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港股金狮奖评选投票ing 1000家上市公司激烈角逐】雷军、马明哲、王兴等知名企业家激烈角逐,东京食尸鬼店长谁将脱颖而出?小米、美团、中国银行、银河娱乐、比亚迪等明星企业争相斗艳,孰将傲视群芳?年度最佳港股企业等你来选!【点击投票】
来源: 分析师徐彪
从10月中下旬开始中国副大大在回应经济金融热点中提到“中美正在接触”,到媒体爆出中美首脑要在g20上碰面,再到APEC上的不欢而散,市场超跌反弹的节奏深受贸易战预期的影响。
再加上最近一周关于g20的各种传言弥漫在A股市场上空,可以说G20之前的两周,应该是市场预期最为混乱的阶段。
惭愧的是,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具备预测g20中美双方谈判结果的能力,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非0即1的答案。可能哪怕是中美双方的高层,这个时候也无法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
但是在G20中美双方繁杂的不确定性中,风卷残云激活码生成器我们能做的是,寻找一些相对大概率的事情,并从中找到确定性更高的配置逻辑。
首先,当市场谈论起G20演进结果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以中美双方是否会在“相互加征关税”这件事情上出现缓和,来判断中美关系能否出现转机。
事实上,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关税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贸易领域也并非双方的核心利益诉求。
当“互相加征关税”这一手段被反复使用之后,关税本身的空间和边际的“效用”就会越来越小,美方不能在进一步提升关税的过程中得到其想要的东西,重力怪侠怎么解锁也同时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
因此,中美双方在G20的谈判中,不在贸易和关税方面继续升级,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都是很有可能看到的情况。
可以比较确定的是,如果G20上能够证实双方在贸易方面的互相打击已经过了最激烈的阶段,虽然A股市场可能会喘一大口气,风险偏好也可能相应提升,但并不能代表中美关系会出现非常大的转机。G20之后的谈判,将进入更加实质性的阶段,那个时候才会涉及双方最核心的利益,原始人玩坚果针尖对麦芒。
1、关键问题在于,双方最核心的利益是什么?
时间回到今年的5月31日和9月25日,美、日、欧三方的主要代表,分别在巴黎和纽约两次会面,签署了两份“美日欧联合声明”。两份声明的共同点在于,内容的核心不是贸易本身,也不是美日欧之间存在的分歧,这些问题都直指中国,关键有三点:
一是工业补贴。
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贸易大大在两次会面前讨论了由于市场扭曲补贴和国有企业所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同意采取多项初步联合行动来确定基础为制定更加严格的工业补贴规定。三方认为,富豪传奇登陆器应该澄清和改进现行的世贸组织的工业补贴规则,以确保某些新兴发展中成员不会逃避其适用。其中已经比较明确的“暗指”了中国。
在美日欧眼中,有害的或者不公平的工业补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二是强制性技术转移。
美日欧三国的大大们确认了共同观点,即任何国家都不应要求或迫使外国公司向国内公司转让技术,包括通过使用合资要求,外国股权限制,行政审查和许可程序或其他方式。这一点同样直指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背景的企业在海外的高溢价收购行为,和与此相伴的强制性技术转移。
三是市场导向问题。
美日欧关于市场导向条件联合声明认为,非市场导向的政策和做法,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为我们的工人和企业创造不公平的竞争条件,阻碍创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并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运作。而这一点又是诟病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以上三点是未来更加实质性的谈判内容,也是中美双方乃至中国和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重要分歧所在。
2、那么在这些问题中,哪些是中美双方在未来的谈判中能够有所推进的,对A股市场的配置逻辑又有怎样的影响?
首先,对于强制性技术转移而言,从2017年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就已经频频遭到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否决。政府强制力量的介入,使得在中美谈判之前,就已经让技术转移和海外收购变得十分困难。
其次,市场导向问题,以目前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我们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路线的坚定性。这一方面的内容必然是中方的底线,很难有任何触及或者是谈判的余地。
最后,关于工业补贴的问题,很可能是未来中美双方要展开拉锯战的重要战场之一。一方面,我们今年已经砍掉了以光伏和机场为代表的补贴,表面我们的一些较为臃肿的补贴的确在可以谈判的范围之内,同时地方政府财政遇到问题也是削减补贴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WTO关于工业补贴的规则也有很多相应的灰色地带,供中美双方进一步斡旋。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中央政府广泛采用了产业补贴政策,2011年以来发布且适用的补贴政策共52项,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新能源,共涉及6项)、建筑地产(棚改等,共涉及6项)、制造(新能源汽车,涉及4项,高端装备,涉及4项)等领域,消费服务业涉及补贴金额较少。
同时,针对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补贴政策共17项,其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4)、新能源(3)、高端装备(4)等领域。
更进一步,我们统计了补贴较多的几个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新能源车获得的补贴在100亿以上,而其他几个行业均在20亿以内。补贴占营收的比例都不高于2.5%。(新能源车部分补贴被计入营收,我们的数据低估了实际补贴)
全行业来看,2016年A股上市公司共获得政府补贴1757亿元,补贴金额最高的三大行业为汽车、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从补贴占营收比例来看,公用事业、计算机、传媒占比居前。
如前文说,在地方财政困难和贸易战的双重压力下,一些补贴中的所谓“赘肉”已经被砍掉,比如光伏、机场。301调查和美日欧的两次联合声明,都直指中国的工业补贴和国有企业。未来中国在工业补贴方面利益的让渡在所难免。一些重要但不急迫的领域,工业补贴可能被牺牲掉。
但是涉及国家安全领域、尤其是这一次贸易战双方博弈中反复被提及的领域,从逻辑上来说,大概率是必须要力保的,也是未来政府资金主要支持的领域,只是形式上可能会有所变化。这些领域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安全、芯片、5G等)和军工。这些方向是未来政策仍然会主要支持的方向,相当于补贴中的供给侧改革,也是中长期可以看好和配置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