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成长期,清穿之花妖耿氏也是健康网络行为的养成期,这是当前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是家长主动,之后可能出现孩子跟家长的博弈,到最后孩子能够自主、自控上网,这是我们期望的健康网络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偏差,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是孩子玩网络,而是孩子被网络“玩”了。
以手机上网为例,孩子从接触手机到完全自主使用手机各种功能的过程, 可大致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行为养成五阶段
玩具阶段 家长主动哄孩子
此阶段以孩子被动接受手机信息为主,此时家长对孩子接触手机的态度不设防,甚至还有强化。
针对低龄儿童甚至婴儿开发和投放市场的手机软件日渐增多。一种比较流行的为婴儿设计的软件是幼教软件,父母和婴儿能够一起使用这个软件。蹒跚学步的婴儿也许在玩手机游戏上更有潜力,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到能够识别符号和象征。识别符号和象征是玩电子游戏所需要的一种基本能力,夺宝英雄团2因为大多数电子游戏都要归功于有意义的图形和符号。
此阶段的孩子年龄处于0~2岁,对应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是处于第一阶段,即无意识地适应环境。此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借助于吸收能力来适应生活,他们无意识地去感受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特征,以获得大量的印象。
此阶段孩子对于收集信息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接受方式主要包括家长给孩子在网络上订购或者下载相关早期智力开发的早教小动画、孩子哭闹且家长没有办法有效制止时用于哄孩子的趣味动画片等。此时,家长对孩子接触手机的态度是欣然接受的。如今“低头族”父母越来越多,跟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有的父母为了便于照看宝宝,更是将手机或平板电脑直接拿给孩子看视频,这种行为无形中对孩子接触手机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需要关注的是,对蹒跚学步的婴儿来说,手机游戏或者视频动画可能是一种消极的分心刺激。婴幼儿时期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自我,要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周围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对于还分不清自己和周围的物理世界之间界限的低龄儿童来说,替补阴差手机游戏或者视频动画的世界可能太过复杂,充满了虚构的幻想,不利于孩子成长。
游戏阶段 孩子要,家长给
此阶段以孩子主动要手机为主要表现,此时家长会配合孩子的要求。
此阶段是游戏和伪装的黄金时期。儿童具有伪装的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模仿不存在的原型,并且以游戏的方式来反映现实(不仅是外部的现实世界,还有他们内心的感觉世界)。
此阶段的孩子年龄处于3~4岁,对应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处于第二阶段,即有意识地感受环境。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时期,他们已经具备有意识地利用环境,并将无意识获得的东西进行有意识地加工和充实的能力。此阶段的儿童由于在上一个阶段中已接触过手机或者已“尝到甜头”,因此会出现主动向家长索要手机的行为。此时索要手机的意图主要包括玩简单的小游戏、观看动画视频等,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5088音乐网会保持尽量满足的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长工作繁忙,手机可以作为使孩子瞬间安静、独立玩耍的法宝;二是孩子在玩手机时,精神集中,家长认为筛选的幼教小短片也许可以起到一定教育作用。
卷入阶段 孩子玩high,家长限制
以孩子会玩复杂手机游戏为主要表现,此时家长会出现担忧情绪,并限制孩子玩手机。
此阶段的孩子年龄处于5~6岁,一般处于幼儿园教育阶段,该阶段是儿童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过渡期。随着进入幼儿园后生活范围扩大,接触人群增多,5~6岁的儿童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对新事物的好奇感和探索欲也在增强。但是,由于生理发展限制,光荣使命反激活此阶段儿童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儿童的实际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适当玩游戏能够帮助儿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解决这项矛盾,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此阶段儿童开始接触较为复杂的手机游戏,并且游戏种类丰富多样,多为益智类游戏,类型主要分为推理解谜、趣味启蒙、综合认知、创造获得和多人合作五大类。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虽然确实存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电子游戏,但是他们对大脑的开发似乎并没有比积木类的游戏更有帮助。此阶段的儿童要通过身体探索来发展良好、健全的运动技能,才能有助于发展未来的认知能力,进而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虽然大多数的电子游戏能够给儿童提供练习手和眼协调性的机会,但是却忽略了儿童健全的运动技能,并且通过软件和输入设备限制了儿童对特定活动的探索。
此时,孩子会玩复杂的手机游戏,家长认为某些益智类游戏对孩子开发智力有好处。但由于孩子“泡”在手机上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吃饭、睡觉等日常作息,甚至出现影响坐姿、视力等问题,家长便会开始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限制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有规则式的民主类,即家长与孩子协商每次玩游戏时间的长短,例如每天只能玩一次手机,一次30分钟等;另一类为无规则式的强制类,即家长与孩子不针对手机问题进行协商,而是家长每次看到孩子在玩游戏,便大声呵斥“不要再玩了”,并强制性地没收手机。当家长采用这种方式时,通常孩子的抵触情绪会非常激烈,且从长远来看并无实际效果。
矛盾阶段 学习机,也是游戏机
主要在孩子入学以后,此时孩子在作业上需要用到手机的机会骤增,家长需设置规则、教会孩子使用技巧。
此阶段的孩子年龄处于7~10岁,对应心理发展阶段为学龄期,包含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离开过去那种狭小的生活圈子;二是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三是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正式进入学校,可以充分享用电子游戏带来的特殊好处。他们的大脑已经发展到可以欣赏电子游戏的画面感和真实感。同样,此阶段儿童在心理上也已经可以接受游戏关卡和不同难度水平的挑战。特别的是,他们建立了同时思考两种关系的能力,使得他们在面对电子游戏中无数的问题能够选择最适当的解决策略。最后,此阶段儿童也发展出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享受电子游戏的互动性。因此,此阶段的儿童热衷于玩网络游戏,游戏类型以稍微小型的在线游戏居多,他们可以在游戏中互动、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并且互相交流技巧等。然而,除了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有其他的原因使此阶段儿童适合玩电子游戏,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电子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特殊的兴趣。例如,很多7~8岁的儿童都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很多9~10岁儿童都专注于某种专门的体育运动。这些儿童通常会把电子游戏中的运动游戏当作表达他们兴趣和激情的另一种方式。
入学以后,学校老师根据教学要求,可能会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学习资料、布置课后作业等,那么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骤然猛增,这为孩子本就热衷于玩游戏的内心提供便利的“机会”,再加上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控能力尚未健全,因此此阶段的儿童极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成为网络游戏“新新一族”。所以,此阶段家长的养育技巧显得尤为关键、重要。家长应该对孩子使用手机设置规则,教会孩子使用技巧。
自控阶段 孩子自控上网,家长“功成身退”
孩子使用手机的功能升级,孩子会用手机进行社交活动,玩大型复杂的在线游戏等。
此阶段孩子年龄处于11~15岁,对应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五阶段,即青春早期阶段。此阶段是儿童社交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团体的一员,并开始具备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已经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有了自己的理想,能意识到自己属于一定的组织。此阶段的儿童也会被画面感、真实感、关卡的挑战和互动性所吸引。进一步,他们发现视频游戏是表达激情和特殊兴趣的重要方式。然而,此阶段儿童会被视频游戏所吸引,也因为这些游戏提供了身份认同和挑战权威的机会——这两方面都是此阶段儿童的核心主题。因此,手机对此阶段的孩子来说,功能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地玩小型游戏,而是开始上升到使用手机进行社交活动,并且开始尝试玩大型且复杂的联机在线游戏,在游戏中聊天、交友,且通过游戏伙伴的认同建立一定程度的自信,并满足一定程度的虚荣心,此时孩子使用手机的习惯模式已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