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西官房村把“生态美”变成“百姓富”linruyouna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29 13:55

内容提要:眼下正是小站稻生长最茂盛的时期,linruyouna走进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放眼望去稻秧青翠,与村庄、民居、小河、村路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天津北方网讯:眼下正是小站稻生长最茂盛的时期,走进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放眼望去稻秧青翠,与村庄、民居、小河、村路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王德亮是西官房村的小站稻种植大户,暴打书呆子这些天,他的稻田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原本开阔的水稻田,被差不多两支筷子高的塑料布围得严严实实,王德亮和工人们则脚穿水靴,手提网兜在田里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

  只听一阵????的声音,走进水田中,细看稻梗下,iq过大河满处都是“横行霸道”的稻田蟹。王德亮弯下腰,随手捞起一只小螃蟹就“展示”起来:“看,这是早上5点从宁河区现拉回来的幼蟹,回到地里一刻也没敢耽误就都投放了。今年我们又选取了100亩的实验田进行稻蟹立体混种混养,比去年多了20亩哩。”

  王德亮告诉记者,稻蟹立体混种混养很好地利用了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生态关系。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9c8809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蟹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生态循环。

  与普通稻田相比,稻蟹立体混种混养水稻普遍增产10%左右,一亩水田产螃蟹二三十斤。用王德亮的话说,这叫:“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第一滴血5 野蛮追击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看现在这个长势啊,等到中秋节前后我家这稻田蟹就能上市喽。”王德亮蹲守在水稻田里仔细观察着自家的“宝贝”,满眼期待。

  西官房村是天津市2017年启动的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3年来在驻村工作组和双桥河镇党委的结对帮扶下,这个曾经以“脏乱差”闻名的小乡村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大变样,还探索出“一基地三示范”发展新格局,让产业逐渐“挑起”村民增收致富的“大梁”。即建立沽水茂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孵化基地,带动村民从事精品小站稻绿色种植和稻蟹立体生态混养、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君子兰栽培的绿色产业示范区。

  “我们村一直以来没有产业支撑,村集体收入基本依赖区、镇财政转移支付。”说起西官房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村党总支大大、村委会主任张玉铁娓娓道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紧紧抓住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这个机遇,积极发展农业生态产业,解决村里自身‘造血’功能缺失的问题。”

  说着,张玉铁带记者来到了村东头的沽水茂源合作社,超万亩的君子兰规模种植煞是壮观,一盆盆翠色欲滴的君子兰正尽情舒展着婀娜的身姿。据他介绍,这是去年引进的君子兰花卉繁育栽培项目,通过集约利用村内资源,创建“合作社统一出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成兰回购”的“三统一”种植模式,现在种植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万株发展到15万株,带动了35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在这上班离家挺近的,而且收入也不低,一个月有3000多块钱呢。”夏荣棚是沽水茂源合作社的大棚管理员,现在的她当上了专业花匠,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棚里的君子兰上,“哪棵长歪了,哪棵要固定,我心里都有数。为了保证君子兰的品质,还要随时控制大棚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现在已然成为养兰的行家里手了。”

  除了打造君子兰栽培的产业“名片”,西官房村还开展了30亩南美白对虾“一季两茬”标准化水产养殖试点……“今年,我们西官房村集体经济预计将超过1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9000多元。”说到这儿,张玉铁朴实的脸庞映出了满满笑意。

  从“生态美”到“百姓富”,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正在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示范村”。现在,镇村两级还在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径,进一步探索双孢菇、多元化菌类工厂化种植和深加工,打造菌类、水产、花卉等综合性市场,力争形成产购销完整产业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津云新媒体:王子洁 张馨月 津南融媒体中心:刘静男 林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