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妍君
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监管风暴仍在继续,替补阴差涉嫌违规情形的券商开始为不当操作“埋单”。
由于债券业务存多项违规行为,五矿证券日前被证监会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监管方面披露的信息,直指券商债券自营业务的内部管理及风控漏洞。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部分中小券商将债券业务视作主要着力点之一,但就目前来看,债券承销业务或是债券自营业务中的种种乱象又大多出自中小券商。
如今的行业格局下,中小券商意欲突围,并非易事,尤其是,5088音乐网如何在坚守合规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仍然是中小券商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新增债券自营业务被暂停
3月11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关于对五矿证券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该决定披露了五矿证券的违规情形,主要涉及:公司固定收益事业部综合风控部副总经理负责交易执行并兼任后台清算备岗、内控合规岗兼任交易执行备岗,个别债券交易员未取得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资格,部分债券交易用印审批晚于协议签署时间,部分债券同时显示于黑名单池和白名单池。
由此,证监会要求,五矿证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光荣使命反激活完善内部管理,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在完成整改并经我会核查验收前,不得新增债券自营业务(存量自营债券可卖出,不得新增买入)”。
有关券商进行债券交易的规范,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交易员负责下单、促成交易,交易完成以后还需要清算岗位来算账,前中后台需要分离,不能让做债券交易的人同时还做清算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青岛长荣场站这两个岗位不能设在同一个部门里,清算岗位通常会被放在财务部门或是大运营部,每家公司各有不同。”
他还提及,目前监管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都不是新鲜话题了,很多规范原本就有,只是有的券商不重视。合规意识较强的券商往往在监管有所动作之前,就会进行内部调整了。
去年12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还联合发布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内控指引》。该指引明确指出,债券投资交易的投资决策、交易执行、风险控制、清算交收等关键岗位应当专人负责、相互监督,禁止岗位兼任或者混合操作。
多次违规踩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变异怪婴五矿证券在去年已被所属地证监局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
2018年11月,深圳证监局公布了对五矿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据了解,2016年5月5日至10日,证监局对五矿证券债券业务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发现其债券业务在合同管理、公章管理、业务台账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内控缺陷或薄弱环节,中后台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对前台业务部门的监督制衡作用,对固定收益部开展代持业务的风险管理存在不足。
从具体违规项来看,2016年检查中发现的五矿证券债券业务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情形,与今年3月证监会披露的违规细节相比,并不完全相同。而2016年,深圳证监局已责令五矿证券对上述问题进行改正,并提交整改情况及内部合规检查情况。
经过2016年的整改,为何该公司的债券业务在内控及风险控制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此次被要求责令改正后,目前是否已经完成了整改?对于这些问题,五矿证券并未直接作出回应。
不过,对于合规发展的态度,五矿证券也曾对外积极表态。2018年,五矿证券迎来新任总经理,彼时,对于中小券商赶超头部券商难度加大的问题,该公司对媒体表示,“绝不能触碰监管红线,在坚守合规风控底线的情况下,再全面布局实现赶超。”
就整体发展而言,获得大股东的鼎力支持后,五矿证券近两年的发展看似较为迅猛。2017年,五矿证券的大股东五矿资本对前者完成了近60亿元的增资。这一年五矿证券的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33.41%,在行业排名第二位。但其2018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2018年五矿证券实现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下降7%。
实际上,券商债券业务最终还是执业能力的比拼。以承销业务为例,去年9月,证监会已明确,在研究优化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与公司债券业务相关的评价指标,并指导证券业协会研究推进证券公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媒体报道称,券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分类管理评价体系有望由“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债券承销业务能力以及债券承销业务质量”三大类评价指标构成。其中,债券承销业务质量指标可能涉及证券公司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债券承销业务的项目申报质量、信息披露、后续督导、社会效益、服务水平和运行规范性等内容。
分类管理实施方案一旦落地,或许意味着券商行业在债券承销业务方面,将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这也对希望担任公司债项目主承销商的中小券商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的监管重点可能还包括中小券商债券自营业务。此次五矿证券被采取监管措施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而相关法规也在完善中。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过去,部分券商的投行部门在其承销债券认购情况不佳时,会选择本机构的自营或资管部门来买单,初衷也许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回报,但如果此债券业绩不佳甚至出现违约时,其风险和亏损也会转嫁至二级部门。而内控体系的搭建,有利于规避这类风险的发生。
除此之外,业内流传,部分中小券商的债券业务涉及私募债券返费、债券业务通道化、代持养券等存有争议的内容。随着债券监管趋严,这些所谓“潜规则”是否会还有存在空间?监管又持何种态度?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