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战至疫消——6人小队援鄂记3366厨房连连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18 14:47

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 “魑魅魍魉病虫生,3366厨房连连看寒冬时节阴霾沉,大年前夕江城封,统帅号令庚子晨。”2月17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冯晓云、孙海燕、林毅、陈蕊华、章志建和马宇航6位医师小队接到召令后,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加入到了支援一线的队伍中,共同奔赴雷神山。

出征前,巾帼去青丝,须眉成板寸,大家都无怨无悔。年轻的马宇航医生说:“作为老家湖北的上海医生。这次出征驰援武汉就是回家参战,责任重大,神秘少林寺之玉龙杖传说使命光荣。”

到达雷神山以后,6人小队被分配到了C1和C3两个病区。雷神山的工作是繁忙而繁琐的,从空空荡荡的毛胚房开始,一桌一椅、一床一垫,一个垃圾桶,一个置物架,全部都要自己布置。衣服挂哪里?自己来贴粘钩;清洁区污染区怎么分?自己贴标签;东西放哪里?货架自己搭。许久不干体力活的大家因为上下搬运而腰酸背痛,林毅医生笑侃:“当了几天搬运工,小肌肉都练出来了,堪比健身效果。就当是大战之前的热身运动。”

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和实战演习,雷神山病区从2月23日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孤岛惊魂三角洲秘籍病区收治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6人小队也全部进入战斗状态。在林毅,马宇航,孙海燕,冯晓云医生所在的C1病区,当天就收入院31名患者。林毅医生本该中午12点就下班的,但为了妥善安置患者,一直加班到晚上10点,才从雷神山回到酒店。一身疲惫的他,还要进行自身及房间消毒,直到半夜十二点,终极螃蟹大战才躺到床上。

C3病区当天也收治11名患者,开始的几天,每个当班队员都自觉加班,一丝不苟地收集病史资料。六人小队虽然不在一个病区,但是大家配合默契,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冯医生业务能力强,对待患者热心亲切,善于发现和及时处理病人的病情变化;孙医生耐心细致,做事一丝不苟,名白雅美用同样的认真和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和每一件临床工作;林毅、章志建和马宇航三位男医生都是学霸型暖男,擅长及时学习指南更新和各项操作,根据病情分析患者转归及治疗方案选择,还能对病人提出的任何疑问都能耐心地进行完美解答。

雷神山没有现成的诊疗规范,冯晓云、孙海燕、林毅、马宇航医生就齐心协力组成了一病区的病史质控小组,马宇航医生还自告奋勇建立了三级查房病程录模板,并第一个出色完成了质控任务。

章志建医生每个当班都会仔细查阅病史资料,发现病房里很多病人信息不全,花了一个下午时间逐个房间沟通,重新收集了所有患者的个人信息。他发现很多新冠肺炎患者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所以他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查阅文献,分析患者临床数据,研究如何更好的诊治患者。

咽拭子是明确患者是否痊愈的重要依据,这个操作需要靠近患者的嘴巴,压舌板压住舌头,擦拭患者的咽喉部,一个小小的刺激,就容易引起咳嗽和喷嚏,导致大量气溶胶,大大增加感染风险。陈蕊华医生和护士从早上6点不到,花了两个小时,跑了15个病房,获取了2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过程中头套一直会下滑遮住视线,眼罩也全部被蒸汽模糊视线,每次操作后都要7步手消毒,一圈病房做下来,身心俱疲。但结束以后,面对战友的担心和关怀,陈医生仍然乐观开朗地回复“没事,做完了挺有成就感的,估计21个咽拭子的记录无人能破了吧!”

每次穿上防护服,队员们都喜欢在衣服上画上鲜花、漫画、美食,写上“早日康复”“早日出院”的祝福,病人每天都会想看一看,读一读每日翻新的“防护服文化”,然后露出淳朴的笑容,说出感谢的话语!

3月13日,一个平凡又普通的日子,细草享受着阳光的轻抚,杨柳伴着微风一起舞动。为何大家的内心为何都如此喜悦与充满期待?原来,这一天,C3病区迎来了第一批康复出院病人!

这一批患者是在2月23日同一天入院,从入院前的核酸阳性,到住院一周后复查咽拭子阴性,到复查CT显示病情逐渐趋于好转稳定。经过专家多次慎重会诊后,终于可于在今天正式出院了。当患者们得知这个好消息非常激动和感激,其中一位病人还特地写了一份大字感谢信!

一大早,大家为患者准备好出院祝福卡,并郑重地在上面写上祝福与签名。中午1点,接他们离开的车开到了病区门口,队员们最后一次叮嘱他们:回去要按时吃药,到时间还是要查血和小便,注意休息……

第一批患者的康复离开,凝聚着所有人的汗水和辛劳!代表着援鄂队伍胜利曙光的出现,离完全消灭病毒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相信,在完善的隔离政策和正确规范的治疗下,将迎来一批又一批,更多的病人的出院,直到病人清零,医院关门大吉!那时候,就是大家凯旋而归的佳期! 

疫情防控“我在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