车重点组织、加强挂运、不得滞留。”汤万意说,接到命令后,他们立即对车辆和物资信息进行全程盯控、组织。“重点货物到达后,调车人员会争取在半小时内将车辆送入中铁联集吴家山中心站,督促卸车作业。”
吴家山车站主要办理集装箱和整车货运业务,服务范围覆盖武汉市及周边县市。平日里,相关工作需要10个人完成,但如今因疫情精减人员。
“从腊月廿九到现在,我们吃住全在单位,没回过一次家。”汤万意说,每个人都是24小时备勤,重点列车责任落实到人、随叫随到,各类物资出站交付时间比往常节省将近一半。“面对疫情,早一分钟交付,多一分希望。我这电话从早到晚不断,一天打了400多个。”
“请注意,国家调拨的200余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共8个冷冻集装箱,今日11时已经从上海铁路芦潮港站紧急发车。”10日11时许,汤万意又收到一条通知。他连忙联系中央储备武汉直属库工作人员:“请你们做好接车工作,准备好冷库,劳力一定要到位。”
1月23日到2月9日,吴家山站日均装车51车、卸车83车;1月27日至2月9日,到达重点物资累计41批129车3598吨。“车辆到了哪里、预计到达时间,工人、龙门吊和收货方准备情况,这些我们都要掌握。”汤万意说,只有每个细节都做好,才能尽快把货物送出去。
连日来,像汤万意一样,从铁路到航空,从公路到水运,无数交通人以战时状态投入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人员运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90分钟,215名白衣战士集结待发
本报记者 姜泓冰
2月8日20时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到指令:组建一支由30名临床医生、180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整建制赴武汉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次日出发。
万家团圆的元宵节,医院内外,很多人注定不眠不休。
20时57分,院长丁强在科主任微信工作群发布召集令。不到一分钟,感染科教授陈澍第一个报名,接着是消化科、抗生素研究所……45分钟后,报名人数已超出计划。需调动180人的护理部,10分钟就拉出一份名单。快,是因早有准备:除夕,医院派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后,护理部组织了预报名,各科室也做好了人员排序。
负责报名工作的副院长徐文东,感动之际不忘叮嘱:“接管重症监护室要求高,我们要派出最强的队伍!”在22时27分确定的医生名单中,有3位教授、6位副教授。至此,90分钟,215名白衣战士集结完毕。
23时,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组建,曾在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呼吸科主任李圣青担任党总支大大。医护各科室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相继赶到医院,准备出征所需医疗设备与物资。
护理部主任蒋红和各科护士长通宵未眠:要从在岗护理人员中抽调180人,需要复核每个人的名字、证件、健康和家庭情况,调整排班,调集物资。护理部管理人员微信群里,信息不断,加上电话沟通,一夜没有消停。
9日8时许,医疗队员全数到齐。医生徐思远还跑到发热门诊值了个早班,下班后脱下防护服来医疗队报到。“我们支援武汉,院里同事们排班也紧张,大家都在竭尽全力。”
9时30分开始的出征前培训,院领导和指导老师一边演示,一边强调注意事项。“穿脱防护服都要20分钟左右,不能图快。脱下时,每一道都要做手部卫生。”“上班前一小时内不要多喝水,穿防护服时稍喝一点,尽量撑过三四小时不上厕所……”
10时30分,出征仪式很简单,却有殷殷嘱咐、满满期待:“攻坚克难,不负使命;严加防护,珍惜自己;全力以赴,打好阻击战!”
16时,医疗队员们登机出发。当晚到达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即着手布置仪器设备,收治第一批最危重的病人,开始与9万余名医护人员并肩奋战,打好武汉保卫战。
河南圣光集团
多一件产品,多一重保护
本报记者 马跃峰
“再难,也不能停产!”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时针指向晚8点。调度会临结束,圣光集团董事长周运杰撂下这句硬话。而后,他快步到车间转了一圈,又进食堂扒了口饭,就催着司机“往深圳去”。几分钟后,汽车驶向高速公路。
圣光集团,是河南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加工制造企业。
“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是抗击疫情的‘军工厂’,多生产一件产品,就是对医护人员、人民群众多一重保护,多一道安全屏障。”周运杰说,年前自己就在琢磨着赶紧恢复生产。
可适逢春节假期,上哪找工人?另一头,各地政府、客户的订货电话响个不停。
“鲁山厂区告急,紧缺防护服熟练工;郏县厂区告急,紧缺口罩熟练工。”周运杰要求厂里干部一一联系工人,并向当地政府求援。1月29日,400多名工人返厂。在鲁山厂区,每天生产防护服从2000件增加到近4000件。
1月30日晚7点多,周运杰把新招的57名工人送到厂区。刚一回身,见当地服装厂的老板带着几十号人赶来支援。周运杰连声道谢,眼泪一下子掉出来。
“非常时刻,抢工也是抢救生命。”厂里实行“三班人马两班倒”,每班工作12小时,全天不停产。周运杰说:“大家精神抖擞,干活儿又快又好,日生产能力扩大到防护服7000件、口罩20万只。”
让周运杰辗转难寐的,除了用工,还有原料。早在1月20日,他就派出两路采购人马,不想都遭遇挫折。周运杰让采购员紧急赶往江苏江阴,蹲守一周才买到20多吨熔喷无纺布。
在政府部门协调下,圣光集团申请到了急需的周转资金,周运杰紧锁的眉头渐渐展开。“一道道坎闯过来了,照理说可以好好睡一觉。可是,疫情防控一线急需口罩、防护服。我们一刻也不敢停,千方百计扩产能!”
2月9日清晨,闹钟响起。车上,周运杰打个激灵。这次到深圳,他要订购50条口罩生产线。“顺利的话,今天签合同!”忘却连日劳累,他难掩兴奋。
图片说明:
图①:湖北武汉昙华林社区工作人员电话通知社区居民领取生活物资。
李 贺摄(新华社发)
图②:福建厦门医护人员组成的支援湖北医疗队与机组人员在飞机上合影。
新华社发
图③: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工作人员搬运驰援湖北物资。
陆波岸摄(新华社发)
图④: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护人员在雷神山医院了解患者病情。
高 翔摄(新华社发)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