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十字路口,墓地守夜人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社区村落,他们清扫垃圾、清除杂物,不留死角;敬老院里,他们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守护健康;新冠疫情肆虐,他们闻“疫”而动,逆行出征,冲上抗疫一线,宣传劝导、登记排查、搬运物资,在抗疫斗争中传递着人间大爱……
点击进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今年春节期间,和平区南京路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将热腾腾的饺子送到老人家中,一起过大年,共叙邻里情。
2021年1月19日,天津市红十字系统“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全面启动。全市各级红十字会通过社会捐赠等渠道募集的750多万元爱心款物,为全市1.37万户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社会各界的爱心。
天津北方网讯:十字路口,中国龙消消看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社区村落,他们清扫垃圾、清除杂物,不留死角;敬老院里,他们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守护健康;新冠疫情肆虐,他们闻“疫”而动,逆行出征,冲上抗疫一线,宣传劝导、登记排查、搬运物资,在抗疫斗争中传递着人间大爱;
……
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志愿红”,是最温暖的文明底色,最动人的奋进力量。他们的身影,遍布在津城大街小巷。
2019年1月17日,习大大总大大视察和平区朝阳里社区,www.bnude.cn点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称赞志愿者所做的事业会载入史册。
两年来,习大大总大大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汇聚起志愿服务的磅礴力量。
健全体系
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必不可少。为此,天津一直在行动──
成立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作为市委指导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在市文明委领导下,由市文明办牵头、23个单位加入。制定《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明确各单位职责任务。
完成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转隶工作,阿德马城寨其业务主管部门由市民政局变更为市委宣传部,在市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召开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津志联换届选举,通过《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
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督导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挂点联系制度和调研工作方案,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和市文明办负责同志挂点联系全市16个区,组成调研督导组,通过列席专项会议、参加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督促指导。
广泛开展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六个一批”先进典型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14名个人和团队获评2019年度全国“四个100”及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称号,10名个人和团队获评2020年度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个人和团体。
……
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天津蔚然成风。截至2021年5月底,我市有注册志愿者268万余人、团队1.7万余支,两年多来,注册志愿者增长近46万人、团队增长7000余支,增幅分别达到20.7%、70%。
为民服务
文明实践落到实处
2021年4月28日,纳拉克在哪天津市“百万志愿者服务群众大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基层”项目正式发布,各市级单位依托宣讲、教育、文艺、科技、农科、民政、法律、卫生和体育9大资源平台,组建市级志愿服务队伍442支,设立志愿服务项目530余项,为基层群众提供点单派单精准服务。
这是我市“志愿服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开展的生动实践。当前,以志愿者为主体、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日益成为广大志愿者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围绕“就地过年”新形式,结合“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新春关爱行动,让“原年人”感受到浓浓的津味温暖。
“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艺队伍和文艺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老百姓写春联、送福字、拍全家福,开展文艺演出、讲座展览、书展图片展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大篷车”下乡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医疗卫生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全市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活动、“欢乐过大年”线上“村晚”等活动共计4500余场,志愿者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志愿服务团队近1500支,受众达8万余人。
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基层宣讲团、党史讲师团、“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组建宣讲队伍近3000支,形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宣讲队伍,涌现出“百村百站讲党史”接力宣讲、“用好理论主课堂、遍设宣讲分课堂、激活网络微课堂、融入文艺红课堂、打造一线活课堂”等基层宣讲活动品牌,用党史故事、电影播客、文学艺术等搭建起“行走的红色课堂”“流动的文明舞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区、进乡村,开展面对面宣讲近5000场次,服务群众约70万人次。
春风化雨,润物“有”声,一项项志愿服务真正深入人心、“声”入人心,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爱在社区
以“志愿+”走进民心
1989年,全国首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祥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13名社区志愿者组成“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开启了一条社区志愿服务先行先试的探索之路。如今,32年过去,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如火如荼。
在滨海新区古林街福汇园社区,提起志愿者刘学义大爷和明安军大爷,居民们无不伸出大拇哥,赞不绝口。“我腿脚不利索,家里无论什么东西坏了,只要一个电话,老刘就来帮忙修。”“明大爷那么大岁数了,每天还帮着除草打扫,维护着社区环境。”
这里,是“老牌儿”的优秀志愿服务社区,除了有像刘学义、明安军一样无私为居民奉献的志愿者们,还有一间远近闻名的“雷锋书屋”,为大家伙儿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而在河东区东新街松风东里社区,1+N+X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同样温暖着众人心。其中,“1”即发挥社区党委1个轴心作用,将志愿服务作为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N”即分别成立2个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挂牌2个群众家门口志愿服务站,依托群众骨干组建起8支常态化活动队伍;“X”即依托社区党建网络、志愿服务阵地、社会公益力量所衔接起来的广大志愿者,汇聚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出了一条注重组织培育和项目孵化,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健康运行的创新之路。
最是文明动人心,最是志愿暖人情。一个个凡人善举,一次次倾力奉献,书写出一段段沁人心脾、入人心底的暖心佳话,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幸福,心贴得更近。
生态文明
志愿服务先行
水绿天青不起尘,抬头可见“天津蓝”,这些,是对碧水蓝天良好生态环境的期许,这些,更离不开环保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尽心当好津门“绿袖套”的各种努力。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莫训强,多年致力于“观”鸟、护鸟事业。他作为北大港湿地的候鸟保护志愿者,参与巡护湿地,坚持开展有关鸟类的调研工作。在十多年的坚守中,护鸟已变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惜生命来救助受伤候鸟。在他看来,“坚守的不仅仅是候鸟迁徙的家园,更是人类自己的未来。”
曾获选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的天津人安旭、张涛、董剑、张佩环,分别是“社区绿邻居志愿团队”发起人、“绿色之友”项目发起者、“散乱污”企业治理的倡导者和环保教育推广者。他们,共同在生态文明创建实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如今,在天津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范围和875平方公里的湿地周边,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天使”,为了天津的海晏河澄、绿水青山,无论阴晴冷暖、风霜雪雨,他们始终脚踩泥土,坚定向前。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如今,志愿服务精神已融入津沽大地的文明血脉当中,融入海河儿女的生产生活日常。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闪光的善念到一段共同的守护,充满正能量的志愿服务队伍,正以爱心之力碰撞出更多的正能量,在守望互助中成就天津的温暖城市底色,让渤海之滨更加璀璨夺目。
截至2021年5月底,我市有注册志愿者268万余人、团队1.7万余支,两年多来,注册志愿者增长近46万人、团队增长7000余支,增幅分别达到20.7%、70%。
全市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活动、“欢乐过大年”线上“村晚”等活动共计4500余场,志愿者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志愿服务团队近1500支,受众达8万余人。(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