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离港交所“求婚被拒”已过去两个礼拜,格斗纹章修改器公众舆论稍显冷却。此前两周,港交所似乎限入某种尴尬:不仅被“中意对象”伦敦证券交易所直接回应“这次收购没有进一步接洽价值”,还被认为能力不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才是我们与中国接洽的首选和直接渠道”。
不过,这桩“婚事”似乎尚留悬念。近日,有媒体消息称,李小加已聘请瑞银担任顾问,帮助安排与伦交所股东会谈,同时委任汇丰银行为顾问,集中游说伦敦和亚洲区的伦交所股东,而当年协助港交所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美国精品投行Moelis Co.同时参与其中。
9月24日,双方行政总裁首度于同一公开场合出现。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伦敦主办的SIBOS会议上,港交所CEO李小加称,“我们原本觉得脱欧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不确定性,所以想多等一段时间。我们先是等3月31号,时间到了又过去了,然后我们又在等10月31号,结果事情变得不受控制。”
图源:SIBOS官网视频截图
看上去,港交所的突然出手也源自英国脱欧事宜“一拖再拖”所加剧的不确定性。会上,征服者雷萨赫尔顿李小加也在极力陈述“联姻”能给脱欧后的伦交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
此番收购若能达成,将是港交所历史上最大一笔交易。为此,李小加已酝酿多时,他一面遗憾“提议晚了”,一面又积极进取,“尽人事而听天命”,这也颇符合他的行事作风。
壹
早在2011年,港交所就曾计划以溢价47%的价格收购伦交所,但未能如愿。同年10月,得知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正在出售的消息后,在南非出席会议的李小加直飞伦敦会晤LME总裁并提出竞购意向。
多年来,全球大型交易所的跨国并购既敏感而又压力与风险双高。李小加的突然闯入让世界金融界人士颇感意外,可在他看来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机会”。与纽交所等数十家全球知名交易所同台PK,港交所毫无胜算且劣势明显:缺少大宗商品交易的业务经验。
到最后,这一劣势却成了“救命稻草”。在与伦敦洲际交易所终场较量时,港交所给出的承诺是,LME可以保留品牌、圈内(包括公开喊价交易)运作模式及合约每日到期的交收日架构,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结算所,并留在伦敦,鲍文反应序列接受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的监督。
这被外界视为,在这场博弈中为保留LME的商业模式和独立性,港交所及李小加等董事会成员做出的让步,当然,也是一种游说策略。彼时,有130年历史的LME交易量约占全球金属期货交易量的80%,掌握全球有色金属定价权,是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
LME前一年盈利的120倍,这无疑是一笔天价交易。2012年6月17日,港交所以13.88亿英镑(166.73亿港元)全面收购LME。藉此,从全球商品地图上的无名之辈,港交所一跃而成世界顶级金属定价中心。
于李小加而言,这是他就职CEO后,十年大局中的第一步:将港交所从一个简单的股票交易所变成全资产类别交易所,从而走上国际舞台,成为一家全球化交易所。
从2009年被任命CEO至今已是第四任期,李小加勾画了港交所的十年发展蓝图。有业内人士疑问,这次并购伦交所的大手笔会否成为年近60的李小加退休前的收官之作?
贰
当初面试港交所时,这个强势而雷厉风行的掌舵人,永泽江里菜对着“你为什么觉得你可以做CEO”这个问题,还一脸震惊,颇为真诚而谦虚地讲,“我做不了这个CEO,一不会说广东话,二没搞过公司,三不懂IT”。
李小加1961年生于北京,儿时随父母支边甘肃,初中毕业去中海油(前身)做了四年石油钻井工人,闲暇时他养成了个并不合群的生活习惯——背英语词典。恢复高考不久,李小加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毕业时被分配到中国日报社做记者。留学风盛,两年后,他和妻子去了可以同时给他们奖学金但并不怎么喜欢的美国亚拉巴马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
在那里,他得出两条日后影响人生轨迹的生活感触:中西方在自信心和做事方式上存在巨大反差,他需要向美国人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勇于把握机会,也需要发挥中国人的传统,僵尸赛车修改器做到精益求精;另外,他感觉在美国靠所学的新闻专业养活自己有点困难。
于是,李小加决定转投法律专业,并幸运地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有着美国金融界黄埔军校之称的“哥大”则给了他跻身华尔街的入场券。他先是在华尔街最大律所做了三年律师,然后得机缘去了顶级投行美林证券,并常驻香港,历时九载。
2003年,李小加加盟摩根大通,任中国区大大兼法人总裁,至2006年,摩根大通在中国股票交易账簿管理人名单排名从11位跃至第3。其间,李小加主导了一个因政治等诸多元素最终折戟的项目,但他依然将其视作辉煌而值得称道的案例。
当时,他协调摩根大通四处斡旋,策划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竞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尤尼科。在他看来,上市后的中海油若想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只有通过大规模兼并收购方式。
后来,李小加总结说,这个案例中,首先面临的困难是一个上市公司要去收购另一个上市公司;接下来的困难是一个中国上市公司去收购一个美国上市公司;最困难的是一个中国国有公司要去收购一个美国公司;最最困难的是,当时,尤尼科已和雪佛龙签约了,“这等于说人家已经订婚,要举行婚礼了,我们却横进去,要把新娘抢过来。”①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巧合与相似之处。
叁
港交所与伦交所当下正经历着的并购谈判,让“抢新娘”的戏码再次上演。
早先的拒绝理由中,伦交所明确表示,港交所的收购要约要求伦交所停止收购Refinitiv(路孚特),这与伦交所希望借此项收购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基础服务提供商的战略不符。
有分析文章称,若以270亿美元完成收购Refinitiv,伦交所的净资产规模将增至317亿美元,为港交所净资产的6倍,届时港交所再想收购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2019-2021新三年规划中,港交所以“立足中国”“连接世界”和“拥抱科技”为三大主题。作为港交所史上首位非港人CEO,李小加富有远见而雄心勃勃,他从2009年上任伊始即饱受争议,大刀阔斧的改革更时常将其推向风暴中心。
2010与2011年,为与其他市场接轨,港交所两度延长交易时段曾引发强烈不满,“如果丢几个鸡蛋能让改革通过,那我就站在这里让大家丢”。李小加似乎习惯了市场的反弹情绪。
是时,他给港交所的发展战略定位三个中心:内地企业的“首选海外外资中心”、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和“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
2012年收购LME,2013年成立场外结算公司,2014年沪港通,2015年签署伦港通备忘录,2016年深港通,2017年债券通……这是李小加十年大局中的第二步,“互联互通”改革加强香港与内地、国内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效连接。
他是个信念坚定而又信奉长期主义者。谈及改革,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李小加称,“想做的都做成了,有些想做但没做成的,只是现在还没做成,以后都会做成,不能做成的事从来不去想。”②
2018年,港交所打破传统上市规则,开启“同股不同权”的闸门。这也成为李小加十年大局中早有筹划却长期未如愿的第三步——对原有上市规则进行根本性改革。闸门既开,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如潮水般涌入。2018全年港交所共有218家企业招股,IPO融资总额2865亿港元,成为全球募资额最多的交易所。
不过,李小加更希望的是港交所能成为世界上亚洲时段真正的金融中心,“有四个客户我们希望齐聚香港——中国的钱和中国的货,世界的钱和世界的货。”
这是李小加在诸多场合常用的比喻,也是他赋予港交所的愿景。
肆
记者和律师出身的李小加表达能力极强,逻辑严谨,善于拨茧抽丝,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有身边人说李小加有一种诙谐幽默气质,这是他的智慧,更得益于他善用的“比喻”技能。
“独角兽公司就是王老五,投资者好比新娘,监管者是岳父,岳母就是政府、媒体、专家和吃瓜群众。” 2018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李小加以“王老五寻亲记”的比喻来讲述美国、内地和香港在上市机制和监管上的差异,以及推进改革的必要性:
“昔日的王老五都在国外找到了富有的女朋友(PE/VC),注册在国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国这片沃土取得了巨大成功,近几年,这些钻石王老五纷纷开始操办婚事、进入资本市场,绝大多数特别优秀的钻石王老五都到美国去了,这下香港坐不住了,内地也坐不住了,大家都卯足劲推进上市改革,想吸引这些独角兽。”
在那次《财经》专访中,李小加还将自己比喻为“头戴三顶帽子”的人:改革时,是创业者;面对股东,是职业经理人;面对香港社会,是市场监管者。
“交易所运营市场,就像一群狼在大雪山里面跑。头狼在前边开路,最强的狼要在后边殿后。中间是老的、弱的。前边走错了或者停滞不前,你就永远没有希望。但前面的狼跑快了整个市场跟不上,所以这三顶帽子、三种思路,要随时随刻切换。”③
记者总在问,李小加总在比喻。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特别喜欢打比喻”时,李小加说,“因为很多事情说不清楚”。
嗯,说不清的,还有如今的“联姻并购”以及港交所的未来。
参考:
①毕亚军,《我们其实是时代的幸运儿》,《华人金融家-80位华人金融领袖访谈录》,2018.01。
②③宋玮 吴杨盈荟,《对话李小加:港交所的帽子游戏》,《财经》杂志,2019.04.29。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