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主线分明,细节传神!“全景式叙事”大气磅礴酣畅小地鼠的花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9:39

  “曾记否,小地鼠的花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伟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这两句诗点评时下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中流击水》恰如其分。相比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该剧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发生的史实故事,开局大气,主线分明,细节传神,不失为“全景式叙事”恢宏之作。

  《中流击水》用大气磅礴的叙事镜头,全景式展现了1919年到1928年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艰难历程,奇妙黑板画生动地诠释了代代相传的“红船精神”,是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历史正剧。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尽管该剧是主旋律正剧,但故事好看,更具戏剧张力,每个桥段单拿出来都颇具看点。

  该剧中有关“鞋子”的桥段不止一次出现,“鞋子”这个意像更多是务实创新、脚踏实地等精神的隐喻。这也与后来毛泽东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不谋而合。《中流击水》开场时,毛泽东提着大大的行李箱追火车,colorcorrect.dlm竟然将一只鞋子跑丢了。身后的杨开慧大声呼喊,毛泽东竟然脱下另一只鞋子直接扔了过去,然后赤脚跑上火车。这个镜头亦彰显了毛泽东大步向前,知难而进等性格。

  登上火车后,同学们纷纷给毛泽东找鞋子,从最初的不合脚的鞋子,到最后合脚的皮鞋,而后话锋一转,毛泽东借此谈及自己对留在中国还是法国留学的看法,傲气仙宗说出了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有鞋子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合不合脚的论断。可以说,剧中这种“实践论”和“方法论”贯穿全剧,堪称点睛之笔。

  而在距北平不远的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等爱国学生发起的“觉悟社”邀请北大教授李大钊到南开大学做报告时,有情绪激动的学生问李大钊,“马先生”这种“洋主义”在中国是否可行?李大钊闻言一笑,水枪版合金弹头顺势脱下脚上的布鞋,说出布鞋、洋鞋都是鞋子,应该看哪个穿在脚上更舒服,而后发出“穿洋鞋,走土路,走出我们中国特色之路”、“洋为中用,我们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等振聋发聩之音。

  “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奋进,靠的就是你们年轻人的觉悟。”《中流击水》中。李大钊脱鞋、用鞋子比喻“主义”、学生举起鞋子鼓掌的桥段,看似不经意地推进剧情,实则深入浅出对“道路和问题”艺术呈现,此种表现手法,委实高妙。

  《中流击水》前几集,对“问题和主义”屡次深入探讨。《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被捕入狱,儿子陈延年探监,老狱警唠叨之语亦很传神。狱警先是让陈子劝劝那个固执的父亲,陈延年和陈独秀在狱中对巴枯宁和“无政府主义”交流看法。而当即将获释的陈独秀得知自己要签“保证书”时,转身走回看守所这个研究学问的“研究室”。彼时,狱警立马不淡定了,慌忙之状毕现,举手投足都是戏。有道是,情绪饱满,细情传神,此中真意,耐人寻味。

  陈独秀出狱时,蔡元培先生和师生迎接,陈独秀不接胡适先生递过来的鲜花。站在学生后边的李大钊和胡适就“多研究不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现场交锋。而后学生向陈独秀献花,现场朗诵起诗歌。这种展现“矛盾”和“对峙”的戏剧表现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情到细处方动人。《中流击水》中,“觉悟社”成员邓颖超的俏皮和周恩来的沉稳,青年毛泽东和恋人杨开慧之间的深情回望均不失经典之处。“驱张事件”这一桥段中,毛泽东和乡民借住北京法源寺后,兴冲冲去跑去看望杨昌济老先生。病中的杨老先生看看毛泽东磨穿的鞋子,说“他是应该换一双鞋子了”,杨开慧低身给毛泽东穿上鞋子,两人浓情对视。杨昌济老先生谈及“鞋子”的桥段,亦是对一个旧时代即将结束,一个全新时代即将到来的精神隐喻。《中流击水》一剧中,类似的,具有隐喻的传神桥段比比皆是。

  而就该剧播出的前六集剧集来看,《中流击水》这部历史大剧采用“全景式叙事”,自1919年后每个重大历史节点皆有表现,涉及的人物从敢为天下先的陈独秀、机智果敢的李大钊、迎难而上的毛泽东、沉着冷静的何叔衡,乃至和陈炯明对峙的孙中山等等,性格均有展现。《中流击水》这种因循史实,真实、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光荣历程,对“红船精神”的影视化解读,委实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