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交所统计去年港股交易比重 中国内地已超越美英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三年前,酷爱上海论坛万达商业从港股市场完成私有化退市,在市场看来长期被市场低估似乎成了最好的解释。另外,AH溢价指数长期高企也从侧面呈现,即使同样的公司股价在港股就是要承受打折的痛苦。
在市场人士看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海外大行及外资对港股的定价权紧紧掌握。然而,近段时间来事情似乎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从今年的港股行情来看,清穿之花妖耿氏海底捞一鼓作气股价翻倍、李宁股价摆脱长期的低迷一举创出历史新高。这些在内地极具知名度的港股,从股价上来说是扬眉吐气了,完全没有被市场低估的样子(当然它们自身的经营业绩也是在不断地增长或好转)。
在这些市场现象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近期港交所的一份报告,似乎说出了其中缘由。内地资金已称雄港股
今年7月份,港交所发布了一份报告——《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2018》,而上一份报告则是发布在两年前。该份报告对港股市场2018年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在众多的数据中,夺宝英雄团2有一项显得格外重要。在2018年度,中国内地资金取代英国资金成为港股外来投资者交易的最主要来源,占到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2%(2016年度中国内地资金占市场总成交额的9%)。
从外来投资者2018年的成交金额排名看,中国内地、美国、英国分别名列前三,分别占港股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2%、10%、7%。从2018年的港股成交额上看,中国香港本地投资者的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30%,外来投资者的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41.1%,替补阴差剩下的28.9%的成交额则是上市公司自己完成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沪、深港通的开通对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交易起到了促进作用。在2016年,沪港通旗下港股通的日平均成交金额为36.26亿港元,而进入2018年该数据增长至了81.71亿港元,另外深港通下港股通2018年的日成交金额也达到了45.36亿港元。
从2018年港股成交数据来看,港股市场仍然是机构投资者的天下,在整个港股市场中,5088音乐网散户投资者的成交金额仅占总成交金额的16.3%,而该数据在2016年还有22.7%。
不过值得注意的,中国内地投资者南下港股的资金中,散户比例还是相对较高。在美国、英国及欧洲大陆的港股交易投资者中,机构占比均在86%以上;新加坡在82%以上;日本及澳大利亚在79%以上。而中国内地参与港股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从2016年的23%以上升至了56%以上。价值将重估仍看重基本面
港股市场上的内地资金其实在局部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力量。如从个股上看,神州控股的港股通持股占比就占到了45.45%。
对于港股投资者结构的改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投资机构进行了交流,他们均表示港股或多或少还是会发生改变。
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表示:“由于内地资金不断流入,导致港股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资产定价权易主。过去港股定价权是由欧洲机构决定,而港股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都是在内地,由于距离、文化差异等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了股权价值的折扣。但是过低的估值本身是不合理的,比如AH价差,同样的公司做同样的业务,为什么会因为在不同的市场而估值差了20%~30%呢?这是错误的定价体系。那么互联互通打开之后,正是内地资本给这些资产重新定价的时候。在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内地资金在一些港股蓝筹股占比显著上升,包括一些金融银行股的港股通占总成交额的比例已经在10%以上。随着越来越多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那些在港股中本身缺乏外资行覆盖的中小盘优质龙头股,活跃度也将显著提升。最终有价值的资产终将被重估。”
奶酪基金投研团队则认为,随着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越来越重视,资金占比逐步提高,这会对港股长期整体估值偏低的现象有所改变,但不会对生态上(例如交易方式、市场投资偏好)造成多大的改变。主要原因是港股是一个成熟市场,市场参与者绝大部分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投资主流风格还是以深度价值投资为主,同样内地通过沪(深)港通的资金也多以机构为主,其风格相对稳健理性,像海底捞、李宁等公司今年走出大行情,更多是因为公司实质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而不是内地资金改变了港股的投资风格。另外,港股市场有更加完善的交易机制,典型的如“T+0”、无涨跌停限制、做空机制等,这决定了港股是个多空平衡的市场,短期投机以及恶意炒作的机会不大。在A股能够获利的交易模式在港股不能奏效,只能老老实实做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