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企陇上行(侧记三)|丝路重镇敬商贾小智卡盟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08 03:02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天津北方网讯:这里,小智卡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珍藏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这里,就是甘肃平凉。

从王母宴仙、黄帝问道、伏羲画卦,到李广射石、左公植柳,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诉说着她的辉煌和沧桑。所有的故事,都在历史的厚重之韵里,等你探寻。这里不仅有比神户牛肉更鲜美的平凉红牛,还有世界上最好吃的平凉苹果、高原夏菜、庄浪马铃薯、华亭药材……

6日上午,2021年“津企陇上行”活动参会嘉宾分别对王村镇朱家涧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平凉红牛”泾川鼎康肉牛育肥场、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项目、平凉超越现代农业智能温室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

易地搬迁:朱家涧人过上好日子

在不久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记录脱贫攻坚、展示天津力量的《决胜时刻——一张照片背后的帮扶故事》一书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精准扶贫好政策给山里人插上了翅膀,武清区的帮扶让朱家涧人飞得高了,看得远了,离小康日子更近了!”站在田间,村民李海玲望着自家的15个果蔬大棚满心欢喜,“怎么也没想到,几年前还住窑洞、喝雨水、旱地绝收,现在能住在楼房,林更新蒋梦婕散步能上网和孩子们视频,旺季每月能收入万元,现在日子太有奔头了!”

当“津企陇上行”活动参会嘉宾来到朱家涧移民新村看到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和村民挂在脸上的笑容时,他们感同身受。

朱家涧村曾是2020年国务院挂牌督战的贫困村。为彻底摆脱贫困,在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整村移民搬迁工程,使全村125户群众全部告别土窑洞,住上了新楼房。

自2017年底与甘肃平凉泾川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天津市武清区围绕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消费扶贫、人才交流等重点内容,扎实开展扶贫协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 94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0余个。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口帮扶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与泾川县并肩作战,两地“村企、村村、村与社会组织”主动结对,破解难题。2020年5月份,武清区落实东西部扶贫资金704万元,逃出游客旅馆建成了朱家涧村设施蔬菜园区,当年大棚甜瓜喜获丰收,针对王村镇朱家涧等村甜瓜集中上市因疫情影响滞销的难题,武清区及时搭建产地直销平台,倾心倾力“爱心义购”甜瓜17.8万斤,群众收入106万元,有效解决了甜瓜“卖难”问题,提振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

“天津市武清区为我们朱家涧村建设了13座日光温室,235座钢架大棚,又配套了滴灌设施,去年帮我们销售甜瓜17万多斤,天津蔬菜专家指导我们种了小兔拔拔水果萝卜,还给我们建了农家书屋和爱心超市,每月给我们发放米面油生活用品。”王村镇朱家涧村党支部副大大朱存录说,武清区对朱家涧的帮扶很到位,让朱家涧人过上了好日子。

平凉红牛:奏响富民强市新乐章

走进位于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的“平凉红牛”鼎康肉牛育肥场,奥巴马抓大盗中文版伴随着轻盈的音乐,一群体型健硕的“平凉红牛”正在散步、吃草料、饮水。

“我们的红牛喝着恒温山泉水,享受自动毛刷按摩,听着舒缓的音乐长大,牛肉口感特别好。”甘肃省平凉红牛集团、泾川县旭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强自豪地向嘉宾们答疑解惑:听音乐能使牛心情愉悦,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去除体表寄生虫,减少皮肤病发生,再加上精细化的科学喂养方式,使得红牛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平凉红牛解脱鼻环,走进标准化养殖场,从田间地头的“耕地牛”到“致富牛”“小康牛”,它见证了黄土塬上牛产业的发展和嬗变。

平凉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百姓养牛历史悠久。2017年,平凉市将牛产业确立为全市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全市上下为牛产业链开发凝心聚力,百姓“赶着红牛奔小康”,linruyouna平凉红牛市场不断扩大,迈向高端市场,已成为平凉的一张亮丽名片。

2017年以来,平凉市先后累计投入牛产业扶贫资金9.8亿元,扶持养牛建档立卡贫困户6.8万户,带动27.7万建档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增收。至2020年底,平凉市牛存栏量达到45.87万头、出栏量35.59万头,大批农民依靠发展牛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走上产业致富路,拔掉了“穷根”。

“十三五”以来,平凉市坚持创新驱动,依托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平凉红牛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以支撑平凉肉牛的高效优质发展。

在红牛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平凉市持续强化打造平凉红牛品牌,着力提升平凉红牛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早在2008年,“平凉红牛”就成功注册为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此后品牌建设捷报频传。近年来,依托平凉红牛品质优势,平凉市组建了平凉红牛集团,引进落户和扶持培育了秦宝牧业、伊顺祥、旭康、西开、凯沣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户,研发和生产平凉红牛肉制品、骨制品、革制品等6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年屠宰能力20万头,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

“平凉红牛是牛业‘茅台’。”这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许尚忠在参加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专家现场品鉴暨第二届平凉红牛节时,对平凉红牛给予的高品质定位。

智能光电:集群式全产业链项目

在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综合展厅,参会嘉宾们在详细了解了企业入驻和发展情况后,纷纷表示该项目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项目是平凉市在“工业强省”战略下,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紧盯东部产业转移和光电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机遇,引进扶持的首个集群式全产业链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项目概算总投资约50亿元,分五期建设,总用地约1000亩,引进50户左右的智能光电类企业入驻。企业主要生产半导体芯片贴片、芯片封装、液晶显示面板、玻璃盖板触摸屏、摄像头、新材料手机配件等光电产品及配件材料,实现产业园内企业上下游全配套、园内一体化循环。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培育开发建设,形成完整的光电产业链体系,打造完善的智能光电产业基地。

目前,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一期入驻的企业已全部投产,二期14幢标准化厂房已全部建成,签约企业即将投产,三期即将开工,用于支撑光电产业的基金、供应链金融及龙头企业都已签约入驻,四期、五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完成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约6.8亿元,直接吸纳就业15000人以上。

由青岛海尔智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盛世中芯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甘肃智联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海尔集团技术优势,在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建设海尔信创产品生产线及装配生产线4条,达标达产后年可生产海尔信创产品10万台(套),产品销售将辐射西北五省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实现经营收入5亿元、利税1000万元。

平凉市委大大郭承录在园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强做优智能光电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能温室: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参会嘉宾们来到位于崆峒区的平凉超越现代农业智能温室,红彤彤的串番茄挂满藤架,采摘工正熟练操作着平台车加紧采摘,当日采摘的串番茄24小时后将发往全国上百座大中城市。部分当地农民在这里变身成现代化农场技术工人,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实现了打工、顾家两不误。在品尝了新鲜采摘下来的串番茄后,有嘉宾表示,“无论是味道还是口感,都比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好得多。”

占地308亩总投资3.2亿元的平凉超越现代农业智能温室项目,是全国第一个高规格、大面积设施种植串番茄的温室项目。以欧洲先进标准和科技装备为支撑,通过中央控制室全方位智能监测,大数据平台分析,精准对接串番茄从育苗、水肥管理到采摘、分拣、包装的各个环节,为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凉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宁波介绍说,我们采用的技术是最先进的欧洲设施农业技术,它有几个优点,一是能精准水肥一体化和灌溉循环系统,二是温控系统,三是中央环控系统,四是自动化监测系统、全套的生物防治系统,不用任何的农药。可以节省人工40%以上,产量和普通的玻璃温室相比,能提高50%以上。全年10万平米的玻璃温室产量能达到3000吨,经济收入能达到1.5亿元左右。

平凉超越现代农业智能温室项目是由全球最大的果汁生产商、全球最大的矮砧苗木供应商、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陕西海升集团投资建设的。先后运用了无土栽培、水肥光热气一体化、现代化农业智能温室等先进技术,成为甘肃省现代化农业的示范点。

此外,平凉超越现代农业智能温室通过集团公司品牌化运营,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创建了销售网络、国内13个大销售区域,打造了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坚持 以品牌化销售为龙头,打造中高端消费市场,每年向天津、河北等东部地区销售串番茄300多吨,收入达1300多万元。

结束现场观摩,2021年“津企陇上行”活动进入尾声,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该活动为津甘产业合作搭建桥梁,广泛动员天津企业在消费扶贫、产业帮扶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新模式新项目,助力受援地区高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目前已成为甘肃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稳岗就业的“助推器”、东西扶贫协作的新品牌。(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