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家房企玩“联姻” 合作开发成本地项目常态|房企_财经_水枪版合金弹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25 12:00

原标题:40余家房企玩“联姻”,水枪版合金弹头合作开发成本地项目常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昆明市场上已有的80余家外来房企中,有半数参与到了合作开发的行列中来,呈现出了30余个相应项目。合作开发模式已成为本地项目运作的一种常态。

早在2013年时,本地市场上便已出现了合作开发的形式。当时,万科携手俊发达成战略合作,计划联手打造魅力之城项目;不过,“牵手”两年后,俊发便退出了魅力之城的开发。如今,魔域海盗熊猫当全国性房企大举入昆,合作开发模式也再度走俏起来,相应项目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房企联合开发渐成趋势

合资成立新公司,专注于一地项目的开发运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合作开发模式。随着外来房企的持续涌入,目前昆明市场上类似以股权合作和新设项目公司模式来推进合作的案例已有不少。

以去年位居本地项目销售排行榜单上第7名的万科城为例,作为其拿地方和开发企业的昆明万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便是一家2018年11月时由万科旗下的昆明万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世博集团旗下的云南云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新公司。

万科城项目实景

这种外来房企+本土企业的合作模式可谓相当常见。去年10月,美眉草莓糕招商蛇口联合平安不动产、中合联宇及滇中产业发展集团4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云南盛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拿下了空港小哨片区1690亩土地。目前,该项目前期招标工作已启动,暂定案名为昆明空港国际新城。

不仅仅是寻求本土企业合作,在外来房企之间,相应的合作方式也并不少见。去年2月,云南德商置业有限公司以9.14亿元竞得官渡方旺片区2宗城镇住宅用地,随后蓝光加入,两者将合作开发打造这一德商入昆首作。与其他项目的不同在于,财经927在线收听合作双方并未为项目单独成立一家新公司。

合作出发点各有不同

合作开发模式的流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能够分散企业的土地资源等成本,减小资金压力,让企业能够在同样的资金实力下拥有更高的项目市场占有率。当然,也有项目的合作出发点并不着眼于资金,而是单纯寻求强强联合的项目优势最大化。

以位于方旺片区的中南碧桂园樾府为例,两家知名企业在开发这一项目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由中南承担工程建设、园林设计以及后期的物业运营等,而碧桂园专注项目营销。这种选取彼此优势合力,酷爱上海论坛以求实现“1+1>2”效果的合作逻辑,也是当前越来越多实力企业选择合作的原因之一。

中南碧桂园樾府实景

当然,随着昆明主城优质的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土地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合作开发也成为了部分企业规避正面土地市场压力,实现较低成本“曲线入昆”,或者进一步扩大品牌市场规模版图的一种有效手段。

位于经开区的旭辉金科春夏里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一由旭辉和金科两家企业联合打造的项目,最初是由金科溢价竞得的项目用地,旭辉通过参股的形式参与到项目开发之中,也借此实现了曲线入昆,顺利跻身昆明市场。

旭辉金科春夏里项目效果图

类似的案例还有去年环球融创会展文旅集团的成立。去年11月27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以152.69亿元收购了云南城投集团持有的成都环球世纪会展旅游集团与成都时代环球实业两家公司各51%的股权。

环球融创会展文旅集团成立发布会

通过双方合作新成立的环球融创会展文旅集团,融创收获了环球世纪与环球时代此前在西南等地布局开发的12个“未来城”等项目,其中之一的滇池南湾未来城,正是融创立足晋宁,扩展文旅版图的关键一环。相较于其他单个项目的合作开发,融创所寻求的合作,更具有其文旅产业布局层面的深远意义。

合作开发也非“万能药”

虽然合作开发模式对于企业和项目而言有着多方面的利好,但从本地项目实践的结果来看,其也并非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

以西北新城的和悦铭著项目为例。这一体量不足60亩的项目,汇聚了多达四家企业联合开发。在合作过程中,各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龙湖主要负责后端平台、财务、未来的客服以及物业,金科主要负责项目定位,中南负责设计,而海伦堡则负责采购和工程建设。

但从之前的开盘情况来看,项目的销售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来自昆明地产大数据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5月项目开盘共推出了124套建面约109-143㎡的高层住宅,开盘价格为12915元/㎡(毛坯),开盘当天售出72套,去化率仅58%。

和悦铭著项目效果图

来自风之铃的市场报告显示,去年昆明主城商品住宅的整体开盘去化率为70%左右,面积段在100-120㎡,总价约120-160万的区间产品,是市场成交的中流砥柱。由此来看,和悦铭著之前推出的住宅产品在价格上处于中等偏高的一档,这或许影响到了其开盘去化。

近年来的西北新城,汇集了诸如万科城、融创君庭云邸、新希望白麓城、昆明实地花鹤翎等在内的众多新兴项目,大体量、丰富多样的配套、低价等等卖点不一而足。在选项众多的背景下,小体量的和悦铭著在竞争中确实相对难以占据优势。这一项目后期能否有新的操作实现逆袭,充分发挥联合开发的优势,仍待观察。

这其实也揭示出当前本地市场的一大特征,那便是随着品牌与项目的增多,置业者的选择空间渐广,人们的关注点日益回归项目的价格、区位、配套等等硬实力要素。房企组“CP”固然能在观感上令人眼前一亮,但置业者最在意的始终是居住产品的本质。房企在频频合作开发的过程中,也需注重项目的规划与品质,才能真正实现“1+1>2”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