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四年研发总费用18.81亿元|君实生物_财经_三晋源木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02 09:00

一款创新药“打天下”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三晋源木门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临床研发及商业化。根据招股说明书,君实生物此次募投项目包括创新药研发项目、君实生物科技产业化临港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合计27亿元。

君实生物表示,公司自主开发并建立了涵盖蛋白药物从早期研发到产业化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技术体系。目前,通过源头创新开发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药物,并已成功开发出包括JS001、JS002等多项生物创新药。

公司核心产品特瑞普利(Toripalimab)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已于2018年12月17日获NMPA有条件批准上市,美女箭术杀妖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公司是首家就抗PCSK9单克隆抗体和抗BLyS单克隆抗体取得NMPA的IND批准的中国公司。此外,公司向美国FDA申请并获得了全球首个抗BTL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临床试验批准。

目前,公司商业化的产品只有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这一款肿瘤药物,但已给公司带来不菲的营业收入。根据公司披露的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5亿元,较2018年的93.4万元实现突飞式增长,365betok.vip同比增长828.86倍。

对于营收增长的原因,君实生物在年报中表示,主要由于特瑞普利于2019年2月商业化后销量攀升所致。2019年,该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74亿元,销售毛利率为88.3%。

研发投入大拖累业绩

君实生物此次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君实生物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药品研发,研发管线较多,北大英雄2011且多个在研项目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连续数年发生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1.22亿元、2.75亿元和5.38亿元。对应年份,公司分别亏损1.35亿元、3.17亿元、7.23亿元,亏损幅度逐年扩大。

公司2019年收入大增,但研发成本快速上升,全年研发开支达到9.46亿元,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较2018年增长75.8%。主要在于关键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合作研发及授权许可项目引进,并将公司研发管线拓展至小分子药物及抗体药物偶联物。公司2019年亏损7.47亿元。

君实生物表示,公司亏损存在扩大趋势。同时,公司储备了多项处于早期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在研项目,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完成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产品管线研发业务。

同时,君实生物提醒,新药上市申请、新药市场推广等方面亦将带来高额费用,均可能导致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从而对公司日常经营、财务状况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科创板上市委关注到了公司营销方面的成本等问题。在上市委会议上指出,2019年1-9月科院推广会、区域学术会、大型学术会和赞助第三方会议共召开7810次,平均每天召开近30次会议,要求公司说明召开上述会议的合理性。

科创板集聚效应增强

君实生物的资本市场历程堪称丰富,2015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并在新三板频频进行定增,一度被市场称为“新三板吸金王”。随后港股放开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门槛,君实生物匆忙奔赴港股,最终IPO募得资金29.44亿港元。

频繁融资背后,公司创始人股份快速稀释。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27.70%。本次发行(按本次股份发行上限计算)后,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进一步稀释为24.93%。截至本招股书签署日,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檀英的持股比例为9.77%,已经逼近第一大股东熊俊直接持有公司11.13%的股份。

“医药创新企业本身发展周期长,投入成本高,股权融资是其重要发展手段。”资深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君实生物辗转新三板、港股后又来到科创板,说明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起到了支持此类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科创板集聚效应加强,对高科技企业吸引力增大的体现。

科创板目前上市企业已有近百家,其中不乏中微公司、澜起科技等业界龙头,AI巨头之一的寒武纪已经提交申请,在生物医药领域,尚未盈利的泽璟生物等已经成功上市,市场人士认为,科创板的集聚效应和引领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君实生物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日前获得通过。这意味着这家医药企业有望集齐新三板、H股和科创板三地挂牌及上市经历。市场人士认为,因为特殊的资本市场经历,君实生物上市申请获得通过体现了科创板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未来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等优质科创企业向科创板集聚的效应会愈发明显。

君实生物此次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公司连续数年发生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2016年-2019年合计为18.81亿元。

□本报记者孙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