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兵支书” 记2020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李锁特种兵对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23:39

内容提要:四面环山的毛家峪,特种兵对攻注定“锁”不住李锁这只山鹰。21年来,这位大山里的“兵支书”,靠着骨子里的这股劲儿,不仅带领毛家峪的乡亲们奔上小康路,还帮远在1600公里之外的甘肃省石门村的村民脱了贫。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天津北方网讯:李锁身上有一股劲儿,是军人的韧劲儿、犟劲儿和拼劲儿……

四面环山的毛家峪,注定“锁”不住李锁这只山鹰。21年来,这位大山里的“兵支书”,靠着骨子里的这股劲儿,不仅带领毛家峪的乡亲们奔上小康路,墓地守夜人还帮远在1600公里之外的甘肃省石门村的村民脱了贫。

去年底,现任蓟州区穿芳峪镇副镇长兼毛家峪村党支部大大、村主任的李锁当选2020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他说,让大伙儿都能富起来是他最大的心愿。

修出致富路 这股劲儿是军人的韧劲儿

从马平路进入毛家峪村有一段1.62公里的柏油路,是毛家峪村的致富路,也是乡亲们的幸福路。

夕阳西下,沿着小路散散步,这是70岁的“老支书”王守余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路,是20年前李锁带着大家修的。没有这条路时,毛家峪穷得叮当响,村民进城卖鸡蛋换钱,中国龙消消看没出山,鸡蛋就碎了一半。”

要想富,先修路。2000年11月,先富起来的李锁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大大。修路,是他要干的第一件大事。

可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听说要修路,村民们都拍着巴掌欢迎,但一听要拿钱,还要占用土地,有的人就不乐意了。”“当家人”不好做,www.bnude.cn李锁带头先捐了5万元,又挨家挨户去村民家中协调土地问题,本村加邻村50户,他跑了个遍。

最终,李锁的真诚打动了村民,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村男女齐上阵,仅用40多天,一条光滑平整的柏油路就修到了山外。路通的那天,阿德马城寨全村人敲起锣鼓,扭起秧歌。

有路了,乡亲们受益。每逢节假日,这条路都会为毛家峪村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年收入上亿元。

规范农家院 这股劲儿是军人的犟劲儿

李锁干的第二件大事是建农家院,搞活乡村旅游。2002年,他带头推倒自家老房,投资50多万元,建起全村第一家高标准农家院。紧接着又以个人资产做担保,贷款200多万元开发景区。到2004年,毛家峪村46户村民全部建起了农家院,一户也没落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家院发展得好,必须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达标的开业,不达标的整改。”不仅如此,从业人员还要定期参加培训,一切严格按照标准来。

50多岁的村民老王,就曾因未能及时参加培训,违反了规定受到处罚。当时,他多次找到李锁请求“从宽处理”,“但这个平时看上去很随和的‘当家人’,犯了犟劲儿,说啥也没用。”老王说。

老王的农家院整改后又开了张,如今生意红红火火,好得很。“节假日,客流多,每天营业额4000多元,亏了李大大当初没给留情面。”老王嘿嘿地笑了。

2006年,富村带穷村,抱水峪村并入毛家峪村。村子变大了,人口变多了,人均年收入已达9万多元。如今,李锁要带领着大家将毛家峪村打造成集康养产业、会议培训、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长寿特色旅游乡村。

帮扶支援村 这股劲儿是军人的拼劲儿

乡亲们富了,李锁还是闲不住。他得将毛家峪村的成功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贫困村甩掉贫困“帽子”。

距天津1600多公里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石门村是毛家峪村的对口支援村。“这个以往依靠畜牧业的西部小村庄,人均年收入很低,是地道的贫困村。”2017年,石门村借鉴毛家峪的发展模式,搞起了农家乐。

回想起这些年李锁给予石门村的帮助,原石门镇镇长张文辉感动不已:“石门村平均海拔2600米,高的地方2800米,他每次来都要往农户家中跑,实地查看、系统培训、悉心指导,不顾旅途劳顿,不顾高原反应……久而久之,农户们都和他成了朋友。”

如今,石门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全村44户村民脱了贫,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在奔小康的路上,他们永远记住了天津的朋友。”张文辉说。(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