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从1938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建立,北大英雄2011电影人用简单设备对红色历史进行影像和图片记录,到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艰苦条件下拍摄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从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20世纪8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屏到多屏……中国影视创作从无到有、开拓创新、砥砺前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光明日报记者 李蕾
从1938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建立,电影人用简单设备对红色历史进行影像和图片记录,到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艰苦条件下拍摄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从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20世纪8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屏到多屏……中国影视创作从无到有、开拓创新、砥砺前进。
中国影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创造辉煌成就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记录者、讲述者,还是置身于伟大时代,受到党的政策扶持引导,实现一次又一次历史性跨越的受益者、践行者、开拓者。进入新时代以来,提质增效、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的主要趋势。创作活力持续迸发,创作能力不断提高,类型多样、视角多元、精耕细作的优质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电影数据飙升,从几年刷新一次,到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十天被改写一次,频繁诞生的新纪录将中国电影推上全球电影市场增长“主引擎”的位置。国产电视剧的市场传播力和艺术表现力日益提升,频频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我国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播出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经过百年蓄力,影视创作厚积薄发,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跨越,奏响了一曲激情奋进的时代主题曲。
2020年8月23日,市民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特展。新华社发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新华社发
诗与史的交响乐,展现革命历史题材的雄浑气魄
在众多题材类型中,革命历史题材最能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革命的峥嵘历程,如同一出由背景、序幕、高潮、结局组成的,树木游泳的力量既有文戏又有武戏、既有悲歌又有凯歌的历史大剧,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和丰沛的情感基础。
《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地下党人在与敌人周旋中经受了各种考验,《红色娘子军》《长征》中战斗英雄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开国大典》《南征北战》中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着中国命运的走向……一批批经典之作不仅在放映播出时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更如窖藏佳酿,历久弥香,时至今日仍给观众带来震撼。
百舸争流,还看今朝。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如何从发生在遥远岁月里的革命历史故事中发掘出引发当代人共鸣的情感点,成为创作面临的新挑战。广大影视工作者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在不断创新摸索中寻求突破。再加上相关政府部门的倾力支持,围绕重要时间节点,fuqinjie调集各界专业人才,使得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比如,展现伟人风采、注重挖掘历史人物故事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等;以多维度叙事表现历史事件复杂性的《跨过鸭绿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金刚川》《北平无战事》等;于幽微处照见历史真相并努力发现其当代价值的《啊摇篮》《特赦1959》等。爱国之情、英雄之气、信仰之光,笼罩在感人故事和剧中人物身上,化为作品中动人的思想光彩,构成了当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雄浑气象。
“不更新时简直度日如年。”“为了第一时间追剧,我破天荒地和大人们一起围在电视机前。”电视剧《觉醒年代》已播出完几个月了,粉丝依然活跃,围绕剧情的讨论时不时登上热搜。电影《智取威虎山》2014年首映时拿下8.83亿元票房成绩,在视频网站上线后点击量也一路攀升。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频频打破常规观众圈层,在年轻受众中成为“爆款”。“相信”始于观者的自我投射与代入体验。这些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成功经验都有一条,即真实。
“人物不只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也会迷惘、纠结,逃出俱房间这些波澜恰好与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境遇相呼应,使他们产生‘这一切与我有关’的观赏感受,引发‘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的价值追问,从而打通历史、历史人物和今天的精神关联。”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青年学者张凯滨分析。
时代和生活的咏叹调,成就现实题材的温暖气质
在中国影视实践中,现实题材始终是主流创作选择。无论是电影《牧马人》《小花》《黄土地》,还是《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篱笆·女人和狗》,一批精品力作在制造一票难求播出效果的同时,奠定着中国影视“以现实主义为理念、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艺术传统。
“虽然,在商业大潮的裹挟下,也曾让现实题材创作一度陷入虚实失调的美学困境。但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影视从业者逐渐摆脱了产业喧嚣、资本躁动和价值游离,将焦点更多地放在与社会现实互动共生上,使中国影视创作回归到现实主义艺术常识上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洪涛说。
《我和我的家乡》《石头花开》反映精准扶贫成果,《最美逆行者》《在一起》聚焦抗疫故事,《平凡的世界》《装台》《我和我的祖国》礼赞普通人的奋斗历程,《大江大河》系列、《鸡毛飞上天》书写改革开放的成就,《最美的青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天,国家迅猛发展,社会快速变化,14亿多中国人为追逐梦想而努力奋斗,构成了一片朝气蓬勃的现实景象。创作者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从普通人的现实处境出发,观照时代巨变下的世间万象,挖掘蕴藏其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人生、对时代的咏叹调。
有没有积极介入生活的态度,检验着现实题材的成色。挖掘老百姓关注最多、感触最深的现实问题,并站在时代的高度加以提炼,用艺术方式呈现出来。这种主动设置社会议题的方式,恰切地把握住舆论兴奋点,疏导大众情绪,引领时代风尚。观众倪钰说:“每当身边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我总推荐他们看影视剧,总能让人获得慰藉、指引和启发。亲子教育问题可以看《小别离》《青春派》,养老问题像《都挺好》《老有所依》,职场问题看《平凡的荣耀》。我发现,原来大家都可能遇到这些问题,遇到问题还可以这样处理。”
影视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感动不只在心里。有观众看完《山海情》后想要回家乡,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还有人受《中国合伙人》启发,走上创业之路。“当创作主题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理想方向一致,人物行为与观众情感产生共振,影视剧就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精神力量。这为影视创作开辟了思想新格局和艺术新境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闫伟感慨道。
商业与艺术的变奏曲,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多重气象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市场机制逐渐确立,商业、网络等力量交叉渗透,使中国影视业生态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在这种背景下,影视工作者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在坚守理想与价值的基础上,从题材类型、视听表现、美学形态等方面入手探索,逐渐掌握了艺术表达和大众诉求、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
2012年,中国将进口分账影片的配额由原来的20部扩大至34部。这一变化对当时的国产电影形成巨大考验。令人欣慰的是,在与进口大片的博弈中,国产电影迅速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绝对主力。军事片如《战狼》系列、《红海行动》,警匪片如《湄公河行动》,科幻片如《流浪地球》,喜剧片如《你好,李焕英》,爱情片如《失恋33天》,电影人像大厨师一般,用类型化的表达方式、奇观化的视觉呈现和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做食材,辅以光和影烹调,为观众端出一道道影像飨宴。
在题材类型的探索方面,剧集所取得的成绩也不遑多让。随着网络文艺崛起,网络剧脱颖而出,和电视剧一道,构成剧集生产多元类型并存、长剧短剧争艳的新局面。《隐秘而伟大》《伪装者》等谍战剧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交融在一起;《最好的我们》等青春剧展现活力满满的青春正能量形象;《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等古装剧更注重当下观众审美取向,《白夜追凶》等悬疑剧以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和缜密严谨的逻辑推导吸引观众。
影视业成熟与否,还要看其作品是否满足不同观影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这关系到影视文化的延续。多年来,中国影视业表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纪录片、文艺片、动画片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作为一个文艺青年,生在这个时代真是我的荣幸。”武汉大学学生崔若凡对各种作品如数家珍,“《二十二》《我们诞生在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拓展了我对纪录片形态的认知,《百鸟朝凤》《白日焰火》《地久天长》增加了我的人生阅历,还有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丰富了我的想象世界……我时常在光影里流连忘返。”
总而言之,影视从业者要在人、事、情这些关键元素上下足功夫,让有意义的故事有意思、让有意思的故事有意义,使中国影视创作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等新一轮媒介革命,正给我国影视业带来深刻变革。相信从业者能抓住机遇,用融合发展的理念,创作更多优质作品,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让全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7日 05版)
原标题:影视创作:奏响激情奋进的时代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