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看点】
排船是辽宁盘锦二界沟居民对建造木质渔船的俗称,征服者雷萨赫尔顿需要木匠、捻匠、铁匠等技术工种通力合作,“掌作”张兴华就是制作团队的技术骨干。
选料,他精细筹算,能将损耗率降到20%;放样,他做出的构件分毫不差;密封,他苦心钻研麻丝捻船,让船体多年不用大修。
“12米长的船,木料8到10立方米;20米长,40到50立方米;35米长,200来立方米……”对于各种船的用料,鲍文反应序列“掌作”张兴华(见图,本报记者胡婧怡摄)心中有数,能将损耗率降到20%。而通常木料的整体损耗率则在25%—35%之间。
排船,是辽宁盘锦二界沟居民对建造木质渔船的俗称,57岁的张兴华则是“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海天边,头顶天,脚踩三块板,脑袋系在裤腰间。”数百年来,二界沟大部分渔民保持着使用木船的习惯,船是渔民的海上之家,永泽江里菜他们排船都乐意找张兴华。
排船需做两项准备工作:一是选料,即购买圆木料;二是破料,即将圆木破成木板。以龙骨为例,作为船只最底部的构件,它在船艏连接艏柱,在船尾连接尾柱,其他所有构件也都要在龙骨上面按序排列组装,是整艘船最着力的构件,通常选用优质的刺槐或落叶松、红松。
正式排船阶段大约可分22个步骤:砍龙骨、放样、做板梁、垫龙骨……直至船只排竣下坞,各个步骤极其分明,僵尸赛车修改器不能颠倒。
放样,极度考验精准性。木板铺在地上,拿样儿选料,之后拉锯,做出各个构件,须分毫不差。“刚进船厂时,是一比一放样,多大船就得铺多大板;后来一比十放样,就得特别精心,差半个铅笔头都不行;现在学会了用电脑制图,泡泡战士散弹技巧几乎可以做到误差在1毫米以内。”痴迷于造船的张兴华不满足于古法造船,为了掌握现代造船知识,他让毕业于船舶制造专业的女儿做他的老师。
船板的弧度各不相同,木板需先被放入大锅中熏蒸整整一夜,次日由工匠们将软化的木板用螺栓固定,再通过不断加力,将其按船体所需的弯度制弯,贴合到船梁上。熏蒸的火候会决定制弯的好坏,而制弯的好坏会决定船板的接合是否严密。“每道梁,都得吃上劲;每块船板,都得贴得紧实。”张兴华说,“做船,不能这也差一点,那也差一点,差来差去质量就不行了。”
张兴华造的船,有的14年不大修仍可以滴水不漏。除了精细的制造,也与他苦心钻研密封材料分不开。木制船的船板间都有缝儿,经过一冬的冷缩,缝儿会更为明显。因此,无论新船、旧船,下水之前都得把这些缝隙堵严,称为捻船。过去,捻船用的是石灰和桐油混合而成的腻子,一两年不捻,船就会漏水。张兴华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一种叫麻丝的材料,能吃油而且拉力好,加入腻子中可以多年不烂。
“用手一拉能拉断,手还有点疼的,就是好麻丝。将麻丝铰碎成不到一厘米的长度,混合石灰和桐油形成麻板,用木楔子把板缝撑大,再填充麻板。”张兴华说,填充时,必须一凿紧跟一凿,一凿紧压一凿,否则凿进缝隙的麻丝会薄厚不一,下水就有渗漏的可能。在他最新改良的密封材料中,还加入了乙烯绳,使造出的船可以达到多年不用保养的程度。
“相对于铁船,木船在水上的浮力更大,掉头更快,操控灵活度更强。我们这儿的渔民觉得,与木船同舟共济,心里更踏实。” 在铁船日益普及的今天,张兴华对木船有着自己的执着。这些年,他先后恢复排造了“门锭子”等6艘仿古船,重现了辽河航运兴旺时期的风帆桅影。“做一道工序,选一个材料,要想到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要对渔民负责,不能丢了自己的手艺。”张兴华说。
延伸阅读
(责编:冯粒、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