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市值红线或成分水岭 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赛道分化
本报记者谷枫北京报道
对于想要登陆资本市场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酷爱上海论坛本周2019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周活动备受关注,“生物科技企业去哪儿上市”也再次被热议。
“从上市地选择来说,我们首选想选择科创板,但我们确实无法满足40亿的门槛,因此港交所或是更合适的选择。”5月29日,一家杭州尚未有收入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创始人告诉记者。
在科创板开板前夕,这或是一众生物医药企业的一道艰难选择题。
去科创板抑或港交所?业内人士认为,两者并不是同质化的竞争关系,清穿之花妖耿氏两地不同的理念和制度,也为不同需求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40亿市值红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科创板聚集了众多生物医药类的企业,截至5月29日,Wind分类信息显示,包含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及其他生物业等多种类别的企业,共计27家。
不过,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来看,夺宝英雄团2以上企业均有收入和盈利。
其中不乏多家净利润已达数亿元的企业,例如申报企业南微医当期净利润超过了2亿元。
事实上,目前科创板还未出现未盈利或者未有收入的生物医药企业。
而根据记者从交易所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上交所共受理了112家企业的科创板申请。其中,有97家企业选择了第一套——有明确盈利或营收要求,且预计市值最低,即不低于10亿元;另外有3家选择标准二、1家选择标准三、9家选择标准四,替补阴差但没有企业选择标准五。
科创板上市标准五规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特别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此项标准为大量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提供了便利,对医药公司盈利不做要求,强调的是公司的创新和技术能力,而估值体系与现有体系不同,5088音乐网能够将创新产品进行DCF现金流的估值,给了硬核科技创新的土壤,为创新型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创造了良好的资本环境。”对此,天风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指出。
但尽管如此,标准五规定发行时市值不低于40亿元,这一项严苛的市值门槛却成为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难以跨过的门槛。
相较而言,港交所2018年发行制度改革中,大力支持未盈利甚至没有收入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重要的改革标签。
港交所设置了三项通用衡量标准以及多项细致的分行业标准。其中,三项通用标准为:产品受主管当局监管;已通过概念开发流程(已通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且主管当局不反对开展第二阶段或其后阶段临床试验,产品须进行人体测试);最少一名资深投资者作出相对数额的投资。
对于港交所设置的通用标准,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从这三方面的通用要求来看,港交所分别希望这类企业有监管机构给予企业的背书,市场给予企业的背书以及研发阶段的保障。”
国泰君安国际董事总经理梁婉君表示:“港交所实施的上市新规则,对于生物科技公司设置的门槛并不低,这类公司没有盈利,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因此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也可以理解。”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港交所规定,想在香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类企业市值要最少为15亿港元,这与科创板的40亿门槛相比而言显然要低不少。
从上市数量来看,港交所改革至今,目前共有10家生物医药公司在港上市,这其中包括7家未盈利甚至未有收入的公司。
差异化赛道
尽管交易所都在争夺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企业资源,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生物医药企业,尤其是未盈利或未有营收的生物医药企业,对港交所和科创板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定位。
“从标准选择的角度来看,港交所和上交所目前的上市改革聚拢了非常不一样的一批生物医药类企业。港交所改革后,支持未盈利的生物科技类企业成为重点,这背后更多是还处在创新研发阶段,产品未能投入使用的企业。相比之下科创板申请企业的类型更多是有了一定规模,研发属性不是太强。”北京地区一家知名私募机构的合伙人对记者表示。
对于不同企业上市地选择的问题,同创伟业医疗基金北京负责人郗砚彬也指出,对比科创板与纳斯达克、港股、A股的上市标准,科创板更加适合医疗器械类企业上市而非新药研发型企业。
不过,也有企业想要尝试两地上市,君实生物(1877.HK)在去年底已经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目前其新三板挂牌主体也开始了科创板上市之旅。
但相比之下,香港、内地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和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主要市场纳斯达克相比。
“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主要市场,上市制度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盈利、净资产规模、总资产规模、市值规模等指标,寻求不同层级的上市板块。香港和内地还需要做出很多改革,例如科创板应该进一步细化对相关企业的支持,而港交所应该解决这类企业上市后股价波动过大的问题。”前述北京地区私募机构合伙人指出。(编辑:巫燕玲)